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书记上任,西安能否继续“奔跑”?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9-03 17:14:55

纵观其在淄博、烟台和唐山三地的履历,其执政思路的一大特点,就是围绕环保,敢于“啃硬骨头”。

每经记者 王朋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很少有哪座城市像西安这般,如此期盼市委书记的到来。

今年2月25日,王永康挥手作别,北上赴黑龙江任职。此后190天里,西安市委书记一职始终空缺。

如今,河北原省委常委、唐山原市委书记王浩,成为“接棒者”。

日前,中央批准:王浩同志任陕西省委委员、常委,西安市委书记。

过去几年间,西安的发展有目共睹,特别是来自于官方层面的改变,其开明开放的发展理念、实干图强的务实作风以及精明精细的细腻,让这座城市受益良多。

于西安,近几年无论是内在的突破“中梗阻”,还是外在所展示出来的活力,特别是诸如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等诸多“国字号”定位所带来的挑战,让任何一位主政者皆面临着不小考验。

于王浩,这位西安新任市委书记身上,其“手段硬”“大魄力”“强执行”等几个显著“标签”,与西安这座已经跑起来的城市,某种程度上气质是颇为贴切的。

作为西安新一任主政官的王浩,如何带领西安继续奔跑,想必很快就会见“真章”。

01

生于1963年的王浩,籍贯为山东菏泽,生就一副典型的“山东大汉”模样——方脸、宽额,眼睛细小有神。

两年多前,离开淄博的时候,王浩给携手拼搏了两年多的“战友”们,深深鞠了一躬。

这位向来“强硬”的主政官,亦有深情一面——“与大家从相识到相知,到携手拼搏,在朝夕相处的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很好的同志、很好的同事、很好的朋友,这是我一生特别难忘的时光。”

一口浓浓的山东腔,是这位被外界视为让淄博“翻天覆地”的主政官,留给淄博最后的印记。

事实上,王浩之前的生活、求学、工作都在山东。梳理过往任职,有着长期基层工作经验是王浩一个明显特点。

自大学毕业后,王浩在老家单县李半庄乡、团县委、单城镇、单县等基层单位任职,一待就近15载。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事无巨细,千头万绪。既要做好民生工作,也要处理好上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各类行政性事务工作,说来还是很考验人的。

而多个职能部门的轮转,显然更需较强的适应、学习能力。

从近年来选拔任用干部来看,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和多岗位历练的干部,更受重视、更加吃香,一些地方对基层经历者有着明显的政策倾斜。

但对王浩而言,此时言之尚早。单县的15年任职之后,他在下一站菏泽,又是将近13年……先后任菏泽地区体委主任、菏泽市(县级)委副书记、市长、菏泽市委常委、牡丹区委书记,副市长,直到菏泽市委副书记。

图片来源:唐山发布

02

如今,对干部队伍的锤炼,已从过去“一辈子只干好一件事”的要求,转为需具备极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且无论哪一个岗位,都可做到用之能上、上之能胜。

显然,多岗位锻炼可以有效促进干部丰富知识和阅历,提升综合能力,加快干部的成长与成熟。

在王浩身上,这种表现尤为明显。

2015年,时任山东省民政厅厅长、党组书记的他,被任命为淄博市委书记。

这一年对王浩而言比较“关键”——作为近代我国工矿业开发较早的地区,淄博的地位显然更有利于仕途上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他由此开始了主政一方的经历,也逐渐形成了自己明显的执政风格。

这一年,王浩52岁。

彼时的淄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进行了数年,阵痛难消——经济增速在全省连续垫底。

王浩开出的首剂药方,就是对公务员体系进行思想上的“升级”。

甫一上任,在马不停蹄地调研走访中,王浩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的担当:“ 深化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面对困难不退缩,开动脑筋想办法,不把经济下行压力当借口。”

在其履职淄博的两年多时间里,很多干部群众对此深有体会。

为解决“为官不为”、懒政怠政问题,淄博成立了21个干部作风抽查暗访组,每月一次抽查暗访,仅2015年上半年查处党员干部133人,9名县处级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在其就任10个月之后,王浩完成了淄博全市88个镇办的走访调研。这种“听民声、察民意、促整改、整作风”的工作特点,成为王浩后期执政的一个主要特点。

03

“大器晚成”的王浩,在承接更大挑战的同时,其仕途上升迁也开始“加速”。

先是执掌山东仅次于青岛的第二经济重镇烟台,短短八个月之后,奔赴河北省唐山,成为该省第一经济大市的市委书记;不足两年,再任西安市委书记。

纵观其在淄博、烟台和唐山三地的履历,其执政思路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围绕环保,敢于“啃硬骨头”。

特别是淄博与唐山两地,作为重要的工业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王浩在每一地的就任上,对环保工作都是率先、重点推进。

在其就环保的诸多表态中,其强硬姿态可见一斑——“不能有任何怀疑,更不允许讨价还价,要以破釜沉舟和壮士断腕的意志”、“是讲政治、讲规矩、讲纪律的要求”、“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铁腕治理之下,这几座城市的年度数字很能说明问题。

2017年,烟台“关停搬转”化工企业526家,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2525个。所有河流全部实行河长制,境内22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完成造林及修复1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7.6万亩……

2018年,唐山启动钢铁企业整合搬迁和280家陶瓷企业退城进园,强势开展无名场院、违规建筑清理整治,排查散乱污企业5923家、取缔拆除4498家……

坊间对于王浩的认知,更多是从其无意间出现在街边小道上逐渐了解的——时常可见的骑单车身影,让不少人印象深刻。

对于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王浩而言,基层的问题和“猫腻”出在哪里,他自然知晓。

04

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魄力、大意识和强手段的支撑。

吴晓波曾在《激荡三十年》中,对于意识破局进行过一番描述:“在中国改革的前十多年,任何产业基础、政策扶持、人文素养乃至地理区位等方面的客观条件,都无法与当地的改革创新意识相匹敌。往往,一地观念的解放与否是它有没有可能发展起来的唯一条件。”

梳理国内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地区与城市,无不如此,无论是官方,还是坊间。

意识之于西安乃至陕西,近年来前后的改变,带给外界的触动尤为明显。

对陕西或者西安保守之风的描述,在贾平凹的诸多著作里也能寻到很多痕迹。整体风气之下,本土多数地方官员对新事物的容纳和接受程度,相较之下仍有很多功课可学可做,延伸到工作思维与作风上,难免会有诸多非议。

过去两年多时间里,西安的觉醒,涤荡着这座城市的里里外外。无论是官方体系,还是诸多先进商业形态的进驻,均让这里一改“废都”之态……

经历和受益于奔跑姿态带来的诸多便利,人们自然对于这座城市主政官寄予厚望。更遑论如今在国家话语体系里,赋予西安的定位与期望。

“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国字号”的加持,让西安在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中,拥有着极具优势的身位。

但高定位的同时,也给西安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挑战。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之下,西安要想突破,一个有大魄力的“掌舵者”显得尤为重要。

西安近几年整体的改观与崛起,也让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王浩将如何延续这座城市的奔跑姿态。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唐山 西安 王浩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