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产业趋势

每经网首页 > 产业趋势 > 正文

青蒿素抗疟药市场现状:我们在上游“喝汤”,他们在下游“吃肉”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6-17 20:56:19

无论是青蒿素的发现,还是如今其抗药性难题的攻克,中国科研团队都走在世界最前沿。然而,就青蒿素的商业制药而言,中国本土企业受益较少,大多数中国企业仅为青蒿素原料药的供应商。

每经记者 余佩颖    每经编辑 张海妮    

上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后来成功拯救了成千上万疟疾患者的生命。近五十年后,如今屠呦呦及其团队在青蒿素这条探索之旅上再立里程碑,提出了能够切实可行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治疗方案。

无论是青蒿素的发现,还是如今其抗药性难题的攻克,中国科研团队都走在世界最前沿。然而,就青蒿素的商业制药而言,中国本土企业受益较少,大多数中国企业仅为青蒿素原料药的供应商。除了复星控股的桂林南药(前身为桂林制药厂)之外,疟疾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均为海外药企,包括瑞士诺华、法国赛诺菲,以及3家印度仿制药企Ajanta、Cipla和Ipca。其中,赛诺菲还曾致力于开发人工合成的青蒿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治疗疟疾,青蒿素还被国外研究学者发现能够杀死癌细胞,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研究仅在动物实验阶段还未开展临床实验。

国外药企占据青蒿素抗疟药市场主导地位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在全球87个国家大约有2.19亿疟疾病例,其中有43.5万人死于该病。患病人数众多,意味着市场对疟疾药的需求居高不下。

2018年,国外研究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发表市场研究,预计到2025年,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rtemisinin combination therapy,ACT)的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

然而,面对青蒿素广阔的市场空间,身处其发现地的中国药企却扎堆利润单薄的产业链上游,成为原料药供应商。

“全球抗疟药及其衍生产品的收入大约为15亿美元,但是中国制药厂商的市场份额不到1%,大多数中国本土企业是抗虐药物原材料青蒿的供应商。”云南昆药集团副总裁徐朝能曾对外表示。

知名智库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资深研究员黄严忠曾表示,就抗疟药物而言,跨国制药集团在公共支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80%。

关于各家制药公司具体的占比情况,被誉为“抗疟大使”的逯春明曾对媒体表示,抗疟药物的公共支出市场上,诺华约占50%、赛诺菲占20%、印度企业占20%、中国企业至多占10%。

而在占比仅20%的私人支出市场上,中国企业同样面临着激烈竞争。2010年,诺华就曾推出过扩大其在抗疟药物私人支出市场占比的计划,包括低价销售策略,教导私人供应商和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等。

据诺华制药官方此前的消息,其生产的抗疟药物平均每天为大约20万名疟疾患者提供治疗。2009年,这家瑞士制药巨头还研发了首例专供婴幼儿和儿童服用的甜味复方蒿甲醚分散片。

海外药企与中国药企合作,利用青蒿素制药更早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8年,法国赛诺菲与当时的桂林制药厂建立了合作关系,由后者为其提供青蒿素产品,即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ate Monotherapy)。

黄严忠表示,赛诺菲与桂林制药厂的合作促进了单一成分药物青蒿琥酯在全球的推广,不过这一疗法后来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可能产生耐药性。

同样在上世纪80年代,军事医学科学院周义清教授及其团队研发出复方蒿甲醚,即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药物。然而,当时中国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尚未达到国际标准,因此1994年,军事医学科学院与法国诺华制药的前身Ciba-Geigy签署专利开发许可协议,由Ciba-Geigy负责复方蒿甲醚在国际上的研究和开发。

“作为回报,诺华同意从中国采购其抗疟药物的原料药,并向军事医学科学院支付其海外年销售额的4%作为专利使用费。”黄严忠写道。1999年,诺华制药生产的Coartem是市场上推出的第一个固定剂量复方青蒿素类药物,自那之后各式各样的复方青蒿素类药物成为抗疟的标准治疗方法。2004年,诺华生产的该药物也是第一个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资格预审的ACT药物。

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竞争战早已打响

过去15年,世界上青蒿素的供应一直非常不稳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青蒿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青蒿素供应量上升,导致价格下跌。而当农民开始转向种植利润率更高的其他作物,青蒿类植物供应量暴跌,价格也再次飙升。

据一项全球健康倡议Unitaid预测,随着援助机构向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分配了更多资金,青蒿素的需求量将从2017年的176公吨增加到2020年的221公吨。由于对青蒿素的需求及成本控制的诉求居高不下,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竞争战早已打响。

为有效解决青蒿素的供应及价格问题,早在2004年,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就资助研发一种能够转化成青蒿素的化学酵母,赛诺菲最终将这一过程商业化。赛诺菲2013年开始出售通过基因工程合成酵母制成的抗疟疾药物,并且同年表示,它能够满足全球约三分之一的需求。

然而,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商业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3年,半合成青蒿素的供应量约占全球青蒿素供应量的8%,但2015年这一比例就骤降至零:一方面,半合成青蒿素的成本并不比人工种植提取的青蒿素成本低;另一方面,其他药企不愿意从竞争对手赛诺菲手里购买。

除了研发人工合成青蒿素,近年来,还有诸多学者致力于青蒿素对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但直到目前,还没有有效的临床证明显示青蒿素能够杀死人体内的癌细胞,现阶段对青蒿素抗癌特性的研究仅倾向于小样本及开展动物实验,而未进入临床阶段。

据《今日医疗报》(Medical News Today)报道,一组研究人员在1983年至2018年间,针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癌症的影响研究进行了再度分析,他们发现,“结合化疗,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够靶向癌细胞,并且青蒿素比传统的癌症疗法的副作用更小”,不过由于研究样本较小,这一结论的可信度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2008年,一篇题为“科学家从沙拉植物中研发出新的抗癌化合物”的文章,发表在华盛顿大学的官网上。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从传统中医青蒿类植物中提取制造出一种新的化合物,并且发现这种化合物对某些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是目前治疗方法的1200倍之多。在该研究中,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人类白血病细胞中测试了这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化合物,发现它靶向癌细胞的精准度较高,且该化合物的这种功效同样体现在杀死人类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癌细胞上。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青蒿素 屠呦呦 癌症 昆药集团 诺华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