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访丨普华永道中国上海主管合伙人黄佳:“6天+365天”,进博会永不落幕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1-05 16:19:10

普华永道中国上海主管合伙人黄佳认为,进博会传递了积极的开放信号,意味着外国企业在中国的营商成本及中国市场的准入门槛将降低,市场的自由度和开放度均加大。

每经实习记者 张潇尹 每经记者 徐杰    每经编辑 张海妮    

▲普华永道中国上海主管合伙人黄佳  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 张潇尹 摄

今日(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开幕。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共有3600多家企业参展。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为了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中国将加快出台外商投资法规,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中国将尊重国际营商惯例,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那么,进博会将如何优化国内营商环境?企业应如何有效利用“6天+365天”平台?对国际贸易升级来说,进博会有何重要意义?围绕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普华永道中国上海主管合伙人黄佳。

黄佳认为,进博会传递了积极的开放信号,意味着外国企业在中国的营商成本及中国市场的准入门槛将降低,市场的自由度和开放度均加大。

从成本驱动到市场驱动

NBD:日前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个营商环境报告,其中,中国排名第46位,相比去年上升32位,您认为此次进博会的举行,对于营商环境的优化有何帮助?

黄佳:其实,我们以前看到的中国的情况是,如果有一个大型的外资企业或项目进入,其待遇可能是“一路绿灯”,国内的营商环境其实挺不错的。但世界银行的报告关注的不是大型项目,而是中小企业。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市场的自由度足够高,那么其对不同体量的企业来说,进入的便利度应该是趋于一致的。

事实上,我国今年的排名提升了32位,关键在于开办企业、税收支出等10个维度,这10个维度给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多便利,使其有机会提供独特的产品、展现创新的商业模式等。我们可以看到,此次参与进博会的很多国家的展厅不仅有大企业,还有很多中小企业的集群商会,说明进博会对各种体量、各种业态的国外企业开放,使他们能来中国共享市场,这本身就是对营商环境的促进。

反过来讲,企业在进博会中获得更多商机,势必需要一个更加友好的营商环境,如果各参展商和采购商仅在进博会上见了面,却没有配套的海关、商检、物流的话,那这个展会将失去意义。所以,进博会把服务端、产品端和需求端对接起来之后,势必会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

NBD: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了四十年,此次进博会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你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

黄佳: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开放”是没有句号的。我听到过一位跨国制造企业的CEO说,如今在中国安徽开一个工厂的制造成本,跟在美国某个相对级别的州开工厂的制造成本相比,几乎是相同的。因为现在智能制造、自动化、3D打印等各种各样的科技使得对人、土地这些传统的资源的需求大幅下降,传统资源在制造行业中的占比也大幅下降。换句话说,可能在改革开放的前期,整个中国吸引外资的巨大亮点是成本优势,而如今这一优势已不那么明显。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改革开放。

外资企业正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因为中国当前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中等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大幅提升,整个中国市场的规模从绝对数字上看,占全球第一,我们的开放正从原来的成本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

NBD:进博会提出“6天+365天”平台,在6天的进博会结束之后,你认为企业应该如何利用这个平台,以更好地承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黄佳:“6天+365天”这个平台非常重要,它为那些没来进博会现场的企业和采购商提供了一个交易的平台,其存在实际上是为了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进博会”。这个平台可以持续将招商引资信息向全世界推介,邀请外资企业来对接。

实际上,平台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圈,既有存在买卖关系的利益相关方,也有像普华永道这样的咨询服务提供者。我个人认为,这个平台能系统性地帮助大型、中小型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增加竞争,或者让出部分市场,而是这些企业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的服务,来进一步激发这个市场的潜力。

此外,虽然此次进博会的参展商均来自国外,但这个平台其实也能够让国外企业深度了解中国国内企业,国外企业可以利用中国现有的C端创新模式,让其自身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协同效应也很重要。

“中国经验”有借鉴和推广意义

NBD:进博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你如何理解这场盛会对国际贸易升级的重要意义?

黄佳:进博会带来的影响是国际性的。其实,在日前的上海市市长咨询会上,就有人提出是不是可以将中国的经验向全球推广,在“一带一路”国家做卫星进博会,也就是说,不单是中国市场,每一个有潜力的市场都可以借鉴中国的开放经验。市场准入门槛降低、营商成本降低,使得市场的自由度、开放度加大,我相信中国的经验有借鉴和推广的意义。

以当前的一些热点为例。比如养老服务、人口老龄化,当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我们有更多的模式和技术来推进国家的养老体系;再比如新能源、环保,我们通过进博会进一步开放市场,为众多企业的收入带去几何级数的提升,最后推动全球经济更好地发展,那么这些企业对各种新兴的研发、模式、产品等方面的投入都会增加,最后造福的是各国民众。

NBD:进博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进口、扩大国内消费,你认为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如何?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怎样?

黄佳:我们知道中国经济在往上走,释放民众的消费潜力有利于给企业提供更大的空间。我们谈论的消费其实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宏观层面的消费,如养老、医疗等方面。养老、医疗的相关政策越完善,消费能力的释放程度就越高。第二个层面的消费是我们消费者日常的购买行为。当民众的信心和未来可预期性降低时,大家就会采取更保守的观望,该投资的不投资,该消费的不消费。那么回到贸易方面,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造成了大家的不确定性,进博会能使我们的市场准入更透明化、标准化和法治化,那么市场的投资信心、企业的经营信心都会加大,对这种不确定性有改善作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