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36家上市券商上半年成绩大比拼:龙头强者恒强 区域性券商净利增速耀眼!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8-31 18:54:12

A股2019年半年报披露于8月30日晚间落下帷幕,36家上市券商的中期成绩单也悉数交出从半年报来看,得益于二级市场反弹、自营业务业绩改善,券商行业经营显著回暖。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编辑 何剑岭    

____500447303_banner.thumb_head

图片来源:摄图网

A股2019年半年报披露于8月30日晚间落下帷幕,36家上市券商的中期成绩单也悉数交出。

尽管每个月上市券商均会披露月度数据,市场对券商业绩如何早已有大致判断,但从中期报告中,投资者可以看到券商各业务条线的经营具体情况,也可看到管理层对过去的总结、对未来的判断。因此仔细阅读中期报告,对投资者判断行业与公司、甚至做投资决策本身,都有着重要作用。

从半年报来看,得益于二级市场反弹、自营业务业绩改善,券商行业经营显著回暖。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未经审计母公司报表口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证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787.4亿元,净利润人民币666.6亿元,同比分别上升41.2%和102.9%。截至2019年6月30日,证券行业的总资产及净资产分别达到7.10万亿元及1.96万亿元。

大券商强者恒强 区域性券商展现业绩弹性

我们先来看看36家券商的业绩情况。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据Choice数据整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各家券商之间中期业绩分化非常明显。中信证券以半年大赚64.46亿元排名36家上市券商之首,净利润同比增长达到15.82%。海通证券以55.27亿元净利润排名第二,同比增长高达82.34%。国泰君安以50.20亿元净利润排名第三,同比增长25.22%。第四和第五名分别是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前者实现净利润41.40亿元,同比增长44.84%,后者实现净利润40.57亿元,同比增长28.43%。第六至第十名分别是招商证券、申万宏源、国信证券、中国银河和中信建投。

但净利润增速方面,区域性券商明显弹性更大。如下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据Choice数据整理

今年上半年,36家上市券商中,除去华林证券和天风证券外,其余34家券商均出现了业绩同比正增长。而去年中期,34家有可比数据(华林证券与红塔证券为去年中期公布业绩之后上市)的上市券商中,只有6家实现了业绩同比正增长。

总部位于江苏苏州的东吴证券以业绩大增27.58倍位列上市券商之首,这部分得益于去年其超低的业绩基数:去年上半年,东吴证券仅仅实现净利润2625万元,而今年中期则实现净利润7.50亿元。总部位于云南的太平洋证券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3.58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05亿元。山西证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28亿元,同比增幅为288.31%。总部位于广西的国海证券实现净利润3.88亿元,同比增长280.65%,净利润增速排名第四。

业绩增长的最大推手:自营业务

券商行业一直有着“靠天吃饭”的说法,即券商经营业绩与资本市场好坏直接相关。今年中期业绩,券商依然未能摆脱这一“传统”。不过,随着佣金率下降导致的经纪业务本身毛利率下滑,今年券商业绩的“靠天吃饭”更多体现在自营业务上。

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统计了36家上市券商的自营业务收入情况,但因为各家券商在业务分类上各有不同,仅31家有可比数据。

东方证券、中国银河、招商证券均实现了自营业务收入大幅扭亏为盈。东方证券去年中期自营业务收入为-3.01亿元,而今年中期则为16.38亿元。中国银河去年中期自营业务收入为-2.29亿元,今年中期为21.16亿元。招商证券去年自营业务收入-1506万元,而今年中期为30.00亿元。

绝对金额来看,中信证券自营业务收入金额最高,达到71.74亿元,同比增长55.76%;海通证券排名第二,上半年自营业务收入金额达到58.46亿元,同比增长257.24%。国泰君安自营业务收入达到44.72亿元,排名第三,同比增幅为49.92%。

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方面,除去上述扭亏为盈的三家券商外,增幅最大的是国信证券,其上半年实现自营业务收入23.35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1.55亿元,同比增长14.06倍。其次是广发证券,今年上半年实现自营业务收入40.33亿元,去年同期仅为5.36亿元,同比增长652.71%。长江证券、华安证券等公司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也均超过100%。

再来看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这两个会计科目之和。按照会计准则,投资收益中包括公司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但一般而言,券商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业务占比较小,因此也可通过这两个会计科目之和来估算整体证券投资收益变动情况。对于申万宏源、方正证券、红塔证券、山西证券、华林证券,我们则可通过这一数据来对它们的自营业务情况一窥究竟。

红塔证券去年中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之和为-0.04亿元,今年中期为6.34亿元。申万宏源去年中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之和为21.66亿元,今年中期为29.72亿元,同比增长37.20%。方正证券去年中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之和为4.51 亿元,今年中期为7.41亿元,同比增长64.46%。山西证券去年中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之和为6.16亿元,今年中期为9.33亿元,同比增长51.47%。华林证券去年中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之和为1.34亿元,今年中期为1.28 亿元,同比下降4.95%。

此外,36家上市券商去年中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之和为286.47亿元,今年中期为630.25亿元,同比增长120.01%。

自营业务对上市券商业绩的巨大贡献不言而喻。特别是区域性券商表现更明显。

以太平洋证券为例,其半年报显示,证券投资业务贡献了高达98.85%的营业利润——5.06亿元中的4.99亿元。

此外,如西南证券、华安证券等公司,自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例也超过40%。

投行业务收入分化明显

尽管大部分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均取得了良好业绩,为交出亮丽的半年报打好了基础,但券商业务条线众多,在投行业务上各家券商之间分化非常明显。

今年资本市场最重要大事莫过于科创板开市。科创板7月下旬才正式开市,而券商在投行上的分化从中期业绩中就可以一窥究竟。

从绝对数据来看,龙头券商依然体现了在投行领域不可撼动的话语权。今年上半年,共有四家券商投行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分别是中信证券18.04亿元、海通证券16.47亿元、中信建投16.21亿元和国泰君安10.64亿元。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的投行业务收入也超过5亿元。

但部分区域性券商也在投行业务上取得了突破。根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今年上半年,投行业务收入增长率最高的是总部位于湖北武汉的长江证券,其中期投行业务收入达到3.96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1524.85%;增幅第二的是总部位于四川成都的华西证券,其中期投行业务收入达到1.81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44.87%;增幅第三的是深圳券商第一创业,其中期投行业务收入达到1.62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92.49%。此外,中原证券、国海证券、东北证券等投行业务收入也同比大幅增长。

不过,投行业务收入与项目结算的时点有莫大关系。以长江证券为例,其上半年投行业务收入大增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今年上半年完成了3单主承销IPO,承销金额达到25.63亿元,实现承销业务净收入1.86亿元;而去年同期长江证券仅完成了1单主承销IPO,承销金额为3.22亿元,结转承销净收入2137万元。

另外,科创板今年7月开市,因此券商在科创板上的业绩未能体现在中期报告中。7月月报显示,投行实力强劲的头部券商当月获利丰厚。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在首批上市的25家科创板公司中,中信建投担任了5.5家IPO公司的保荐机构;华泰联合担任了3.5家,中信证券3家,中金公司2家。

因此,中信建投母公司7月实现净利润6.18亿元,同比增长396.03%,环比增长36.85%。华泰证券的全资投行子公司华泰联合则实现了8599.94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91.72%,环比增长293.09%。

信用类业务增长乏力 部分券商面临较大资金成本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去年下半年资本市场环境不佳,多家券商在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业务上“踩雷”,目前这一影响仍未完全消除。而更重要的是,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经过春季攻势后又进入休整,导致券商信用类业务并未出现如自营业务一般的可喜局面。同时,一些区域性券商受限于净资本规模进行举债,财务成本上升,甚至出现无法覆盖利息收入的情况。

如图所示,太平洋证券、天风证券、山西证券、东北证券、红塔证券、第一创业六家券商出现了利息净收入为负,即利息收入大于利息支出。

山西证券今年上半年利息收入5.28亿元,但利息支出高达6.36亿元,利息净收入为-1.08亿元。去年上半年山西证券利息收入为6.02亿元,利息支出为6.51亿元,利息净收入仍然为负数。

相比去年同期,山西证券今年上半年利息支出下降最大的一个原因是股权质押回购利息收入下降——上半年股权质押回购利息收入为5587万元,而去年同期为8475万元。

与此同时,山西证券仍有较高的融资资金成本支出。如上半年应付短期融资款利息支出达到1.42亿元、拆入资金利息支出1.31亿元、应付债券利息支出1.04亿元、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支出2.1亿元等。其金融负债截至6月30日高达467.34亿元。

类似情况还有太平洋证券。太平洋证券在半年报中指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融出资金余额54.8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1.08%。但受公司股票质押业务出现违约影响,部分股票质押业务已暂停计提利息,因此股票质押利息收入下降。太平洋证券上半年利息净收入为-2.01亿元,同样处于利息收入无法覆盖利息成本的状况。

信用类业务前期“踩雷”不仅使得券商在该业务上经营收缩、收入下降,而且目前仍有不少券商面临此类业务的重大诉讼。

以中信证券为例。即使中信证券已经在行业中不断巩固龙头地位,也无法避免“踩雷”情况出现。

中信证券半年报显示,目前中信证券涉案金额超过人民币1000万元的诉讼、仲裁事项就有21项,部分反映出公司和行业面临的风险。其中多项诉讼、仲裁事项与信用类业务有关,且涉及到一些知名上市公司。

如2018年4月13日,中信证券与何巧女、唐凯签订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协议》及所附《交易协议书》,何巧女以其所持有的3970万股东方园林流通股股票质押给公司,向公司融入初始交易金额人民币2.955亿元。截至2018年10月11日收市,该交易履约保障比例已经跌破平仓线,因何巧女未按约定履行追保义务,发生实质违约。2018年10月26日,公司向方圆公证处提出申请签发执行证书。2018年11月22日,方圆公证处依法出具《执行证书》。2019年5月15日,公司向北京三中院递交强制执行申请,当日完成立案。公司已对该项交易计提了相应减值准备。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券商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