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区域经济

每经网首页 > 区域经济 > 正文

“后街经济”的成都范式:在小通巷探寻商业价值与市井情怀并济的蜀味腔调

2019-07-02 17:01:50

“宽窄巷子最成都。”穿走在青砖黛瓦的别致院落、光滑的青石板小巷,闻盖碗儿茶香、逛文创集市、尝巴蜀美食、试采耳看绘画听唱歌……无论游客还是新成都人,都会到此打卡体验成都“慢生活”。

热闹的宽窄巷子或许还不能涵盖成都生活的全部精髓,热闹背后还别有洞天——从下同仁堂路到中同仁堂路,还有数条与宽窄巷子平行的“慢生活”小巷。

以小通巷“少城•雅生活”文创街区为核心,与泡桐树街、奎星楼街等集聚形成一个完整的后街区域。成都原住民生活于其中,人们也被其中的新鲜小店、网红美食或特色文创吸引而至,营造出特色商业与文化情怀两相宜的社区消费新场景,“后街经济”的成都范式正蓬勃发展。

小通巷“少城·雅生活”文化街区作为天府锦城老旧街区商业业态场景项目试点,通过规划和优化社区街区商业业态,构建社区优质生活服务圈,激发老旧街区新活力,释放“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天府魅力。

前与后:“烟火味”促进流量转化 主街背后长出消费新场景

步行五分钟左右到小通巷--栅子街,一栋栋灰色的老式楼房构成这条街的底色,创意美食、精品餐饮、特色书店、网红酒吧水吧、青旅民宿、花艺画廊和匠人工坊等具有“雅生活”特色的小店分布其中。这些都是成都悠闲、温润气质的剪影,是文青的新聚集地。

不止是特色商业,这条街特色动作更是频频。成都市首届熊猫文创节精彩纷呈,街区IP“小通制造”正式起航,熊猫文创街区火热开街,聚集企业抱团发展熊猫文创,成都市版权服务少城工作站挂牌……打造“少城·雅生活”体验同时,小通巷也在探索“主题IP+共享街区”模式。以成都市首届熊猫文创节为例,这期间吸引近50家国内非遗项目参展现场产品销售交易约140余万元,文创项目、IP授权意向交易金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

这仅是成都“后街经济”的一个缩影。青羊区提出“少城片区有机更新”的思路,对少城6条重点街区各赋予一定特色主题,形成1个“少城生活”+6个特色主题+N个特色品牌亮点的体系。

宽窄巷子在前,闻名而来的是每年近2000万的人流量,而这片后街区域也是成都密度较大的生活社区。这意味着,可共享宽窄巷子的存量市场和客群流量。

主街背后的消费新场景应运而生。目前,小通巷“少城•雅生活”文创街区已实施业态调整,商家占比达17%,文化街区已初见雏形,正逐渐成为少城片区新的网红打卡地。


熊猫文创艺术节

除了小通巷外,背靠明堂青年创意中心,奎星楼街率先创出“产业载体+网红美食”的街区模式,突出创新、活力的氛围;泡桐树街形成了“慢行漫生活+商居联盟”的街区模式,突出浪漫、淡雅的氛围……可以预见,当6条街区逐渐形成自己的氛围、有特定的街道文化之后,公园城市的“烟火味”便会带来稳定的客群。

纵观世界城市,“后街经济”不是陌生概念。上海着力发展南京西路“后街经济”,规划11条后街展现不落幕夜色经济、精致慢生活;日本东京银座中央大道的后街群,是夜生活与老字号的混合体,保存各类日本老字号的同时,与主街的现代商业差异发展;纽约第五大道的后街群,藏着一个可以与硅谷媲美的“硅港”……主街体现硬实力,后街体现软实力。

奎星楼街

宽窄巷子的品牌效应与其“后街经济”的聚集效应强强叠加,一前一后相得益彰。如今的少城,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逻辑、商业化运营”思路,完善商业新业态,聚集发展新要素,升级产业发展新引擎,打造消费新场景。

旧与新:特色街区融合本土生活  老街区构建社区新形态

在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江浩看来,“后街经济”成功与否,在于对当地人文特色的深度挖掘,“外壳”可能上百年不变,但填充的内容必须不断更新。

2018年8月,小通巷—栅子街启动了 “少城·雅生活文化街区”天府锦城老旧街区商业业态场景项目试点,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着力开展城市有机更新,聚焦社区街区商业品质提升和功能拓展,鼓励街区商家自主升级形态和业态,营造“文化+商业”氛围,构建社区新形态。

首先换新少城的“面儿”。以小通巷为代表的6条特色街区的公共景观更新,外墙立面更加美观,银杏树挺拔,灰白墙更显老成都韵味。其中,慢行系统的建设,现在社区居民都把街道当公园逛。

以“少城·雅生活”为主题的小通巷,提升街区生活品质,引入文创商店、匠人工作坊、网红水吧咖啡厅等精致高品质的休闲业态,增强游客与居民的体验感;随着亨火、醉里、米豆等网红餐饮店和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先后入驻街区,不断补齐了社区商业配套,聚集了街区人气。

发挥“商居联盟”和街区商会的引领效应,引导商家自主参与商业业态调迁。目前,小通巷-栅子街已实施业态调整商家达14家。

“少城本就是成都最有生活气息的城区,在城市有机更新中不但要保留这一特质,还要让少城变得更加宜居。”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潇曾表示,在巴塞罗那、巴黎等欧洲城市,在街边喝咖啡、吃一顿早午餐是最平常不过的惬意生活方式,欣赏街边小店橱窗摆设、店面设计也是游客旅游的看点。

如此一来,客群与行走于街道中的人形成了无需言语的微妙沟通。此外,小通巷还将增加外摆座椅休息区,在现有的临街花坛之间设置临街休憩座椅,增大街区休闲停留的空间,与特色小店形成连贯和互动,提供配套服务。
为延续具有成都味道的消费场景,在联合国人居署与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成都市少城片区有机更新规划导则》中提到,特色商业街道允许引导商家形成有秩序、有特色的外摆空间。

人们喜爱有历史底蕴的街道,人文气质在,艺术基因就在。多元化的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让后街形成一个更生活化的社区商业体。无论是居民还是游客,在此处,体验到的都是在少城市井的“原生态”生活,感受到的都是“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天府魅力。

 

文/苏娜

责编 杨诗涵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