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每经热评丨剖析“周蔡超话之争”:数据到底是手段还是目的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7-24 23:58:32

每经评论员 陈旭 陈星

近日,一个“‘夕阳红粉丝团’打榜记”的“励志故事”在朋友圈刷屏,甚至引起包括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等几乎所有主流媒体的关注。

事件起因是有网友发帖询问,“周杰伦微博超话排名都上不了,转发评论很难过万,可这样‘难看’的数据为什么演唱会却一票难求?他的粉丝真有这么多吗?”事件结局不用赘述——在粉丝奋力打榜之下,周杰伦的微博超话排名登顶,超越了占据第一名位置长达一年的流量小生蔡徐坤。

两者之争的核心在于微博超话(超级话题)中的统计数据,但这里涉及一个问题: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到底应该是一种手段,还是它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目的?

周杰伦为什么会在最终的打榜中胜出?很显然,这与他20年来在音乐圈中的不懈努力和大量优秀作品所积累的观众缘密不可分。说到底,两名艺人之间的比拼,更多的是要看作品:你推出过多少专辑;唱片销量有多少;获得过哪些有影响力的奖项;参演过哪些影片——这应该是衡量一个艺人是否足够优秀的硬指标,而不是单纯的流量数据。

当然,也有粉丝提出:作为追星群体,大家的心态都差不多,没有谁比谁更优越,只是不同时代评判流行度和影响力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这话的确不假。假如蔡徐坤与周杰伦不是隔着一个时代,而是两人差不多同时出道,那么可能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要么是蔡的粉丝也去买专辑或者演唱会门票,要么就是周杰伦的粉丝为了偶像能有更好的前程而去刷榜单。

当下的现实恰恰是:为了证明偶像的人气,就得让粉丝们去大量投票、刷出好看的数据,而商业价值和广告代言等无形中又围绕着数据说话,这便形成一种无奈的循环,导致为投票而生的造假现象越来越常见。

就好比央视曾点名提出质疑:某艺人一条宣传新歌的微博获得了超过1亿次的转发,而微博用户总数也就3亿多人,相当于每3名微博用户中,就有一人转发了这条内容。对于虚高的数据,专家表示数据造假不仅损害了人与人之间诚信的基本原则,也让演艺市场陷入不注重品质而唯流量至上的恶性循环。

再比如此前有华人歌手发布新专辑,不到5小时就登顶北美地区专辑总榜和单曲总榜,击败了所有欧美实力歌手,下载量甚至超越榜上歌手的下载总和。按照粉丝的说法,这些数据都是粉丝用真实的下载或者购买而换得的,因此是真实有效的。但是对整个歌坛来说,粉丝这种近乎疯狂的刷榜行为堆砌出来的数据,又有何公信力可言?

在这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带上了急功近利的目的,显得扭曲和丑陋。

就在7月14日,今年温网男单赛场进行了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决赛——即将年满38岁的费德勒与塞尔维亚天王德约科维奇经过5盘大战,历时近5小时决出胜负,最终费德勒在拿到两个冠军点的情况下惜败,没能把他保持的20个大满贯冠军头衔的纪录进一步改写。

同样是竞争关系中的体育明星,费德勒和德约科维奇也各自拥有无数的粉丝,他们之间的竞争也充斥着网球论坛,甚至也不乏利用大数据来“互撕”——你的偶像拿过更多大满贯头衔,我的爱豆却有更多的大师赛桂冠。

不过,像这样的大数据,充其量只能是一种饭后的谈资,事实上围绕着两人之间的竞争,有一种数据收集与分析却能成为信息时代真实的“生产力”——这种顶级球员的团队中,都会有核心的数据分析人员,他们看中的不是拿过几项赛事冠军这样的统计结果,而更在乎那些可以为其所用的大数据:比如球员的一发进球率、上网得分率、正手制胜分、反手非受迫失误……这样的数据能够为一名顶尖球员提供宝贵的信息,帮助他发挥自己的强项,利用好对手的弱点,同时补足自己的短板。

唯有这样,大数据才能有效发挥潜能,成为各行各业中优秀人才制胜的法宝。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