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以技术为注脚用创新来背书 日产汽车开启在华发展新纪元

2018-12-14 15:34:20

作为日本知名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日产汽车一直在技术和创新领域孜孜不倦地追求,“技术”也一直是日产汽车血液中最明显的DNA。11月15日,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8第十届中国猎车榜”评选活动中,日产中国荣获“猎车·2018年度技术革新企业”奖项。

目前,在汽车行业“新四化”的导向下,电动化和智能化已经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风口”,能否引领技术变革成为汽车集团占据未来制高点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依托日产智行科技(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和技术支撑的日产汽车,在行业变革的关键点,却不需要适应期,更显自如。

日产智行科技(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

为了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气候变化、交通拥堵、事故和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等挑战,日产汽车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使交通出行与运输更安全、更智能、更舒适。通过日产智行科技(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日产汽车力图实现其“零排放、零伤亡”的终极愿景。

日产智行科技包含三个核心创新领域:日产智能驾驶(Nissan Intelligent Driving)、日产智能动力(Nissan Intelligent Power)和日产智能互联(Intelligent Integration)。

日产智能驾驶(Nissan Intelligent Driving)由安全性技术、驾驶辅助技术和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组成,包含ProPILOT智动控制辅助驾驶技术、e-Pedal日产电子踏板、Rear Door Alert后门警示技术、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智能巡航控制系统(ICC)、智能追踪控制系统(ITC)等多项内容。其中一项关键性的安全防护技术为“SAFETY SHIELD:安全屏障”,该技术展现了日产汽车致力于提供全方位车辆安全保障的决心。通过这项技术,驾驶员可以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在必要时获得摆脱交通拥堵的帮助,更加自信地驾驶车辆。

日产智能动力(Nissan Intelligent Power)通过持续减少排放和提高燃油经济性,为客户带来了更多驾驶乐趣。日产汽车致力于通过提高内燃机效率并将更先进的技术应用于电动汽车,以最终全面达成零排放。日产汽车正持续推进日产智能动力下的各类动力总成技术。除纯电动车型外,日产汽车的产品中还运用了各种基于EV的技术。每项新科技都对产品起到辅助作用,同时又不会取代其他技术。

日产智能互联(Intelligent Integration)则阐述了日产汽车公司设计汽车的方式,这些方式围绕驾驶者以及帮助所有人提升行动力。通过NissanConnect®系统帮助消费者与周围环境取得同步,获得想要的信息,从而感受到更强烈的联结性。

开启在华电动化新篇章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面对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日产也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竞争力,以期在竞争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最早开展电动汽车研究的车企之一,日产汽车在制造电动汽车方面已有着超过七十年的历史。从1947年日产汽车的合作伙伴东京电动汽车公司推出Tama EV,到推出备受全球消费者青睐的日产聆风,日产汽车凭借着独特的技术优势,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寻求技术发展,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带来绿色出行方式。

2018年,搭载日产智行科技的电动车型——轩逸·纯电SYLPHY Zero Emission正式上市,开启了日产汽车在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新纪元。作为日产汽车首款在中国生产、面向中国市场投放的电动车型,轩逸·纯电SYLPHY Zero Emission不仅是东风日产第1000万辆下线的划时代车型,更是“东风有限TRIPLE ONE”新中期事业计划发布后的第一款电动化车型。

这款车型融合了全球专业纯电平台与中国旗舰家轿的优势基因,不仅是满足中国市场实际需求的纯电动产品,更是日产汽车向“电动新时代”迈进的重要开端。

今年2月,日产汽车联手在华合资企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DFL)一起发布了雄心勃勃的2018-2022中期事业计划——“东风有限TRIPLE ONE”新中期事业计划,未来将在所有品牌中推出20款电动车型(零排放和e-POWER)。在2022年,电动化产品将在总销量中占比30%。

除了加速电动化攻势,日产汽车将会继续追求在中国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和车辆互联。到2022年,日产在中国市场的整体销量将达到260万台。

依托先进的技术不断创新,已经在智能驾驶和电动汽车领域走在行业前列的日产汽车,势必还会走得更远。

(广告)

责编 步静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