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成都“大证券化”构想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5-17 00:23:03

“2018年是我们实施‘国资证券化’专项行动的第一年,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理顺了‘证券化’这条路。”成都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启动以来,成都在“以管资本为主”的总要求下,大力推动市属国企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江然    每经编辑 杨 翼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强身健体,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种种迹象显示,从中央到地方,改革正深入推进。自2017年8月以来,成都启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系统推出改革转型和战略性重组方案,实施三项制度改革、国资证券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六大专项行动,试行以效率为导向的国资经营评价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新路。

改革无穷期。成都已将2019年确定为国资国企改革深化年和效率提升年,意从“深化、明势、提能、固本”着手,加快打造一批党的领导坚强有力、治理结构科学完善、经营机制灵活高效、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的新时代“改革尖兵”。

其中,以成都银行为代表的一批市属国企充分利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国有资本杠杆放大和多种所有制资本相互促进作用。为此,《每日经济新闻》推出本期专题,深入解析成都国资国企改革中的“大证券化”战略。

日前,成都银行交出上市后的首份年报,2018年营收、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同时,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15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去年1月31日,成都银行在上交所正式挂牌敲钟,成为四川首家上市银行,也是成都市国资委成立后首家以IPO方式上市的市属国企。多位成都国资系统内部人士在受访时表示,成都银行成功上市“于己于人都是好事”——企业自身资产质量得到提升,对成都国资国企改革更起到引领作用。

这种作用反映到数据上,成都银行将成都国资证券化率提高了约30个百分点。截至2018年年底,成都市属国企国资证券化率达到48.76%,较2017年提升约42个百分点,增速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成都国企频频“现身”资本市场:成都交投集团旗下成都高速登陆H股,成都兴城集团完成对中化岩土和红日药业两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收购,成都体育产业投资集团拿下莱茵体育控股权……

“2018年是我们实施‘国资证券化’专项行动的第一年,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理顺了‘证券化’这条路。”成都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启动以来,成都在“以管资本为主”的总要求下,大力推动市属国企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今年,成都将继续围绕股、债、股债结合的“大证券化”战略,推进国资证券化专项行动,力争早日实现“每户市属国企至少有一家上市公司”,国资证券化规模突破9000亿元。

理顺“证券化”这条路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近段时间,A股市场频现成都国资身影,“实控人成都市国资委”引发诸多关注。

今年1月,市属国企成都兴城集团“分两步走”,收购中化岩土29.19%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其后不久,兴城集团再下一城,拿下红日药业的控股权;3月,莱茵体育发布公告,控股股东与成都体育产业投资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拟发生变更……

“说明成都的市属国企懂得充分利用窗口期,抓住机会、敢于下手。”成都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感慨,“时机很重要”。

事实上,半年内三起并购,是成都市国资委2005年成立以来的首次,其意义不亚于成都银行挂牌上市。

而积极拥抱资本市场背后,实际上是成都下力气“补短板”的一致努力。此前一段时间,成都国企融资能力、盈利能力不强的问题制约了国有资本功能的进一步放大,因此,尽快提升证券化水平,成为2017年8月启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成都的策略是,一方面加快市属国企上市步伐,另一方面大力拓展融资渠道,推动市属国企从以境内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逐渐向境内外股债并举的直接融资方式转变。

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市属国有上市公司共有7户,新三板挂牌企业4户,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5户;2018年,市属国企有2户企业发行欧元债、美元债等境外债,3户企业成功发行绿道专项债、绿色债(中票)、纾困债等创新债。

回顾过去一年多的努力,成都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坦言,过程并不容易,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属国资国企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很多“零”的突破,特别是理顺了“证券化”这条路。比如在市级层面成立了市属国企国资证券化工作领导小组,专注协调解决、推进落实市属国企在推进上市和并购重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事项,建立了并购重组审批“绿色通道”,明确了议事规则等。

该负责人特别提到,在走访企业、分析财报、研究登陆哪家交易所的过程中,专业化人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高级执行经理罗峰作为由中组部、团中央选派赴川的“博士服务团”成员,在成都市国资委挂职期间积极发挥专业特长,牵头制定了《成都市市属国有企业“国资证券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都市国资委关于大力推进市属国有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份文件,在市属国企加快国资证券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市不是终点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在成都的“大证券化”构想中,成都银行是一个绕不开的实例。在2017年的“强监管”环境下,多数银行处于排队状态,IPO成果寥寥,成都银行成为当年唯一一家获准登陆A股的银行,同时也终于结束近十年的IPO长跑,叩开资本市场大门。

“进去才知道规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保荐人不能作答,只能就发行人所说回答‘是’或‘不是’。”成都银行董事长、行长王晖仍清楚地记得,上会那天迎战“史上最严发审委”的场景,用他的话说,就像经历了第二次高考,“上一次是为自己的人生,这一次是为企业的未来。”

2017年11月14日晚,证监会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2017年第45次发审委会议审核结果出炉,成都银行首发申请获得通过。资料显示,作为一家以国有股本为主、股权多元化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都银行于2008年启动IPO工作,期间两次因故申请中止审核。

“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保持着在审状态,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调整治理架构,优化经营指标,特别是消化不良贷款,使资产质量接近上市银行的水平。”王晖在受访时表示,资产质量的升华是本轮成功上市最为核心的原因,“解决问题不在上市本身,而在企业自身。”他强调说。

从外部环境来看,这家市属国企“如愿以偿”背后,是从地方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到国资委等部门的指导帮助,最大限度凝聚合力的结果。同时,以此为开端,成都国资证券化进程明显提速,成都市国资系统内部人士普遍评价“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其引领作用不言而喻。

在今年2月举行的成都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经验交流会上,王晖代表成都银行率先上台分享经验,其后,不少国企掌门也谈到了对创新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思考和探索。

从年报数据看,成都银行上市元年表现不俗:2018年实现营收115.90亿元,同比增长20.0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49亿元,同比增长18.95%;年末总资产达到4922.85亿元,同比增长13.29%……在业绩及规模以两位数增速上扬的同时,风险指标亦持续改善。

不过,王晖并没有盲目乐观,“银行绝不是短跑,短期快速增长不是我们的追求”,下一步发展要行稳致远,最终打造一家“百年老店”。

换句话说,上市不是终点,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这也是本轮成都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市属国企均要实现由投融资平台性公司向专业化公众公司、行政化管理的公司向现代化治理的公司、区域性公司向全球化公司、单一型资产管理体系向混合型管理体系的“四个转型”。

业内专家在受访时则指出,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不仅可以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提高国资监管水平,亦有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功能的发挥,实现国企改革的目标。

与城市共生长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透过近期的三起并购,成都国企对标的的选择思路也日渐清晰,即支撑城市发展、服务公司主业、获取战略性资源。

以兴城集团为例,旗下成都医疗健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成都本轮改革新成立的五大专业化公司之一,考虑到医疗行业的发展规律,兴城集团选择入主红日药业,与上市公司一起发展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成都银行也在加快向“精细化、大零售、数字化”转型,谋求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金融层位。一个例子是,随着地方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成都银行的国际业务占比已明显提升,王晖希望,抓住“开放”机遇,将国际业务从战略配套业务加快发展成为第五大业务发展板块,进而实施国际化战略。

目前,成都市属国企的实力与城市的地位还不适应,国企的能力与市场的环境亦不适应。而深化国资证券化改革,促进国企融资方式多元化,被认为是破解这一局面的重要手段。

根据成都市国资委去年8月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市属国有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工作的实施意见》,成都将通过国资证券化专项行动,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力争到2022年,国资证券化率超过50%,国资证券化规模达9000亿元左右,并实现“每户市属国企至少有一家上市公司”。

从数据看,专项行动实施第一年,效果已经显现。截至2018年年底,成都市属国企国资证券化规模达到6235.17亿元,国资证券化率达到48.76%,较2017年提升42%。

同时,为解决目前成都可供证券化资产较少的问题,上述成都市国资委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加大力度培养储备优质上市挂牌标的。

“过去制约国有企业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包袱太重。”该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对于新成立的战略性产业定位的企业,我们要求起步规划就要考虑上市。”例如,新成立的专业化公司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拟上市主体的组建工作,旨在通过轻重资产分离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的配置和运营效率。

从全局看,今天的成都迫切希望培育一批体现城市实力、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这是本轮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个目标”——从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看,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微观基础还是在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边界决定了城市的边界,成都鼓励企业家和城市一起“开疆拓土”。这也意味着,作为兼具政治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肩负特殊使命的战略企业,市属国企下一步要更好地服务城市战略、服务社会民生、参与市场竞争,把成都制造、成都服务引入中西部广阔的市场腹地,实现与城市“共生长”。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大证券化 成都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