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生活服务

每经网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All in安全的171天:滴滴加减法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2-19 13:23:13

此次滴滴“升级”,一方面是包括裁员在内“关停并转”种种举动,意在做减法;另一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安全技术、产品和线下司机管理及国际化,是为做加法。

2pic_hdthumb_head.thumb_head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经记者 刘洋 赵雯琪 实习编辑 王丽娜

  “唉,难过。”

  在2019年这个号称史上最难的就业季,杨姗原本暗自庆幸。在同班同学焦头烂额、不知offer落谁家之时,她已经与移动出行霸主、估值超5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滴滴出行,签订三方协议,拿到了中国互联网世界第一梯队公司的敲门砖。

  欣喜,从2018年年底起,慢慢化为焦虑。彼时,各大互联网公司纷传“优化”“升级”“瘦身”。杨姗也一度听到滴滴将裁员的消息,不确定感浮上心头。

  终于靴子落地。

  2月15日上午,在宣告“All in安全”的第171天,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在月度全员会上,宣布公司做好过冬准备,整体裁员比例占15%,涉及人员达2000人。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杨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担心自己会否被裁员的她,坦言“只能随缘。”

  记者注意到,此次滴滴“升级”,一方面是包括裁员在内“关停并转”种种举动,意在做减法;另一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安全技术、产品和线下司机管理及国际化,是为做加法。尤其,国际化本应该是滴滴2018年的关键词,却因顺风车两起恶性事件而暂遭“搁浅”,此时重提,意有所指。

  加减法背后,关乎个体的命运、巨头滴滴的结构性调整,更预示着国内网约车行业未来可能的发展走向。

  高调“入冬”

  滴滴高调“入冬”,在一众互联网玩家否认“裁员”、换之以“优化”等名目的映照下,显得尤为“耿直”。

  在外界看来,“入冬”似乎与滴滴纷传的亏损有关。

  在滴滴“官宣”两日前,一则真假莫辨的消息称,滴滴2018年持续巨额亏损达109亿人民币,同时,2018年全年滴滴在司机补贴方面投入共计113亿元。对此,滴滴官方并未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作出回应但也并未对外予以否认。

  更早之前,2018年9月,程维发布内部信,称滴滴上半年亏损急速扩大到40.4亿元,同期内,其在乘客补贴和司机奖励方面的投入高达117.8亿元。

  似乎滴滴的亏损乃至“入冬”,与其在司、乘两端的补贴有关。然而,对于这一联系,部分乘客与司机似乎并不“买账”。

  就乘客的花费而言,实际上,滴滴较之出租车,已无显著优势。在司机端,冲单奖倾向于评分较高的司机,且并不好完成。

  北京滴滴司机冯安就曾对记者表示,滴滴早高峰有近60元的奖励,不过,交通高峰时段往往异常拥堵,“我6点47出来,7点20给你派一单,之后连着派两个小单,第三单18公里,搞到城里面,堵了一个半小时,结果早上,我一分钱奖励都没有。”

  类似的情况,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滴滴司机中并不鲜见。

  滴滴方面也注意到这一问题。滴滴总裁柳青就在上述月度会上提到关于“抽成”和“补贴”等比较有争议性的问题,称管理层正在认真思考业务模式,会做积极探索,既能激励好司机,在高峰期供需失衡时高效调度有限运力,尽最大可能满足乘客需求,又能保证公平性。

  那么,滴滴的进一步亏损究竟来自何处?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陈礼腾曾对记者表示,去年8月顺风车事件之后,网约车行业监管力度加强,各地交管部门加速推进网约车平台合规化。为保持日常运营,滴滴需花费更多资金吸引合规司机和车辆,导致供给端成本显著增加,下半年亏损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亦对记者表示,在恶性事件发生之前,滴滴国际化战略、外卖开城战略、洪流落地等战略,亦如火如荼展开,均耗去不少现金流。

  尤其是去年8月滴滴宣布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无疑令其亏损状况“雪上加霜”。毕竟,顺风车是先于快车、专车盈利的业务。此前有媒体称,滴滴内部正积极运作重新上线顺风车业务,预计时间为今年6月前后。随后,滴滴回应称消息不实。

  也有观点认为,滴滴亏损与其对外投资关联密切。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滴滴共计对外发起投资11笔,投资金额至少超110亿人民币(以汇率6.8计算)。即便是这一投资数据,也高于上述传闻中滴滴109亿元亏损。

  上述项目中,除人人车处于E轮,其他项目均为B轮前公司。而小桔车服,则是滴滴入局汽车后市场的尝试,目前发展态势良好,多位滴滴司机均向记者表示,正使用该项服务。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无论滴滴亏损消息真伪如何,其“入冬”的真正背景与两起恶性事件之后的强监管环境有关。尤其是随着安全、合规等具体要求的加速落地,在“敏感期”内高调入冬,也是不得不为的选择。

  一道减法题

  做一道减法题,是此次滴滴“入冬”的一大构成要件。

  程维在上述全员会上宣布,2019年会聚焦当前最重要的出行主业,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比例占到全员的15%,牵涉2000人。

  究竟上述“非主业”具体指哪些业务?“重叠”的岗位是什么?“绩效不达标”的员工又是指哪些?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滴滴官方求证,截至记者发稿,滴滴也并未给出回应。

  实际上,滴滴历次架构调整,似乎显现端倪。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自与Uber中国合并之后,滴滴宏观层面,一共经历过三次架构调整。其中,2018年年底,滴滴实施最新一轮架构调整。

  在该轮调整中,原快捷出行事业群与品质出行事业群下属的专车事业部、豪华车事业部合并,成立滴滴网约车平台公司;小桔车服与汽车资产管理中心合并,成立车主服务公司;原品质出行事业群的HT、HM、代驾、企业级业务和原智慧交通事业部的公交业务组成普惠出行与服务事业群。

  在此之前,2018年2月,滴滴也已完成一轮架构调整。彼时,滴滴主要形成包括快捷出行事业群、品质出行事业群和战略事业群(包括战投部、国际业务事业部、金融业务事业部)三大事业群在内的格局。

  总体而言,此次调整后,滴滴的业务主要分为——网约车平台公司、车主服务公司、普惠出行与服务事业群、战略业务事业群、财务与经营管理部、法务部等。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助理分析师陈礼腾分析认为,就滴滴而言,快车、拼车、专车等是其主要业务,单车、代驾、企业级业务、公交业务甚至外卖等,则为非主业。这就意味着,后者很有可能在此次调整之列。

  至于“优化调整”的对象,有媒体报道称,年终考核为C或者D的员工,将成为此次裁员的重点对象。在职场社交软件脉脉上,就有加V认证的滴滴出行员工声称,“C已无心工作”。

  押注国际化?

  一面宣告“关停并转”,另一面,滴滴也明确,将继续加大对安全和合规投入、提升效率。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将在2019年就安全技术、产品和线下司机管理及国际化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继续招聘2500人。滴滴方面预计,到2019年年底,员工总人数,将与2018年年底的13000人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变阵”之中,滴滴聚焦国际化惹来遐想。一位在脉脉上加V认证的滴滴员工便留言称,国际化算是核心业务。

  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近日,就国际业务而言,滴滴在求职平台上也展开火速招聘。


滴滴招聘国际化业务人员截图

  在2015年初宣布与快的合并之后,滴滴迎来了与Uber中国长达一年多的短兵相接。正是在与Uber的交锋中,滴滴开启了其国际化的步伐。

  2015年9月,滴滴宣布与美国打车软件Lyft达成合作。其时,Lyft系Uber在北美最强劲的对手。其后,滴滴还陆续投资印度的Ola、东南亚的Grab、中东的Careem、意大利的Taxify……这些投资行为看似多点布局,实则拥有同样的逻辑,即结盟Uber在全球的所有对手。

  在吴晓波的《十年二十人》的对话系列中,程维便坦言,正是最终靠多线战役,才使得整个局面出现了逆转。

  对于滴滴的国际化战略,程维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的思路不是以竞争为导向的国际化,而是以合作为导向。我们希望,我们到了当地,不是去和当地的企业竞争,不是去颠覆当地的传统行业。而是把中国过去几年在解决交通问题上的创新模式、技术和经验输出出去。

  按照程维的设想,2018年本该是滴滴国际化的突破年。的确,在两起恶性事件发生之前,其出海动作确实频频——2018年1月,滴滴通过本地代理将出租车与顺风车两项业务在我国台湾地区顺利落地;次月,滴滴一边正式落地香港特区,另一边宣布与软银成立合资公司,进入日本出租车市场。与此同时,滴滴还与全球最大在线旅游集团Booking Holdings达成战略合作,并在墨西哥连续开城……

  此时重新强调“国际化”,会否成为滴滴入冬里的“一把火”?

  互联网分析人士尹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认为,滴滴主业所在的网约车领域受政策监管非常严,对于专营网约车的公司来说,面临因政策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通过国际化可将市场风险分散,这对滴滴来说,亦是迫不得已。

  值得一提的是,负责滴滴国际化落地的具体部门为国际事业业务部,隶属于战略事业群,负责人为朱景士(Stephen)。在最近架构调整之后,朱景士为滴滴集团财务经管与战略高级副总裁,兼管国际业务和金融业务,向柳青汇报。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朱景士,2011-2014年期间曾供职于香港高盛(Goldman Sachs),与柳青共事3年,并于2014年加入滴滴。也因此,无论是资本运作还是国际业务,均属于朱景士的“拿手好戏”。

  究竟,滴滴聚焦国际化胜算几何?

  尹生分析指出,排除政策监管的影响力,网约车本身是足够大的一个市场,在国外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国际上对于网约车的管控日趋严格,因此滴滴加大国际化步伐的成效究竟如何,有待观瞻。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有外媒报道称,美国第二大网约车公司Lyft已秘密提交IPO登记草案,预计今年上市;随后,Uber亦被曝出同样秘密提交IPO申请,寻求今年上市。

  实际上,无论是Lyft抑或Uber,都接受过滴滴的投资,倘若成功上市,定然会给滴滴带来一定的正向现金流。但终究Lyft与Uber属于同赛道国际玩家,因此,在国际市场,其与滴滴处于一种比较复杂的竞合关系中,尤其是,Lyft与Uber在北美势成水火。

  All in安全背后

  又是安全。

  在本次月度会上,程维在视频中再次吐出“安全”二字。他表示,面临复杂不可预知的出行环境,滴滴今天在安全方面的水平还远远不够,必须竭尽所能肩负使命,让网约车出行更加安全。不仅如此,安全也将成为滴滴国际化拓展的一大关键词。

  2018年下半年的两起恶性事件,将滴滴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使其面对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交通运输部甚至在文件中公开表示,“如果不能为乘客生命安全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这样的企业不要也罢”。

  在入驻检查后,交通运输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提出滴滴存在顺风车产品重大安全隐患、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网约车非法营运问题突出等7方面33项问题。

  自此,滴滴踩下刹车,深耕“安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每每更新最新讯息,均离不开“安全”二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滴滴发布的公开信息发现,自2018年8月28日,程维、柳青联名公开道歉,并提出“以安全作为核心考核指标,组织和资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体系倾斜”“顺风车业务无限期下线”之后,滴滴陆续推出一系列安全举措——包括在2018年9月8日至9月15日暂停提供深夜23:00-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相继推出全程录音、一键报警、乘客端“安全”频道、紧急联系人等功能。

  彼时,滴滴司机徐京就告诉记者,如今登陆司机客户端,常需回答客户端弹出的安全考题;而司机苏鲁也对记者表示,其所在与滴滴有合作的租赁公司,自此亦开展每月一次的安全培训。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8月28日至今,滴滴发布、组织安全相关的文件和论坛次数高达67次。

  而在最近一次结构调整中,安全也被视为“滴滴未来发展的核心能力”。“升级安全管理体系”则放在了组织架构调整首位。其表征之一便是任命集团安全事务部负责人王欣为首席出行安全官(Chief Safety Officer),向程维直接汇报。

  对于此次架构调整,陈礼腾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首席出行安全官的岗位设立,堪称此次组织架构调整的最大亮点。尤其是两次恶性事件后,滴滴已意识到,安全才是第一用户价值。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滴滴的此次调整侧重安全、业务合规,包括升级安全管理体系,将快车专车豪华车合并,都是公司便于网约车合规化管理。

  不过,All in安全后,一同踩下刹车的,不仅是滴滴的发展速度,还有营收数据。毕竟,安全、合规化探索,需要不少投入。业内普遍认为,在顺风车风波之前发展势头一向不错的滴滴高调宣布“入冬”,安全问题或是直接导火索。冬天究竟有多冷、冬天何时结束,也将首先取决于多大程度解决安全问题。

  然而,即便滴滴付出了巨大代价,包括积极调整,在实际安全问题解决上依然难题重重,而这也将或是整个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交通运输部为首的多部门在进驻首汽、神州、曹操、易到、美团、嘀嗒、高德等7家主要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之后发现,这些平台同样存在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亟需增强、公共安全防范存在不足、互联网信息安全存在风险隐患、产品资金结算模式不合规等问题。

  对此,尹生表示,网约车安全问题与整个社会信用、风险管控能力、信用普及程度、各个行业的监管体系都有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个公司靠技术可以稍稍有所改善,但是很难短期内比其他公司好出一大截而产生很明显的感知,即使有相对不错的改进,偶尔发生一两起安全事故,还会引起关注,因为和每个人的切身感受相关。

  “单个公司可感知程度相对不是很明显,靠它来打差异化是挺难的。”他坦言。

  网约车集体“过冬”?

  “老大”坦承裁员,高调入冬,无疑为整个网约车市场增添了不少寒意。

  实际上,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公司“过冬”名单不断加长,网易、美团、百度、腾讯赫然在列,或真或假的裁员、降薪的传言不时传出,让创业者、从业者不禁裹紧大衣。

  具体到网约车,除却资本大环境遇冷,安全、合规等问题,则成为限制网约车平台发展的因素。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在一众互联网原生出行平台遇冷之际,传统车企却掀起一阵“跨界”旋风,前赴后继,驶入网约车赛道。亦由此,各大车企围攻“光明顶”成为近期网约车赛道的一大景观——

  2018年10月,吉利与戴姆勒宣布,双方将在华组建合资公司,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11月,上汽集团推出网约车平台“享道出行”,宣布开启网约车业务;12月,宝马中国在成都正式启动高端网约车服务;威马汽车则在2019年1月与美团打车达成战略合作,称将在网约车运营与创新出行体验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探索网约车出行新体验……

  对此,尹生表示,滴滴宣布“入冬”,并不意味着整个网约车市场都将进入冬天。在政策合规的限制之下,像滴滴这样的只做网约车一个项目、且有盈亏和短期业绩要求的公司,确实将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过,与此同时,车企以及拥有大量生活入口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型公司,从战略角度布局网约车,或将迎来新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出行与本地生活服务之间一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美团试水打车、滴滴入局外卖炒得沸沸扬扬之后,2月14日,“曹操专车”更名“曹操出行”,同时推出全新本地生活产品——“曹操走呗(杭州)”。更早之前,阿里宣布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另一方面,其旗下哈啰亦从“两轮”向“四轮”发展,似乎更加印证了二者之间的亲近性。

  尹生则认为,本地生活已经进入规模化,网约车的“小打小闹”已经很难有很大的机会,相反,美团、阿里等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却很容易切入网约车市场,一旦政策放开,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的生活化入口、低成本介入、用户运营方式等都将对独立网约车平台产生挑战。

  正如尹生所言,在资本寒冬、安全合规难题的双重打击下,独立公司相对压力大一些,综合性公司抗压能力则更强。而未来,网约车市场将迎来美团、阿里等综合生活服务入口、传统汽车公司的介入,同时,以神州出行为代表的重资产公司将始终存在一部分市场,传统出租车行业或将面临整合机会,种种势力之下,都让未来的网约车格局走势充满变数。

  在此基础上,也有业内人士坦言,就滴滴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而言,“一超多强”的格局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目前来看,以滴滴一家无法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市场的‘百花齐放’也正一步步推进着网约车市场的成熟。”陈礼腾表示。

  (文中徐京、苏鲁、冯安、杨姗均为化名)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滴滴 裁员 业务 安全 合规 司机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