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一个“大南昌”,能否刷新江西的存在感?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8-07 20:57:31

日前,江西正式出台了《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此次的“大南昌都市圈”比“南昌大都市区”大了2.2万平方公里,并首次将九江全境纳入。若将大南昌都市圈当作一个经济体,去年GDP已达“万亿”门槛,为10506亿元。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实习记者 刘美琳    每经编辑 杨欢

____501061778.thumb_head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一直以来,江西被网友戏谑为“阿卡林省”。阿卡林是一部日本动漫的主人公,由于该角色的存在感弱到近乎淡化,被戏称为“没有存在感”的专属代名词。

为了打破这种“没有存在感”的状态,近年江西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就是以省会南昌为中心,构建大南昌都市圈。

日前,江西正式出台了《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大南昌都市圈将形成“一核两极两轴、三组团多支撑”的都市圈区域格局,并明确提出“支持南昌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图片来源:《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

事实上,江西省构建都市圈的概念并非首次提出。早在2016年8月,江西曾出台《南昌大都市区规划(2015-2030)》。此次的“大南昌都市圈”比“南昌大都市区”大了2.2万平方公里,并首次将九江全境纳入。若将大南昌都市圈当作一个经济体,去年GDP已达“万亿”门槛,为10506亿元。

问题是,一个稳步扩张的“大南昌”,能否刷新江西这个中部弱省的存在感?

国家中心城市

与江西的存在感弱对应,南昌也是一个存在感较低的省会。

2018年,南昌GDP总量为5274.67亿元,同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武汉、长沙早已在2014年和2017年进入“万亿GDP俱乐部”,合肥去年的GDP总量也超出南昌约2500亿。从经济实力上看,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排名中,南昌仅高于受能源经济下行影响较大的山西省会太原。

经济不给力,人口规模方面也毫无优势——2018年末,南昌常住人口554.55万人,距离“千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门槛相差甚远,远低于武汉、郑州、长沙及合肥。

省外强邻环伺,省内未能实现“强省会”。从南昌在全省的首位度来看,2018年南昌GDP占全省比例为23.99%,虽高于郑州的21.1%,但明显低于武汉(37.7%)、长沙(30.2%)和合肥(26.07%)。

在此“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江西不止一次地提出要做大南昌。此次规划中提及,要提升大城市功能品质和发展能级,尤其“支持南昌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将南昌定位于强有力的核心增长极,最终辐射至都市圈乃至整个江西省。

南昌能否担此重任?从产业结构上看,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南昌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动能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利于对全省经济的带动引领。数据显示,2018年南昌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只有12家。

正因此,大都市圈的核心——南昌率先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尤为重要。根据此次规划,未来大南昌都市圈的一个发展定位是“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创建国家级LED、VR制造业创新中心,谋划布局5G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发展平台,打造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近年来,南昌在航空、汽车、VR等新兴产业上持续发力:建设全国首个城市级VR产业基地,并提出打造“世界级VR中心”,形成江西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爆发点。此外,南昌还提出,到2022年底实现医疗器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这或将成为南昌的又一个千亿产业。

产业升级和产业群带来的经济收益,直接体现于GDP的增速。截止2018年上半年,南昌GDP增速已连续13个季度保持在9.0%及以上。根据近期公布的2019上半年经济半年报,南昌以8.6%的增速,居中部六省会城市之首。

九江全境纳入

除了支持南昌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此次“大南昌都市圈”的另一个关注点是首次将九江全境纳入。

从地理位置上看,九江位于江西北方和其他省份的交界处,是江西和中部省份沟通的咽喉要道。历史上,九江港长期扮演着长江水道要冲的角色,明清两代曾是中国中部的茶米集散枢纽。如今,九江港是长江5个主枢纽港之一,是水陆联运的国家级主枢纽港和长江中下游重要港口。

近年来,九江港的吞吐量连年上升,已连续四年保持亿吨水准。以九江港为依托,江西、湖南两省的铁矿、煤矿、硅矿进口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作为一座枢纽城市,九江可以说是成功的。但从经济体量上看,九江的GDP总量不如赣州,排名省内第三,人均GDP更是处于省内中下游水平。

想要在航运之外找到更多依托,九江需要与南昌的深度合作。而对于南昌来说,想要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一样离不开九江这一战略“门户”的支持。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江西省委、省政府就曾作出建设昌九工业走廊的重大战略举措,但由于工业走廊上的县市支点没有发展起来,昌九工业走廊停滞不前,并逐渐淡出视野。

在昌九工业走廊提出的21年后,也就是2013年,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作出“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战略部署。试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南昌和九江的整体竞争力。

大南昌都市圈产业布局图 图片来源:《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

这一次,规划中提出“一中心两板块五片区多支点”的产业空间格局,再次界定了南昌、九江在产业方面上的合作方向。作为五片区之一,昌九片区将“重点发展光电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现代轻纺、石油化工等先进制造业,构建九江港和南昌港组合模式,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区域航运中心。”

为了加强和南昌的规划对接,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也下发了“关于印发九江市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将配合编制大南昌都市圈国土空间、城镇体系、综合交通、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贯彻落实大南昌都市圈规划及各项政策措施。

从何中部崛起

从“昌九一体化”到“赣江新区”,从“南昌大都市区”到此次的“大南昌都市圈”,扩围的背后,是江西这座中部大省自身的焦虑。

从中部六省的经济数据来看,江西省的境地实属“尴尬”。2018年江西GDP总量以21984.78亿元位居中部六省倒数第二,仅高于山西。相比之下,河南已突破四万亿,湖南和湖北都逼近四万亿,差距非常悬殊。人口规模上,2018年末江西全省常住人口仅为4647.6亿,在中部六省中同列倒数第二。

在此次规划中,江西省从几个方面剖析自身的局限性,“大南昌都市圈对外通道功能有待提升,南北向缺乏快速通达通道,东西向通道局部路段能力紧张,西北、东南、东北向通道联通能力不足。”

早在2013年厦深铁路通车时,《新闻联播》曾播出过一张图片,被网友戏称为“环江西高铁图”。可以明显看到,绿色的江西被周围省份的黄色高铁网包围着,显得十分孤独冷清。那一年,被高铁“绕”开走的江西又获得一个外号:“高铁洼地”。

图片来源:《新闻联播》截图

省外被“八横八纵”高铁网排除在外,省内交通情况也不乐观。截至目前,江西南北向尚未实现高铁连接。北部的省会南昌和南部人口最多的城市赣州,目前依旧是K、T、Z字头的火车相连,运行时间平均在四到五个小时。

摆脱“高铁洼地”,串联大南昌都市圈乃至全省的交通网络,是都市圈能否实现互联互通的关键点。此次规划强调,都市圈要构建以南昌为中心多层次、放射状、强联通的综合交通网。“以高速铁路建设为重点,提升京九运输通道能力,形成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间的大能力、高速化综合运输通道。”

上个月昌赣高铁施工顺利完成,其将贯通江西全省南北走向。北起南昌,南至赣州,全长416公里,接入“八纵八横”国家高铁网络。未来通车后,还将与沪昆高铁以及在建的赣深、安九高铁等相衔接,形成以南昌为中心、覆盖全省设区市的“2小时交通圈”。

省内外交通上的互通互联,提高经济要素流动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另一种风险:周边城市强大的群虹吸效应。

目前,周边都市圈的发展水均明显高于大南昌都市圈:往北看,长三角一体化、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往南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支持海西经济区和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自贸区等建设。

由于长珠闽更为发达,加之南昌中心引领作用不够,赣东北、赣南等地的人力、资金等要素被长珠闽“虹吸”明显。2017年春运大数据显示,江西堪称全国最拼省份,外出打工的人数占全省总人数的7.25%,位居全国榜首。

如何对抗虹吸,提升自身吸引力?对于如今还在规划中讨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江西而言,提升经济实力是当务之急。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莫过于承接周边发达区域的产业转移。目前,丰城、樟树、高安、抚州等地处赣中腹地,人口密集,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规划中提出,要“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一方面,江西要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积极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门户,打通都市圈南下入海通道。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南昌 都市圈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