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国际高峰论坛举行 成都瞄准新药领域最前沿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0-19 00:39:45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杨 欢    

10月18日,2018创新药物发现的前沿与实践国际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同期还将举办第八届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国际高峰论坛,这是该论坛首次移师中国。

论坛举办的意义是在中国打造一个国际化的生物医药生态圈,搭建一个生物医药前瞻资讯和前沿思想交流、分享的全球信息共享平台,一个新药研发技术交流、整合的创新技术平台,同时成为一个对接创新资源、促进跨界商务合作的国际商业平台。

在新药发现领域,DNA编码化合物库设计及筛选技术是当今最前沿的技术之一。其作用简而言之,即像找一把开锁的钥匙一样,在上亿化合物中筛选出可以做成药物的种子,支持临床新药的发现。

作为此次高峰论坛的主办单位之一,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进表示,创新药研发有几个关键的因素,除了人才、资本、政策之外,还需要信息的交流和碰撞。通过交流、合作、碰撞,找到好的突破点、合作点,这才是业界欢迎的“开放式创新”。

首进中国,选定成都

关于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这个细分又尖端的领域,全球医学界每年都会举办国际高峰论坛,进行前沿技术的探讨与交流。今年是其首次进入中国,并选在成都举办。

李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生物医药技术。20多年前在美国提出来,最近5~10年才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在工业上有了广泛的应用。

最初,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的教授发起了第一次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国际峰会,后来,因为葛兰素史克(GSK)在这个领域也有了出色表现,前七届峰会在瑞士苏黎世和美国波士顿轮流召开。

近年来,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在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领域也有了一定国际影响力,成都也逐渐积累起产业基础,一些本土企业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李进回忆,当提出引入第八届峰会落地中国成都举办,“大家都欣然同意”,而且,从今年起,这一专业的、前沿的高端峰会将在美国、瑞士、中国轮流举办。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主要是帮助发现临床化合物,并不是产生药物。具体而言,用这个技术发现的东西被称作“药物种子”或“先导化合物”,进行优化后才能成为临床候选物,然后申请进入新药的临床申报环节,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过后,才能进行一期、二期、三期临床试验,最终才能成为临床用药。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虽然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主要是支持原创新药的发现,后续还需要做非常多的工作。不过,随着DNA编码化合物库设计及筛选技术的成熟,大大加速了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和发现,为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新“种子”。

瞄准未来发展制高点

从去年数据来看,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通过批准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399件,共涉及170个品种,从批准临床试验到批准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重庆康洲大数据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天泉告诉记者,创新药有几种类型,创新能力要求最高的叫“first-in-class”,找一个全新的靶点进行新药研发,一般来说是国际医药巨头在承担这些研发工作;其次是“me-too”,研制的新药可能是在已有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改,这是国内的主流新药研发类别;另外一种是可以做到“me-better”,在原有基础上作修改以后,药效、安全性等更好。但总体来说,中国目前的新药研发能力依旧不足,原创性新药非常少。

新药研发是人才、资金密集型的领域,投资较大、周期较长、风险较高、回报也较大。李天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来看,全国的新药研发还是江苏、北上广等地比较领先,处于西部地区的成都比较不错。为什么成都能做起来?李天泉认为,一部分因素和地方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相关,“成都规划了一些产业园、生物医药城,建立了基础设施,能够让产业更顺利地发展”。

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规划了44平方公里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是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示范区和成都市示范产业功能区。启动建设两年来,已引进4个诺奖团队,累计签约项目110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与此同时,根据成都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医药健康产业有望打造成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成都提出积极发展基因与细胞治疗、医疗人工智能、新型抗体药等新兴领域,抢占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制高点。

无论是产业规划,还是国际会议引进、产业园搭建,在李进看来,这是“创新的氛围”,“相比人才、资本、政策这些要素,信息的交流和碰撞这一创新药产生的关键因素,平日里谈得不多,但非常重要”。

比如,在2018创新药物发现的前沿与实践国际高峰论坛(第八届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国际峰会)上,国家食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理毒理首席科学家徐增军,就对临床审批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辉瑞生物医学副总裁Will Somers分享了生物药创制的经验。

“新药审批政策的变化对产业有非常大的影响,多一些交流能够避免走弯路;医药巨头的分享对于成都的医药公司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助于把成都的科学技术推向国际。”李进说,生物医药产业资源整合,将有助于扩大成都在全球医药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