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又一省“刹车自检”,拿什么拯救“星级景区”?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8-29 23:45:51

8月25日,江西对其71家高等级旅游景区进行暗访复核,对严重不达标的1家5A级景区和14家4A级旅游景区,给予严重警告处理。同时还放话:10月份将再次复核,届时如不能整改到位,“坚决予以摘牌处理”。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杨欢

____500487888.thumb_head

图片来源:摄图网

暑期将过,往年景区的旅游旺季,却在今年变成“多事之秋”。

七月的最后一天,国家公开点名7家5A级旅游景区“问题严重”。其中,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景区,更是一夜之间从“五星”变“零星”。

此后,“余震”迅速传遍全国,各地纷纷“刹车自检”。从山西其他7家5A景区“自查自纠”,到河南部分景区主动“保5A品质”,各地对自家高等级景区都下起了“狠刀”。

几天前,江西也加入其中。8月25日,江西对其71家高等级旅游景区进行暗访复核,对严重不达标的1家5A级景区和14家4A级旅游景区,给予严重警告处理。同时还放话:10月份将再次复核,届时如不能整改到位,“坚决予以摘牌处理”。

自救“星级景区”,各地为何如此急迫?

拯救“金字招牌”

作为中国景区的最高等级, 5A级的“金字招牌”却被一些景区当成了坐地起价的“筹码”。

今年2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的一项调查就显示,对于全国影响力排名前50的5A级景区,近四分之一的人因“门票或其他服务价格高”,给出了“差评”。

以此次“摔得最重”的乔家大院景区为例,晋升为“5A”之后,乔家大院门票在5年内翻了近7倍。被整顿之前,其门票已高达138元/人次,相当于逛4次颐和园;即使重新开张,票价下调23元后,游览一次乔家大院仍约等于去2次故宫。

针对类似问题,去年国有景区的门票就曾“大降价”。当时,981个国有景区中,免费开放74个,降价907个。其中就不乏5A级景区的身影,如九寨沟由220元降为190元,峨眉山由185元降为160元等。

但到今年6月,有第三方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国5A和4A级旅游景区平均票价,仍高达94元和80元。如果要走遍全国200多家5A级景区,光门票就要花2.5万元。

为此,8月23日最新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中,国家明确要求,要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景区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

如果只有“高票价”一项,高等级景区的问题,解决起来倒也简单了。然而,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的调查中显示,反映5A级景区“接待能力差”、“配套不完善”等问题的游客比例,甚至还更大。

正因如此,各地纷纷把自家的5A级景区“拉到镜子跟前正衣冠”:在乔家大院闭门整改期间,山西其他7家5A景区,主动开始“自查自纠”,力保“金字招牌”;天脊山、洗耳河等9处景点,甚至临时关闭。

江西直接把A级旅游景区动态管理,列为今年重点工作。同时表示,“将加大高等级景区复核力度,健全A级旅游景区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清退不符合标准的A级旅游景区”。

四川则专门开了一场“工作座谈会”,主题就是“全省5A级旅游景区质量提升”,会上通报了景区门票、人员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为何这么急?

如今,高新技术产业俨然已成城市发展的“C位”,但早早起家的旅游业,能量同样不可忽视。

经初步测算,去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高达9.94万亿元,在GDP总量中占到了11.04%;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共799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也就是说,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直接或间接地靠旅游“吃饭”。

具体到各地,这块“蛋糕”也不会太小。2018年,对于旅游总收入排名前五的省份,旅游都是“万亿级产业”;而前十的其他省份,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也是指日可待。

数据来源:各省份权威部门公开数据

这之中,高等级景区的“吸金力”不可小觑。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家明指出,一个5A级景区接待的游客量,相当于4A级景区7倍左右。在全国一万多家A级景区中,4A级、5A级景区的旅游收入,大概占整个A级旅游景区收入的八成左右。

正因如此,此前各地创建5A级景区的热情高涨,十年的5A景区数量猛增近300%。时至今日,这一步伐仍未停止。

就在上个月,《江西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就明确,要“加快品牌景区创建步伐”。其目标,是到2021年5A级旅游景区达到13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180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要“县县全覆盖”。

上周,青岛也放出大招,强调要“大幅度提高相关奖补力度”:对新评为5星级饭店的奖励,由原来的50万元提升为1000万元;对新评为国家5A级景区的奖励,由原来的100万元提升为1000万元。

数据来源: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但对于景区来说,即便评上5A级,也并非高枕无忧。近年来,A级景区制度可进可出的属性不断被强化,因各种原因退出或被取消5A级资质的景区总数也在逐渐增加。

除了这个暑假备受关注的乔家大院,早在2015年,河北省秦皇岛山海关景区就曾被撤销5A级资质,是第一个被摘牌的5A景区。当时,山海关被摘牌的原因包括:存在价格欺诈;环境卫生脏乱;设施破损普遍等方面。据新京报报道,在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间,4A级景区也有多达71家被摘牌。

“有进有出”的方式,让“星级景区”也害怕不进则退,倒逼着各地提升景区质量。

越欠发达越难治理?

有趣的是,此次扎堆治理的“星级景区”,“所在地多数是欠发达地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看来,这一现象“耐人寻味”。

马亮指出,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景区问题,突出表现在过度商业化、管理不规范和服务不到位上。他指出,背后的原因之一,是“这些景区往往是游客到此一游之地,没有停留和驻足的必要。”

由于缺乏深度游项目,游客往往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景区留不住人,当地又不得不想方设法“雁过拔毛”,在景区周边产业上做文章。

由此,一些景区会嫁接商业化的旅游项目,或者将旅游和购物捆绑在一起,通过旅游带动收入增加。这样恶性循环,反而加剧了游客“来了就走”的倾向。

其次,类似的问题景区也反应了“资源诅咒现象”,即越是不可再生资源丰富的地区,公共治理反而越糟糕。

当地从丰富的自然资源中牟利,加之景区所在地经济不发达,经济增长的压力较大,“一些地方政府增收动力较强,往往把景区视为一块‘大肥肉’,进行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包装”。

马亮同时指出,景区所在地割裂的管理体制,实际上也会使景区治理受到影响。具体而言,一些景区属于省级或市级管辖,景区门票收入很少流入所在地政府。“这使景区所在地不愿意投入景区本身的建设和完善,而倾向于在景区外围或周边做文章。”

此外,马亮表示,类似景区所在地,普遍存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观念:由于缺乏正式就业机会,当地民众的就业和生计主要仰赖景区,当地民众往往都“围着景区转”,使景区管理难上加难。

跳出景区看旅游。当前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态势,就是将一个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以“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今年上半年,文化和旅游部启动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认定工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以示范区为标杆,引领和启发更大规模的全域旅游快速健康发展。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此次验收认定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轮“自查自省”之后各地的旅游市场会有多大改观,等待游客直接用脚投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星级景区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