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每经网首页 > 推荐 > 正文

专访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总工、平台公司总经理田广:企业的“枝繁叶茂”取决于核心竞争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1-13 21:13:17

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总工、平台公司总经理田广表示,上海的科研底蕴留住一大批科学家没有任何问题。如果能吸引和带动一批研发人员,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一个“世界级大实验室”,那么科技成果的转化将吸引产业集聚,从而产生持久的发展。

每经记者 徐杰    每经实习记者 黄鑫磊    每经编辑 陈俊杰    

科技驱动着思维与认知迭代、组织与产业进化。显性的纷繁复杂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秩序?哪些需要秉承坚守,又有什么被重新定义?回首2018,展望2019,芯片研发等热点引人深思,创新动能驱动着创新经济,蕴含着哪些新的势能?未来格局与趋势如何?

2019年1月12日,在由上海交大安泰EMBA中心、交大安泰校友与公关办公室、交大安泰EMBA校友会联合主办,每日经济新闻特别支持的“兴商学•新境界”2019新年论坛上,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总工、平台公司总经理田广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他表示,企业的枝繁叶茂最后取决于根扎得有多深,这个根,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田广认为,上海增加了“科创中心”这个大平台以后,对培养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来说,无论是资金、人才、环境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未来,企业会更加注重长远发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总工、平台公司总经理田广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企业应该“扎深根”

NBD:您如何看待高新技术产品对公司发展的作用?

田广:从毕业开始,我就在航天八院研究载人航天,一干就是5年。当时国家对这一块投入了很多,打下的基础对以后我们公司的发展很有帮助。比如很多年前,先进的研究所还在研究数字电视、传输压缩等技术,当时也算是尖端科技,后来我们公司也是受益的。

NBD:您认为现在企业普遍存在什么问题?

田广:从目前来说,我的一批同学都越来越感觉到,不能像以前一样依靠并购、某些商业模式那样来发展了,其实是本末倒置。我也一直在反思,反思过后,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企业要发展得“旺盛”,要“枝繁叶茂”,但其实取决于它的根到底扎得有多深,那根是什么?就是核心竞争力。

我们很多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为了报表,为了数据,往往产值做得很大,但它底下的一些核心竞争力反而是没有得到很大地增长。为什么我要重新去思考这个问题?不管是从我个人角度,开始做载人航天,后来去创业,然后学习经营管理,再后来治理公司,还是从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来看,各方面都能逐渐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发展这个“根”上来说,还是取决于核心竞争力到底有多“深”。

NBD:您认为企业应该如何平衡“枝繁叶茂”和“扎深根”?

田广:我认为这恰恰就反映了企业家的战略或定位问题,如果找准定位,走哪一条路都可能走得通。因为国家在发展,如果企业家倾向于先做“枝繁叶茂”,那么依靠资本、集成、并购等商业模式,也能活下去。但在我看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可能接受挫折的能力要差一些。

我举个例子,那个时候我们都不理解,为什么IBM把ThinkPad这样的好品牌和产品就卖给了。回过头想一想,其实企业家是有初心的,他有他的长远发展之道,他会去平衡哪一块项目是他的核心竞争力。现在,IBM是世界上顶尖的高性能计算机的拥有者,也同时在发展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

现在,我国提倡把自己的原始创新力释放出来。我认为,从“粗放型”竞争到“创新力”培养,从“盲目扩张”到“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环境支持下,或许我国第二轮经济增长就会爆发出来。

看好基础科研的增长性

NBD:您认为上海是一个怎么样的城市?哪些优点吸引了您?

田广:过去,上海有“四个中心”建设:包括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2014年开始,上海增加了一个“科创中心”,其实就是体现了科技或核心竞争力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的理解是,科创中心的本质在于独创的科技或独有的驱动力暨彻底的原始创新力的环境培养。

我并不反对并购,但是要知道,很多东西是买不来的。像上面说的,现在上海需要的是“最彻底的原始创新力”,而上海未来发展的底蕴在于做好科创中心对前面“四个中心”的支持,而这其实也是上海做科创中心最有魅力的地方。像去年的一个“硬X射线装置”落户上海,投资规模近100亿元,这可能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新的产业机会。

NBD:您认为未来哪些技术或产业有较大潜力,值得期待?

田广:我觉得分两类,第一类是颠覆性技术。因为科技的发展具有不可预测性,像以太网的发明,只是一个偶然的结果,但产生了巨大的产业。另外,基础科研投入带来的增长性也是不可能预测的,也许一个小小的新材料发明就能带来产业爆炸式增长,就像石墨烯,只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不断地撕裂石墨而得,这就是花小钱,办大事的体现。

第二类就是“十三五”规划中科创中心建设里战略新兴产业的内容,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生物产业,极端制造业等。不过我认为基础科研是比较有魅力的一块内容,科学家的一个偶然性思维,不经意间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大产业。

我认为,现在时机已经到了,上海的科研底蕴留住一大批科学家没有任何问题。如果能吸引和带动一批研发人员,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一个“世界级大实验室”,那么科技成果的转化将吸引产业集聚,从而产生持久的发展。

NBD:您如何看待企业的资本化研发投入比例普遍较低这一现象?

田广:我认为企业不能盲目投资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也就是说企业也不可能把它所涉及的技术全部吸收好利用好,这是不现实的。但上海拥有科创中心这样的大环境,大平台,有战略思维的部分企业不会依靠自己单打独斗,往往是产业集聚,融合发展。

这也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一家企业的研发结果,可能不单为自家所用,在溢出效应的影响下,其他企业能够通过收购或学习等方式,同样产生效益。现在的市场越来越细分,越来越复杂,科技就需要协同效应和群体效应。

像美国的硅谷一样,创新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靠交叉、碰撞、融合,产生集成集群效应,上海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上海花大力气打造功能型平台就是一种尝试。企业单个的研发失败不能简单的说是某项科学技术的失败。另外,企业即使投下去100万、1000万没有结果,但至少培养了科研人才,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所以企业家持续关注和投入研发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平台公司 田广 科创中心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