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城市冷暖

每经网首页 > 城市冷暖 > 正文

让外地人先逛?︱西安年特稿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5-27 16:03:37

每经记者 师谈    每经编辑 师安鹏    

 

图片来源:曲江管委会 官微

最近在抖音上,西安人颇有默契的达成共识,“让外地人先逛!”尽管如此,外地游客恐怕也很难体会这种“良苦用心”。

有媒体今日发文梳理春节最火爆的几座城市,西安毫无意外被描述的最生动。

在城墙景区,游客说,“我真的是被挤到墙上的!”去逛大唐不夜城,“看不到头的人群让人绝望!”

搁两年前,如此盛况是不可想象的。

比如现代唐人街,众所周知,是过去不温不火的资源存量。短短两年,俨然跻身国内顶级步行街序列——关键在于摇身一变的过程,西安多年“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窘境,终被破题!

大年初四,与友人把盏欢叙后,趁着酒兴挤进了大唐不夜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气象万千的长安,虽神往之,奈何千年已去,空嗟叹!

曲江很好的抓住了这种需求心理,原有街区建筑形态之上,融入光影、演艺、互动小品、小商业等元素——客观讲,唐风韵律的氛围塑造上了几个台阶,已经颇能调动游人的情绪。

 

图片来源:曲江管委会 官微

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描述过大唐长安的过年景象: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图片来源:曲江管委会 官微

大意是说,绚丽多彩的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绵延不绝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远处灯光恍若点点繁星坠地,靠楼的灯光则似明月高悬。为这节日增光添彩的,当然还少不了美丽姑娘的欢声笑语……

相比之下,西安过去略显暗淡的城市色彩,显然与人们心驰神往的长安城之恢弘、绚丽,相去甚远。

氛围是需要营造的,游客的情绪是需要调动的。

 

图片来源:曲江管委会 官微

好在这两年,对于光影的运用,西安开始重视起来。各区域依据自身属性,表现各有不同。

曲江是“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的主场地,也是全国游客心目中的盛唐文化朝圣地,光影效果以恢弘、热烈、绚丽为主。

从尊重历史,再现“长安天街白如昼,璀璨星汉不夜城”的角度来说,整体基调是没有问题的。

要说氛围最浓郁的,当属现代唐人街。

卢照邻笔下的绚丽灯火、美丽姑娘,在此一样不少。

点睛之笔来自于开元广场的《再回长安》,音乐舞美编排上显然下了功夫,能够让观众产生一时穿越之感,可惜看的人太多,难以近前……

一路走下去,心中难免与去年作比,的确不少意外之喜。

最大的感触是,会赚钱了——街区改造升级后,去除了原来两边的台阶道沿,街面一马平川,人流通过性提升不少,不经意间便会走近临街商业……

街区当中植入两排或美食或文创的小店铺,看起来与整体氛围毫无违和感,且多有游人排队购买。

虽然去年也零散布置了一些,但无论规模,还是体现在店铺名称、造型、商品上的文化创意属性,远不及今年。

 

图片来源:曲江管委会 官微

西安旅游业,以前常被诟病“叫好不叫座”,提升人均旅游消费方面,看起来曲江这次花了不少心思。

还有“互动性差”问题,也大有破冰之势。

随着游人脚步变幻的地灯色块,沿街的各类小型舞台演出,无需多说。

图片来源:曲江管委会 官微

几乎每走一段,都能看到一些互动小品,比如三维针雕、网红语录墙等等。想上前体验,拍张照片,不候个几分钟,是不大可能的。

挤到让人瘦十斤的地方,走失在所难免,寻人广播时而响起,各街段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前往与亲友会和即可——这些服务细节表现,颇能见真章。

回想现代唐人街两次升级,每每点石成金,颇多感触。

早先时候,作为大唐不夜城的“脊椎骨”,它还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当然也谈不上步行街。车辆任意通行,临街商业不温不火,背后的商业片区更是空空荡荡,与仿唐雕塑共守寂寞。

去年春节前夕,官方推出“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这条街也终于有了颇具文旅标识的名字,经过一些精心筹备和尝试,春节期间一炮而红。

 

图片来源:曲江管委会 官微

今年再度更名“现代唐人街”,显然更利于口口相传。

当天晚上,粉巷君特意去街区后面的商业看了看,入驻率提高不少。如果在统一整体风格的范围内,鼓励商家自行开展外立面时尚化改造,出现一个西安版的“太古里”,也不是不可能!

北京有王府井,上海有南京路,厦门有中山路,重庆有解放碑……

 

图片来源:曲江管委会 官微

短短两年,西安盘活存量资源,打造出一条国内顶级步行街,实为城之幸事!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西安年”的魅力所在,城市营销背后,抓住了人们的文化需求——朝圣盛唐文化,西安能够满足;长安城过年什么样?曲江能够回答。

 

图片来源:曲江管委会 官微

关键还在于积极尝试、敢于突破的智慧与勇气。

曲江是西安盛唐文化的承载地,又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无论出于城市文化表达的需要,抑或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是其自身经济内生动力的考虑,这种勇气需要持续下去。

当然,也需要公众更多的鼓励与包容!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