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人物侧写

每经网首页 > 人物侧写 > 正文

西安“女超人”的世界……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5-07 15:48:23

每经记者 高湘山    每经编辑 王朋    

▲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高苗摄

早上7点左右,一辆百万“豪车”在西安钟楼站缓缓停下。

王杜艳拉下手刹,车内车外细细检查一遍,开始迎接返程路线的另一波乘客……

她所供职的35路公交车,是西安一条“明星”路线,因女性司机居多,所以自建立之初就有着“巾帼”名号。加之王杜艳长得漂亮,往返老乘客多有印象,殊不知,34岁的她,已是十几年的老“公交人”。

▲ 图片来源:每经编辑制图

十米车厢,一方世界。

发车启程,比第一缕阳光还早;收车回家,已是深夜月光。春夏秋冬,循环往复。王杜艳与众多奋战一线的公交人,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载着无数梦想驶向城市各处,丈量着西安的距离与文明。

随着城市扩张,公交人的“足迹”愈来愈广,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王杜艳也从“小王”,变成了同事口中驾驶经验丰富的“王姐”。

另一方面,日益年老的父母,个头越长越高的女儿——来自家庭的支持,让这位“女超人”始终心怀愧疚…… 

01

为保障乘客出行,“五一”期间,西安市公交总公司的运力达到每天6500辆。因途经市内景点南门和钟楼,35路成了重点关注线路之一。

凌晨5点钟,王杜艳匆忙赶往位于太白南路的公交五公司,在对车辆完成例行检查和卫生后,准备发车运行。

这一周,是她比较偏爱的早班。

早起是辛苦,但只要等到下午两点多,就可以对班交接,那之后就是陪孩子和做家务的“自由”时间。

毕竟,上完晚班后再给车加气,凌晨回到家里,孩子早已睡熟了……

▲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高苗摄

作为80后,王杜艳说自己的就业观相对保守。高中毕业那会儿,听舅妈说“上了公交技校就能有工作”,她便直愣愣地从老家商洛赶来,从此与公交结缘。

技校学习7个月后,她按照“惯例”,先成为一位售票员,被分到600路车上。

当时的600路还是双层巴士,一到周末人满为患,“一站上二三十人都是常事,不像现在扫码刷卡,售票员找零撕票脑子要快,手脚也得麻溜。”

第一天下班回到家,她坐在床上,“觉得整个床都在晃”……卖岔票的事也时有发生,虽然每次只有几块钱,但对初入职场的小姑娘来说,还是很闹心的。

▲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高苗摄

闹心归闹心,但她没有因为是女孩就“矫情”,“我非干好不可!”

忆起当初,王杜艳挺感激搭班司机的尽心帮带,加之自己争气,不到两年时间里,就获得两次“营销冠军”。

单位发现她是好苗子,给了驾训班继续“深造”的机会,距离成为一位司机又近了一步。

近,是相对而言。“从学习到实习跟车,到最终考核,等到我能独立顶岗,这期间花了三年多。”

而后,西安公交司机团队,又多了一位“女超人”。

02

转眼来到2011年。

世园会让西安热闹起来,当时,开上世园专线的自动挡公交车,是不少驾驶员的“梦想”。

青春靓丽的王杜艳因综合业务能力突出,最终如愿以偿。

但没多久,她就发现自己怀孕了——每天往返忙碌,等发现时,孩子已经四个月。

丈夫同为公交驾驶员,两人从相识到结婚就用了五六年,婚后感情融洽,孩子的到来让她惊喜,也让她不得不停下手头的工作,“没办法上车,车里各种味儿,闻到就开始不舒服,只能先休假。”

▲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高苗摄

离别只是暂时,她并不想轻易放弃。

一年后,王杜艳再次握住了方向盘,并成为西安“巾帼路线”的驾驶员之一。

这是全新的历程。

在此之前,西安还没有女驾驶员大量集中的线路,“巾帼”号35路成为了西安的一面旗帜。

生活就是这样,付出越多,亏欠越多。

孩子出生以来,一家人共进午餐的日子屈指可数,更别说每天的课程辅导。

前两年,母亲在老家意外骨折,也是忍着没给她说,怕工作分心。

王杜艳几度哽咽,“感觉爸妈把自己白养了,一年到头回不去两三次。”

▲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高苗摄

其实,公交司机的工作日常,何尝不是几捧辛酸泪。

“没有车要骂你,车来了上不去骂你,上去了不舒服还骂你……”

换位思考,这种感觉确实挺难受。

好在时间久了,她学会了在工作中减压、排解委屈。

钟楼附近一位阿姨,除了上车下车打招呼,偶尔还会跟她们开玩笑,“你比昨天更漂亮了啊!”住在科技六路的那个老师傅,包里永远揣着一瓶酒,唱起迷胡戏来浑然忘我……

03

近年来,公共交通领域投入加大。

王杜艳感触最深的,就是不断更新升级的公交车。

从没有空调的“爬地虎”、自动挡燃气车,再到时下最新的K8、K9电动车;从手撕车票、长安通刷卡到二维码支付,更多绿色便捷的尝试,正在当下发生。

司机待遇,随着西安的快速发展,也高出临近省市,单位还给一些场站配备了小食堂……

不过,从业群体之外的感触与评价,始终让公交人备受压力。


▲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高苗摄

在大众看来,公交运营车辆规模尽管有所拓展,但似乎没有跟上西安快速发展的步伐,不足以满足人们出行需要。

聊起这个,王杜艳其实有些委屈:“我们也很尴尬,你让公交发展,又没给它足够发展的空间。”

矛盾之一,是公交线路和车辆的不断增多,驾驶员数量却跟不上。

以王杜艳所在的公交五公司为例,运营车辆已超千辆。但司机缺口仍很大,加之司机的培训考核周期,一般都在三年以上,无疑增长了这种供需矛盾。除了加大招培力度,西安针对临近省市的“挖人”计划也在一直进行……

▲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高苗摄

世俗眼中,公交司机并非亮丽职业。潜在意识的影响,让这个群体更显势孤。

好在近年来,车队出现了不少90后的身影。王杜艳很高兴,“她们年轻有干劲,是我们以后的主力军。”

91年的马琳便是其中一员。

一年前,她与几位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一起加入“巾帼”号,工作至今“零事故、零投诉”。在她口中,“能开大车”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不过,更多的年轻人,并不愿进入这个行业。

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单一的社交圈层和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从业人员的流失问题始终存在——当初与马琳一同参加驾培的人里,不少人在中途就选择了放弃……

04

这个用车轮丈量城市距离和文明的群体,只是需要多一些的理解。

发展公交事业,则需要整个城市的支持与包容。

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的配套服务要发展得更好,除了公交当自强外,来自财政、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

▲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高苗摄

诸如现阶段,西安公交车场站的需求就迫在眉睫。

如五公司车场,上千辆公交车的停放,就是一大难题,“公司总部除了消防通道,全被放得满满的,但这也是杯水车薪。”

尽管政府也在积极谋划,开辟了诸如南三环场站、城南场站等新场站。但比起快速增长的公交数量和路线,仍显单薄。

加之一些场站位置偏远,燃气站和充电桩的设备不足,供给时也颇有难度。

而这种窘境,并非只存在于公交五公司。


▲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高苗摄

如今,晚班结束后的王杜艳,常常要驱车前往十几公里外的充电站,将第二天营运待耗的电量充满后再驶回公司。

一来一回,已是深夜……

“公交是公共事业,需要全社会推动。诸如开发商在楼盘规划之初,就能给公交预留场站的话,后期线路开通以及车辆停靠等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公交五公司的一位领导告诉粉巷君。

于王杜艳而言,她更专注的是那十米车厢里的世界,在手执方向盘的那一刻,将每一位乘客安全送达,便是她的使命。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