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深哈“联姻”:终于等到你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5-14 20:33:02

既然是“平等合作”,不仅哈尔滨对两地互动表现积极,深圳其实也有自己的考虑。一南一北两座城市,如此不同,又相互需要。

每经实习记者 刘美琳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哈尔滨夜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上周,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率团赴哈尔滨考察。此行的最重要成果,是哈尔滨深圳产业园区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这也是两市对口合作标志性项目。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确定辽宁与江苏,吉林与浙江,黑龙江与广东;沈阳与北京,大连与上海,长春与天津,哈尔滨与深圳“三省四市”对口合作关系。

按照时任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司长周建平的说法:“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对口合作是一种区别于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和对口扶贫的新型跨地区合作模式,这是一种平等的合作模式。”

当年7月,黑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兆力率团赴深圳学习考察,就提出“希望由政府搭台,在哈尔滨探索建立‘深哈合作产业园区’”。时隔近两年,此次正式落地,对哈尔滨可谓“心想事成”。

不过,既然是“平等合作”,不仅哈尔滨对两地互动表现积极,深圳其实也有自己的考虑。一南一北两座城市,如此不同,又相互需要。

深圳补短板

很长时间以来,深圳高等教育都被戏谑为“贫瘠之地”。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诞生众多高科技企业,也由此形成极具特色的“6个90%”现象——90%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研发人员在企业、90%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专利生产于企业、90%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然而,由于缺乏重点科研资源,深圳基础研究相对较弱。时至今日,深圳要在科技创新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大力补上这块短板。

此前,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曾公开谈及深圳的“苦恼”:“深圳一直大力支持发展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但是多年前国内外知名高校来深办学的意愿并不强。我们也很苦恼,一直不断与众多高校接洽,但大部分高校只倾向于在深圳创建研究生院。”

可以说,对高校科研资源,深圳一直翘首以盼——而这正是哈尔滨优势所在。

2002年,继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之后,哈尔滨工业大学(下称“哈工大”)南下深圳,设立研究生院。2017年,哈工大(深圳)正式获批开展本科教育。

哈工大也成为连接深哈两地的重要纽带。

2017年7月,王兆力到深圳考察时,就专门将哈工大(深圳)科技创新中心列为其中一站;此次王伟中赴哈尔滨,也专门到哈工大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验室考察,了解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情况。

随着去年深圳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18年7月,深圳市政府又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深设立海洋创新研究院。这成为深圳与在哈高校合作的又一新平台。

在王兆力看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哈尔滨未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而深圳虽然科创企业众多,但如果不依托研发机构,就是“无源之水”。因此,对深圳企业而言,哈尔滨高校的科教资源也具有巨大吸引力。

比如,华为与哈工大就关系密切。2018年10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此前透露,哈工大在华为就职校友已超4000人。

哈尔滨学什么

而对哈尔滨而言,当务之急是如何解放思想。

为此,过去两年,哈尔滨先后分两批选派20名干部赴深圳挂职,其中不少都是区县及市直部门“一把手”——这在哈尔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按照当地媒体的说法,“其‘阵容’之强大、层次之高、时间之长”,清晰表明了哈尔滨虚心学习深圳经验,破解制约发展深层问题的决心。

为什么要派“一把手”?

此前,国家发改委对此曾给予“点名表扬”。在周建平看来,“一把手”挂职学习,在抓落实方面更加有利,“思路决定出路,站位决定地位。如果派出学习的都是副职,从分管领域的发展角度来说,可能推动起来没有‘一把手’好”。

那哈尔滨要向深圳学什么?

2017年10月,首批赴深圳挂职干部集体谈话会上,王兆力谈到,“要把深圳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学到手,解决哈市干部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

2018年10月,第二批到深圳挂职干部启程前,王兆力又强调,“要在深哈合作园区建设、金融合作、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破题,为市委市政府提供重要参考”。

不仅要学“真经”,还要引“真金”。

根据哈尔滨官方公布的数据,首批12名赴深挂职干部取得不错“成绩”:总计签约项目164个,签约额1483亿元;落地项目54个,投资额369亿元;引进体制机制60项,其中“强区放权改革”在全市逐步推开。

哈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平房区委书记刘兴阁正是其中之一,此前,他在深圳罗湖区挂职区委副书记。在其看来,深哈两地的主要差距就在精神。“论资源禀赋,我们要优越得多。这么好的条件如果干不好,我们就是城市发展的罪人了。

挂职期间,刘兴阁努力促成罗湖区与平房区全方位合作,52个来自深圳的项目涵盖平房区重点产业,总投资额达194.86亿元。

在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看来,包括哈尔滨在内,东北地区先进制造业优势明显。而要将技术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哈尔滨还需着重引进深圳创投模式、市场化管理及搭建有效平台等先进经验。

深圳夜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升级版“飞地经济”

跨越大半个中国,深哈两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两年有余,成果丰硕:截至2018年10月,两市签约和达成意向项目193个,协议总投资额1700多亿元,宝能香坊产业城、宝能松江生态园、华侨城旅游开发项目、平安金融中心大厦、招商蛇口金融中心等一批百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其中,哈尔滨深圳产业园区——深哈首个“飞地经济”合作项目尤其引人关注。

按照规划,两地将组建合资公司,引入深圳管理团队,拷贝深圳体制机制。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即“带土移植”。产业布局上,未来将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及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 

余凌曲认为,哈尔滨深圳产业园区是升级版“飞地经济”,而不同于以往只是作为一个招商引资平台。

在其看来,哈尔滨深圳产业园区更多是优势互补的飞地模式,而非深圳单方面产业转移。“如果只想转移相对低端的制造业,无论从地域还是交通成本来讲,都是深圳周边地区更有优势。”

关于未来深哈会以何种形式合作,余凌曲认为,一开始或仍以哈尔滨当地管理为主,深圳输出发展经验,但也不排除未来有更深入合作可能。

他补充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例子。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最开始以汕尾管理为主,后来深汕合作区GDP、税收各占一半,近年划归成深圳的一个区。”目前,这个合作区GDP、税收都已统计在深圳范围内,园区公务员也由深圳管理。

不过,作为历史上计划经济痕迹最浓厚的区域,如何防止转型过程中遭遇“水土不服”?

在余凌曲看来,哈尔滨不光要从深圳引入企业和资本,更要以引人为主,做好园区机制设计。“比如管委会设计,是否可以模仿前海模式或其他灵活管理方式?把深圳的人和管理制度引过去,这可能也是哈尔滨的目标方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深圳 哈尔滨 飞地经济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