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成都金牛区的“新”机遇 老城区正“焕然一新”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6-11 00:27:23

▲成都金牛区西部北斗产业园

“深圳南山区有条著名的粤海街,而在成都金牛区也有条蜀西路,包括三泰控股在内,多家上市公司都在这儿‘扎堆’。”成都三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白学川打趣地说。

实际上,这家公司是在22年前,从仅十几个人的规模,一路发展成如今上万名职工的上市公司的。秘诀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的主航道不偏离,在金融科技服务和产品等新经济领域深耕不缀。而这样的企业,在当地并非只此一家。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催生出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如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涛雄所说,新经济是城市或区域弯道超车,甚至换道超车的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关键取决于城市能否找准自己的切入点”。

作为成都最老的城区之一,众多新经济企业正在金牛区生根开花。而这,正是得益于金牛区找准了自身独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瞄准产业基础有的放矢

成都建设最适合新经济发展的城市、贵阳盯准大数据产业、福州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杭州信息经济蓬勃发展……近年来,不少城市都瞄准了新经济。

“各个城市都想争夺属于自己的产业名片,这正与新经济依赖的高科技发展,所呈现出的区域聚集趋势不谋而合。”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吴金希看来,大城市的微观区域,不仅要顺应这种趋势,更要利用“先动优势”,基于自身已有的产业优势发展新经济,切不可求大求全。

实际上,当地不少城市区域也是这样做的。金牛区,是成都最早的城区之一,也是著名的制造“老区”。去年,金牛区为了加速区域“从旧到新”的蜕变,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动金牛区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2022)》。

该《实施意见》中,从发展重点、到主要任务、再到对应的保障措施,通通指向了一个目的:深入分析金牛发展新经济的着力点,特别是产业禀赋和特色优势,明确金牛全区新经济发展思路与方向。

金牛区发展新经济的产业禀赋究竟是什么,企业对市场感知敏锐,自然有发言权。

例如,在《实施意见》发布后不久签约落地金牛区的天府智能研究院,看中的正是当地的产业基础。据天府智能研究院管理部负责人何一鸣介绍,该研究院现有孵化项目共涉及8个领域,包括太赫兹无损检测、光电球、无源侦测和电磁干扰、航空动力、通航服务等等。其中大多数,都与无人机制造相关。“如光电球,其实就是无人机的‘眼睛’”。

而之所以选择金牛区,何一鸣表示,原因之一正是“金牛区作为成都的制造业老区,坐拥众多相关产业上下游的配套企业。”他表示,作为以人工智能加硬科技为主,为相关制造产业提供上游创新研发,以及应用转化的新经济企业,当地产业链内上下游的企业数量和质量,对其发展至关重要。

实际上,此前该区就明确提出,要加快打造以轨道交通和无人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新经济产业新区。可见,金牛的新经济蓬勃发展,也是其主动利用已有产业优势侧重培育的结果。

“两条腿走路”为新经济留人引人

旧的产业基础,能引导城市区域在发现新经济时有的放矢。但加上“创新”这个核心要素,新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从“爬行”到“蛙跳”。

正如吴金希所说,“城市都想吸引人才,因为人才,才是推动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的源泉”。

这一点,从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构成就能以管窥豹。

以天府智能研究院为例,何一鸣告诉我们,每个月其科研人员的人力成本,几乎占了日常总成本的五成以上。同时,如何对接并吸引到科研人才和团队入驻,也是研究院最关心的。

为此,金牛的方法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立足当地高校和大院大所的聚集优势,努力“留住人”;另一方面,针对区域产业所需的人才,积极“引进人”。

过去,金牛区因为辖区内有成都铁路局、中铁二局、中铁二院、中铁八局、中铁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以及成都火车北站等大型涉铁企业、科研院校和交通设施,逐渐有了“铁半城”之称。

如今,将大数据、物联网、共享经济等新经济要素,与设备租赁、铁路技术服务等轨道交通实体产业结合,一大批如中铁工服般的企业,正为“铁半城”注入“新”的活力。

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牟松表示,公司科研人员占到正式员工的近一半,每年科研经费也是持续增加。如此大的科研“智力”需求,同在金牛区的西南交大、中铁二院、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无疑让企业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

而为了让当地“智库”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金牛区还有意识地建立线下协同平台和创业社群、建立新经济人才库—“金牛智库”。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动态掌握企业与人才间的供求信息,提升人力资本与城市战略目标、产业发展、资源禀赋的匹配度。

同时,金牛区还创新了新经济人才服务机制。2018年,该区就专门制定了《新经济人才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共设立4个产业园区新型人才工作站,和3个军民融合人才工作站。

但仅仅盯着自家的池塘是不够的,金牛深知,人才还得“唯有源头活水来”。

在4月的成都“蓉漂人才荟”系列活动中,金牛就使出了“撒大网”的大招,先后开展专题招才引智3场、各类主题推介21场。

同时,金牛区还兼以“点穴式”的巧招,瞄准细分领域实施精准引才,主动“走出去”——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创新开展军民融合专场招聘活动,为辖内中电科十所、中电科二十九所,引进16名“高精尖”紧缺人才等等。

靠着“两条腿走路”,金牛区俨然已成为帮助当地新经济企业留人引人的“伯乐”。

国际化营商环境 吸引企业扎根壮大

白学川至今仍记得,随着企业的日益壮大,原本在金牛区生根发芽的三泰控股,因主营业务是金融服务,为更接近市场,也曾在2004年前后,公司管理层认真考虑过将公司总部搬到当时金融行业更成熟、环境更加国际化的上海。

但最终,公司选择留在成都,留在金牛区。“吸引我们留下来的原因之一,正是这里政府极强的服务意识”。在他看来,许多新经济企业,发展初期规模都不大,十几个人的科研团队或许就是全部。良性沟通机制,对于处于上升阶段且的中小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牟松也不约而同地,特地提到了金牛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因为行业特性,中铁工服经常需要开具大额发票。金牛区得知之后,不到一个月,就主动帮助解决了此问题。“很多时候,正是这些细节排除了企业的后顾之忧,让科研团队能够专心钻研”。

实际上,在今年的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将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届时,初创型企业或团队,可进行技术成果展示;成熟企业可进行新产品发布、新技术的展示等,并可完成技术或产品的现场交易。

何一鸣说,此前金牛区就主动指导企业填写清单。清单既包含了企业需求,也包含了技术产品优势,“这解决了企业对接科研资源的需要,也解了领域纵深较大的新经济企业拓展市场的燃眉之急”。

事实上,正如吴金希所言,新的经济形态也呼唤政府扮演新的角色:政府既要是“裁判员”,又要是“医生”和“园丁”。

可以说,正是得益于金牛区自觉自醒地充当“医生”和“园丁”的角色,新经济企业才会选择在这里“扎堆”。新数据显示,2018年,金牛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入库”111家。

有切身感受到政府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则为当地新经济发展,带来了令人羡慕的“果实”:去年,金牛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00件;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金额达700亿元。

不难发现,从主动找准“切入点”到转变政府理念,成都最老的区域从头到脚正散发着“新”的气息。抓住“新”的机遇,金牛已在路上。 黄名扬/文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