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生活服务

每经网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All in安全300天后:滴滴仍处“阵痛”中 对顺风车抱有“执念”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7-03 08:51:04

柳青本人也说,对于这一以安全为主题的媒体开放日,“我们内部开始还是有争议的。”

每经记者 刘洋    每经编辑 王丽娜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洋 摄

柳青来了,上百双眼睛转向这位滴滴出行总裁。时间为7月2日下午,地点则是滴滴总部。

自两起顺风车事件以来,这是滴滴少有的媒体公开活动。甚至柳青本人也说,对于这一以安全为主题的媒体开放日,“我们内部开始还是有争议的。”

相较于滴滴在安全方面的种种举措,业内外实际上更关注其他方面,比如顺风车何时恢复上线、国际化布局究竟如何……不过,这些并不紧扣主题的疑问,并未得到滴滴太多回应。

“好胜心盖过初心”,是彼时滴滴对于恶性事件之所以发生的盖棺定论。在这之后,2018年9月7日,滴滴出行CEO程维则在内部信中提出“All in安全”的口号,距今恰好300天。

300天后,在这个柳青及滴滴出行安全团队悉数现身的场合,滴滴又是如何回应安全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安全整改现状、甚至是外界对顺风车何时上线这些问题呢?

“科技已不足以定义这个行业”

程维的Title(头衔),又多出了一个——滴滴出行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

在过去300天内,这个原本飞驰前行的出行霸主,踩下了刹车,高调对外宣称“All in安全”。

在去年12月的架构调整中,安全也被滴滴视为“未来发展的核心能力”“升级安全管理体系”,放在组织架构调整首位。同时,滴滴内部也多出首席出行安全官这一职位。彼时有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任命首席出行安全官,是架构调整的最大亮点。

对于安全,按照滴滴出行首席出行安全官侯景雷在现场的说法,滴滴“一度期望用一个月或者三个月的时间”,通过超级算法彻底解决安全问题,也曾想过研发一种“核弹级”产品,只要一上线,“安全问题就不存在了”。不过,他也坦言,事实证明,安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苦功夫、笨功夫”。

无论是超级算法,抑或是“核弹级”产品,均是一种技术思维的体现。诚如柳青在现场所说,前几年,“我们聊的都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历经波折之后,如今,滴滴意识到“原来的大数据和所谓的人工智能理念,只能改变一部分。”

因此,柳青在现场感慨,“一路走来感觉科技已经不足以定义我们这个行业”,出行行业其实最重要的是“一种服务属性”。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洋 摄

认知改变背后,滴滴开始系统组建安全工作团队。记者了解到,目前,滴滴已成立各级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工作团队已扩充至2548人。与此同时,侯景雷也在现场首次公开滴滴网约车安全管理体系全景图,并称,2019年滴滴预计网约车安全投入将超过20亿元。

除此之外,在两起恶性事件发生之时,外界普遍诟病滴滴的客服团队及其警方调证问题。

对此,滴滴客服负责人刘西帝表示,目前,滴滴有9000名客服进行7×24小时的服务,超过50%为滴滴自有员工;日均处理30万通电话。“30万进线中,夹杂着5000例可能的安全相关的事件,近80%都是虚惊一场。”他表示。

而关于警方调证问题,滴滴安全处置团队负责人杨嘉成则介绍称,滴滴将警方所需信息分为3个等级。在此基础上,滴滴结合相应等级设置不同调证手续。“在收齐相关身份证明材料的工单中,约98%在10分钟内向警方反馈了所需的一二级信息。”杨嘉成称。

处于持续“阵痛”,对顺风车抱有“执念”

在滴滴斥资20亿元提升网约车安全层级之时,一众玩家却在蠢蠢欲动,颇有围攻之势——无论是车企纷纷入局网约车赛道,抑或阿里系哈啰、高德动作频频,甚至美团也通过“聚合模式”重启“四轮”开城步伐。在此背景下,对于滴滴来说,安全与效率之间所存在的张力之大,不言而喻。

“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有一个理念,其实安全是为了长期发展。”滴滴出行网约车平台CEO付强回应称,“尽管从账面上看,20亿元的投入好像是对效率的降低,但对于滴滴,安全与效率必须齐头并进,在做好安全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滴滴的发展是健康的。”

效率与安全之间的博弈,在顺风车事件后,被程维与柳青提出。彼时,两人在道歉信中称,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好胜心盖过了初心”,在“短短几年内,我们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

也因此在时隔近一年之后,柳青在现场对于去年滴滴的表现,依旧打出“特别不满意”的评语。而对于滴滴今年的表现,柳青则表示,“还是有些进步的”,在硬指标之外,“至少我们的同理心增强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滴滴而言,外界普遍关注其顺风车何时上线这一问题。不过,此前滴滴官方均概莫能外地回应称,顺风车上线没有时间表。但近期,无论是哈啰抑或高德均在发力顺风车,甚至滴滴顺风车负责人张瑞此前亦发出一封公开信,由此激起外界回响。

“我跟大家一样,其实还是对这个产品(顺风车)本身非常有执念的。”柳青在现场表示,“因为顺风车是一个环保且解决核心刚需的产品,同时拥有很强的技术属性,但这一产品本身也有不言而喻的痛点。”

她还透露称,顺风车团队正在探索推出一款“相对来讲更安全、更让大家信赖的产品”,同时,她也表示,顺风车更需(社会)共建。

很难想象,从最初一路狂奔到其后历经波折,“超级独角兽”滴滴才7岁多一点。“持续阵痛”是柳青对过去近一年滴滴的概括。“因为有痛就是还有感知能力,永远提高警惕。”她说。不止如此,在柳青看来,安全概念的觉醒构成网约车行业在过去一段时间行业的最大变化。

当然变化的,还有滴滴似乎逐渐开放的姿态、以及程维的体重。因外出而未能亲临现场,那个瘦了个的Will,却在视频里清楚地传递了他的想法,“今天我们必须开放,必须透明。”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滴滴 顺风车 柳青 安全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