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成都东进取经千年大计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2-09 22:39:35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东进”意味着成都由“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开阔,这是城市格局的根本改变。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如果从零开始造一座新城,这座“理想城市”可以是什么模样?

雄安新区可能正是该问题的完美答案。自2017年4月1日起,一场关于“理想城市”的中国试验在此如火如荼地展开。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其定位不只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更重要的是打造成为中国城市的未来样板。于是,建设雄安新区集合了城市规划、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顶级智慧、先进经验。

而在1700公里之外,成都也在进行一场新城试验——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东进”意味着成都由“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开阔,这是城市格局的根本改变。

11月14日,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编制的《世界城市名册2018》出炉,在城市在全球化经济中的位置及融入度中,成都处于Beta+等级,跻身全球二线城市行列。对成都而言,“东进”不仅仅是延续4300年的历史脉络,还带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永续发展的紧迫感。

于是,成都提出,“东进”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学习借鉴雄安新区规划经验,坚守“千年立城”静气,保持“留白增绿”定力,科学确定规划建设时序,以公园城市的理念规划和建设好东部城市新区。

今年8月,“东进”的一些建设者们去雄安新区考察学习,“雄安是一座未来之城,在这里可以学到最先进的理念、最先进的技术。在雄安,更可以找到破解‘大城市病’的路径。”这是考察团成员的感想。

在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看来,雄安新区建设理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生态优先、特色营城、绿色智慧、以人民为中心”。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A:取经雄安 翻开城市建设新篇章

成都市简州新城管委会筹建处副主任贺业贵两次到雄安新区考察,被誉为“雄安城建第一标”的市民服务中心都是必“打卡”点位。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16个字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在白洋淀频频出现。国庆假期里,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成为“热门景点”之一,共接待约11万人次入园参观。无论是地方考察团,还是普通市民游客,都带着向往及好奇来到雄安新区一探究竟。“这里是缔造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的缩影,你可以看到未来雄安新区的雏形。”贺业贵说。

除市民服务中心外,雄安新区另外一个明显可见的项目是截洪沟的治理工作。有人说,感觉雄安新区最近没啥动静了。贺业贵却认为:“看似没有动静,实际上雄安的建设稳步推进,目前的一些工作,如同盖房子打地基,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根本。”

雄安新区的建设,有一个准绳:这是千年大计,确保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换言之,雄安新区的定位是未来中国城市样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晓江对记者表示,我国已经从追求效率、追求速度的“上半场”,转向追求公平、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人变了、发展动力变了、上下半场发展逻辑变了,相应的工具也必须变化,通过造一座新城来探索、尝试,来阐释什么是新的逻辑。

2018年四川高考作文题是“改革开放三部曲”,第一部是打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的深圳特区,第二部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浙江,第三部是雄安,这一部的使命是: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从提出建设雄安新区开始,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新的时代篇章。实际管理人口已达到2054万,“大城市病”问题日益凸显的成都也亟待经济地理的重塑。2017年成都提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东移,减轻中心城区环境压力,为城市长远发展拓展产业承载空间。

“东进”伊始,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就强调,跨越龙泉山脉东进发展,其深远意义在于改变了格局、影响了全局,有利于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开放门户、有利于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发挥首位城市作用、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环境压力、有利于开辟永续发展空间。实施“东进”,是学习贯彻中央设立雄安新区战略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城市永续发展的长远之计、根本之策、战略之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东进”区域采访时,听到最多的关键词之一便是“雄安”。成都曾多次明确提出,东部城市新区要“高起点”“高标准”,学习雄安新区的理念和思想。

对此,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吴善荀表示,从成都市层面上来说,推动城市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是成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重大决策,与雄安新区建设在理念和行动上高度契合。

同时,雄安新区集合了城市规划、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顶级智慧、先进经验,它是作为国家探索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重要国家级战略,其有别于传统新区的规划理念。在成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曾参与雄安新区规划编制的多支规划团队受邀参与成都“东进”的规划编制。

同样也去了雄安新区考察的吴善荀意识到,成都“东进”与雄安新区的建设理念一脉相承,“下一步,成都还将在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上下功夫,继续学习借鉴,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做法。”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B:生态优先 让屏障变绿心

雄县昝岗镇赵岗村,一株株侧柏、国槐、油松被植入坑内,这是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的施工现场。每棵苗木上都挂着一个带有二维码的铝制小标牌,二维码链接着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通过它可实现对苗木全生命过程监控……被成都考察团成员最多提及的就是雄安新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建设之初,雄安新区构建形成了“1+4+54”的完整规划体系。吴善荀告诉记者,在编制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规、启动区详规的同时,还在编制《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其中两个重要规划——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均将上报国务院审批。可以说,雄安新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

目前,雄安新区“生态优先”的一些基本思路已经出炉,比如整体不建高层建筑,体现疏密有度的城市形态、体现中低强度开发,开发强度仅10%;比如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打造“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

“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成都东部城市新区被充分借鉴。“东进”战略推进的重点区域是“四城一园”,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空港新城、简阳城区“四城”呈组团化的布局,组团之间通过网络化生态廊道分隔,组团内部构建系统完善的绿地系统,整体建成一座“大公园”。“一园”正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曾经的龙泉山,是阻碍城市向东发展的天然屏障;“东进”的实施,让屏障变绿心。

成都计划,分区域量化增绿指标,到2030年前实现龙泉山增绿增景31.6万亩。依托这些绿色资源,一个集山地运动、国际康养、都市休闲为一体的超大城市森林公园,将挺立于城市中心。

沿着成简快速通道,穿越龙泉山隧道,抵达养马镇,简州新城管理委员会的门牌低调地挂了出来。贺业贵说:“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我们地处沱江之滨、龙泉湖畔,但在城区里看不到江。”于是,简州新城开始打造生态载体城。人工扩湖、综合整治、景观营造、水系联通,简州新城规划让赤水河、养马河将9个生态湖串珠成链,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蓝色珠链生态本底。

沱江过简州新城来到简阳城区,穿城而过。因为提高了生态优先的意识,简阳城区的变化更大。

2016年,简阳交由成都代管。简阳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作为县级城市,存在规划理念不够高的问题,在土地利用上最先考虑的是如何节约用地,如何把土地效益发挥到最大化。该负责人说:“自成都实施‘东进’战略,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目标以来,简阳城区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城市核心区住宅最高容积率不超过2.5,一般地区为2.0。从规划布局看,简阳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到16平方米以上,高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市居住品质大大提高。”

2018年10月,“1条生态廊道筑基底、5核十镇定格局、8段百景共演绎、500公里绿道串全域”……成都“东进”传来新进展。从出炉的《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来看,沱江轴线将被打造成为以大江大河自然要素为特色的世界级城市综合发展轴,规划水系的总长度达到143公里,水的重要性由此凸显。

“规划把‘治水’放在第一位,这非常重要。”在听完沱江发展轴的系列规划后,李晓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沱江两岸的保护、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沿江城市的发展、沿江景观打造等,需要把沱江视为东部的城市轴线,这也是东部城市地区的核心灵魂要素。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C:城市组团 塑造特别风貌

《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将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放新模式,为治理“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如何治病?从规划上给出的解决之法就是组团式的空间布局,让城市发展富有弹性。

所谓组团式就是多中心,与单中心结构城市不一样。每个组团的规模大概是二三十万人,占地二三十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小城镇的规模。在每个组团内部,又细分为若干空间单元。

李晓江曾告诉记者,这些年城市发展最大的毛病,就是单一功能的发展。组团式发展意味着每一层空间都注重功能混合、自我平衡,而不是像有些城市,工业区与居住区隔着十几公里,发展了十几年,也连不到一起,还是孤岛。

单中心结构难以承载超大城市建设,观察国际国内大城市,在高速发展中都遇到了类似问题,并都打破了单中心圈层式的发展模式。比如,东京构建了筑波等新城,天津提出“双城双港,相向拓展”战略。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成都中心城区已经跨越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规模门槛,且人口还在持续向中心城区聚集。成都东部城市新区依托丘陵自然地貌特质,形成山水公园式组团化的空间布局。每个组团的城区面积都在50~60平方公里,五脏俱全,互为支撑。

在交通方面,一方面通过高速路、快速路、地铁等强化龙泉山东西向联系,支撑中心城区、东部城市新区联动发展,另一方面在东部城市新区各组团间也规划了多条快速路加强联系。“之所以会提出‘一心两翼多中心’的网络化布局,就是为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在全域都能得到统筹布局,组团式的发展也是网络化布局的基础。”吴善荀说。

特色风貌是提升“新城”魅力的关键。吴善荀告诉记者:“雄安新区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再让雄安新区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的‘千城一面’。”东部城市新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把城市设计贯穿到城市规划过程中,强化对城市天际线、色彩、建筑风格等控制。

不同于成都西侧一马平川的地形,龙泉山以东是丘陵地带,高低不一,这恰好有利于形成特殊的城市风貌。低洼地带可以保留水系,建成公园,有利于防污排涝,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部分;高地、平地可以建设一些建筑。高低搭配,城市形态与丘陵地形协调呼应,错落有致。

城市,有看得见的繁华,也有看不见的根基。作为城市生命线的地下管廊,雄安新区地下空间的规划让考察团成员大开眼界。

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规划展览馆参观时,吴善荀拍了不少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示意图。地下商业、地下公共设施、地下车库、人行通道、下沉广场、城际列车和地铁等设施以及人防工程、综合管廊、市政管廊等“城市动脉”在地下综合布置。地面之下,还有一个雄安新区。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中,仅地下管廊一项就有天然气、光纤、给水、排水、电力部门、弱电、交警……修建过程中,一个部门挖一道,管廊的建设方之间相互不统筹。“地下空间的利用和规划,我们其实比较欠缺。”贺业贵坦言,这一块还需要学习借鉴。

成都“东进”区域提出建设“系统完善、安全优质、绿色智慧”的具有韧性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构建“河库联动、多源互补”的供水安全新格局,“安全稳定、清洁高效”的东部新城独立能源供应体系,以及“韧性安全”的综合防灾系统。并率先打造空港新城为海绵城市示范区,构建与城市景观、人文活动相协调的城市海绵系统。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D:“造城”到“营城”把人摆到首位

纽约前市长布隆伯格说过一句话,人们先选择生活的城市,再在城市里选择事业和职业。但是上一轮不是这样,上一轮是寻找事业和职业,才有了硅谷的繁荣,在一个没有城市的地方生长出了高科技。

同样的,按照李晓江“上下半场切换”的逻辑,“上半场”,廉价的要素吸引企业,企业吸引就业和人才;“下半场”,优质的城市生活和公共服务吸引人才,人才吸引企业,企业创造繁荣。也就是说,上一轮是企业吸引人,这一轮是人吸引企业。

提到成都“东进”区域,吴善荀还强调,这不是在“造城”,而是要“营城”。发展模式从“产、人、城”变为“人、城、产”,顺序之变,意味着龙泉山下、沱江之滨、龙泉湖畔,要努力打造一个能够留得住人的产业新城。

“我们现在不急着引产业,首要任务是先建城,要把城市配套建好,把人才引进来。”简州新城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廖安峰打了个比方,“买房都要看绿化、配套,营造一个城市,也应该先把环境打造好。”

过去依靠产业带动人口聚集,再考虑建设城市,现在是把人摆到第一位。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才有可持续性,今年9月,范锐平召开推进“东进”战略工作会时强调:“当前要进一步深化对‘东进’战略意义的认识,提高领导组织‘东进’开发建设的能力水平,重点从高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四个维度加快推进,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如何集聚人?贺业贵说,比如成都简州新城管委会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约,吉利大学整体搬迁,计划后年就可以招生,一下就能带来2万技术类人才。

聚了人,接下来就是如何打造生活空间?曾有规划局做过调查,高端人才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结论是,5分钟上班,10分钟接送孩子上学,下楼就可以买东西,但是一天中可以有两个小时去发呆,去跑步,去健身房。当一个社会步入中等收入的时候,城市空间供给应该怎么去调整,成为成都“东进”的建设者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简阳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简阳把“宜居”放在“宜业”之前,坚持先规划建设好城市,把环境打造好,商业环境布局好,配套设施完善好,着力以优美的环境招引企业和各类人才,提升简阳城市吸引力。

“营城”过程中,这位负责人最深的感受是:“东进”之后,交通条件有了质的飞跃。成简快速、成龙简快速、金简仁快速、金简黄快速,还有河东环线等“1空6铁4轨6高14快”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正让城市组团之间、“东成都”与“西成都”之间逐步实现直连直通。

从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上来说,以前作为县级市,简阳城区的道路最宽不超过40米。纳入“东进”区域之后,道路空间拓宽到80米,再加上两边各预留的30米绿化带,“140米宽的道路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交通就像一条条大动脉,打通了“东成都”的发展经络、补齐短板,不仅强化了“东进”区域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连接,也缩短跨越龙泉山的通勤时间和心理距离。

从“高筑城、广聚人”起步,成都“东进”正一步步展开“强功能、兴产业”的画卷。最近,成都2018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出炉:随着“东进”战略深入实施,“东进”区域投资增长13.5%。天府国际机场、产业功能区等加快建设,带动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3.6%。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