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深度

每经网首页 > 深度 > 正文

为轨道交通产业“做体检” 西南交大校长徐飞解读最新“潜力报告”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0-14 11:57:26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潜力排行榜”出炉,根据排名,成都位列中西部城市首位,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同时,北京丰台区、成都新都区等8个区县被评为全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官远星

10月12日下午,由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每日经济新闻联合主办的“2018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新都峰会”在成都举行。会上,西南交通大学与每日经济新闻联合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潜力报告》,全方位、数据化展现了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和前景。

作为报告主要内容,首个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潜力排行榜”(后称“潜力榜”)重磅出炉,根据排名,成都位列中西部城市首位,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同时,北京丰台区、成都新都区等8个区县被评为全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后称NBD)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轨道交通是一个安全的、绿色的、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特别是当下全球低碳经济大行其道,生命力非常旺盛的。在此背景下,“我们做这么一个研究报告,特别是一个产业发展潜力的研究报告,就是希望能够做一个把脉和问诊,把轨道交通这件好事做好,引导这个产业能够持续的、高质量的、健康的发展。”

徐飞强调,“潜力榜”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排序,“它是一个体检表,大家可以对照,研发的能力、产业链的能力、产业的实力、政策软环境的支撑力,哪些做得还不够,进而找到改进的空间。”

综合考量“四力”

NBD:《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潜力报告》正式发布,作为“轨道交通+大数据”的一次新探索,报告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调查方法,有哪些亮点可以分享?

徐飞: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本次报告的亮点。第一是从评价指标来讲,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我们通过宏观中观微观这三个层次,来构建这个一级和二级指标。在这个总体的要素方面,能够使得这个要素也是全面、系统,层次也非常清晰。

第二是尽量拿数据说话,充分利用现在大数据的一些优势,如果说前面那些指标还是一些定性的话,通过挖掘大数据,把定性和定量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对宏观上的把握,也有微观上的精准,做到这两者兼而有之。

事实上,轨道交通是一个安全的、绿色的、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特别是当下全球低碳经济大行其道,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做这么一个研究报告,特别是一个产业发展潜力的研究报告,就是希望能够做一个把脉和问诊,把轨道交通这件好事做好,引导这个产业能够持续的、高质量的、健康的发展。

NBD:从评选标准来说,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徐飞:这次研究,但凡现在打算做轨道交通或者已经在做轨道交通的城市都被纳入我们的视线,比如现在全国35个运营地铁的城市,自然在这个范畴之内,另外,打算进入这个领域的城市也都关注视线范围中。我们主要是从四个维度或者从“四力”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强调R&D,你的研发能力,这种研发力是我很在乎的一个指标。第二是产业链的能力,就是有没有相对完整的一个产业链,比如你的规划,你的探测,你的设计,你的建造,你的运维,等等,它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的能力,系统能力也非常重要。第三是产业链上所在的企业,它们的实力如何。前一个是产业链的能力,第三个维度就是产业的能力。第四是“软”的方面,政策的支撑力,比如说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当地政府的支撑力度怎么样。

NBD:我们注意到,报告还发布了“潜力榜”,在您看来,这样的排名能为轨道交通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徐飞:其实榜单不是为了简单地排个序,这个倒意义不大。我更以为榜单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是一个体检表。大家可以对照,为什么得分有高有低,刚才我谈到这个研发的能力,产业链的能力,产业的实力,政策软环境的支撑力等,大家各自对照,哪里做得不够,背后是什么原因,可能是资金的问题,人才的问题,等等。这样的话,无论是从政府的角度,从职能部门的角度,还是从每一个具体的企业的角度,看了榜单以后,都可以找到改进的空间在哪里。

所以,我认为,这才是榜单或者叫潜力榜,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每个人都到可以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这种前行不是为了自我矮化,而是为了如何进一步优化,能不能改进我的工作,而这个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为做好这件事情也是蛮艰巨的。这是我特别想强调的一个地方。

与经济发展具有一致性

NBD:在这份潜力榜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前三,成都作为中西部的领头羊紧随其后,在您看来,这样的排名是否符合预期?

徐飞:首先要说明的是,但凡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通常也是轨道交通发展比较成熟的地方,轨道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这个一致性还是比较明显的。一到三位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跟整个城市的实力,研发能力,产业链能力和产业实力,特别是政府的软环境、软实力,我觉得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

成都这次排名第四,我觉得是实至名归。我在多个场合说过,它具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在轨道交通领域里面它的比较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这个研发这一块,有西南交通大学,由于这样一所大学坐落在这样一座城市里,它所提供的这种人才支撑、学科支撑、科技支撑和平台支撑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像勘测设计,成都有中铁二院,还有那么多工程局,换句话说,它具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所以这种比较优势,在全国都是为数不多的。

另外,我觉得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这些年高度重视轨道交通产业,把它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加强谋划,这也是功不可没的一件事情,把学界的力量、政府的力量、产业界的力量、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集群的优势。

NBD:如果成都想要在轨道交通领域更进一步,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

徐飞:这一年,我在多个场合反复表达一句话,“希望把成都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轨道交通研发的高地,打造成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重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成都这次排名第四,但和前三名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未来真的需要鼓劲加油。

首先还是规划先行,既然大家认为轨道交通是一种高效的、绿色的、安全的一种出行方式,那么,在四川这么一个人口大省、科技大省、经济大省里,我觉得更应该把轨道交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光是在政府层面上,还是在具体的职能部门层面上,或是在老百姓的层面上,我们都有一个再进一步提升和深化认识的问题。

第二个是在投融资方面,要加大力度。大家都知道这个做轨道交通是个花钱的买卖,好多城市为什么做想做而做不了?心有欲而力不足,这个“力”除了研发的能力、产业的实力,还有你的财力。过去单纯举债的方法已经力不从心了,可以通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民间的力量甚至国际的力量,做更多的工作。

同时,还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目前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与成都的地位,在我看来是极不相称的,成都作为一个西部重镇,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作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尤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扮演重要的角色,我觉得这方面的力度应该更大,不但要做,更要加快做、高质量地做。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10月12日下午,由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每日经济新闻联合主办的“2018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新都峰会”在成都举行。会上,西南交通大学与每日经济新闻联合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潜力报告》,全方位、数据化展现了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和前景。 作为报告主要内容,首个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潜力排行榜”(后称“潜力榜”)重磅出炉,根据排名,成都位列中西部城市首位,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同时,北京丰台区、成都新都区等8个区县被评为全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后称NBD)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轨道交通是一个安全的、绿色的、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特别是当下全球低碳经济大行其道,生命力非常旺盛的。在此背景下,“我们做这么一个研究报告,特别是一个产业发展潜力的研究报告,就是希望能够做一个把脉和问诊,把轨道交通这件好事做好,引导这个产业能够持续的、高质量的、健康的发展。” 徐飞强调,“潜力榜”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排序,“它是一个体检表,大家可以对照,研发的能力、产业链的能力、产业的实力、政策软环境的支撑力,哪些做得还不够,进而找到改进的空间。” 综合考量“四力” NBD:《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潜力报告》正式发布,作为“轨道交通+大数据”的一次新探索,报告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调查方法,有哪些亮点可以分享? 徐飞: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本次报告的亮点。第一是从评价指标来讲,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我们通过宏观中观微观这三个层次,来构建这个一级和二级指标。在这个总体的要素方面,能够使得这个要素也是全面、系统,层次也非常清晰。 第二是尽量拿数据说话,充分利用现在大数据的一些优势,如果说前面那些指标还是一些定性的话,通过挖掘大数据,把定性和定量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对宏观上的把握,也有微观上的精准,做到这两者兼而有之。 事实上,轨道交通是一个安全的、绿色的、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特别是当下全球低碳经济大行其道,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做这么一个研究报告,特别是一个产业发展潜力的研究报告,就是希望能够做一个把脉和问诊,把轨道交通这件好事做好,引导这个产业能够持续的、高质量的、健康的发展。 NBD:从评选标准来说,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徐飞:这次研究,但凡现在打算做轨道交通或者已经在做轨道交通的城市都被纳入我们的视线,比如现在全国35个运营地铁的城市,自然在这个范畴之内,另外,打算进入这个领域的城市也都关注视线范围中。我们主要是从四个维度或者从“四力”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强调R&D,你的研发能力,这种研发力是我很在乎的一个指标。第二是产业链的能力,就是有没有相对完整的一个产业链,比如你的规划,你的探测,你的设计,你的建造,你的运维,等等,它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的能力,系统能力也非常重要。第三是产业链上所在的企业,它们的实力如何。前一个是产业链的能力,第三个维度就是产业的能力。第四是“软”的方面,政策的支撑力,比如说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当地政府的支撑力度怎么样。 NBD:我们注意到,报告还发布了“潜力榜”,在您看来,这样的排名能为轨道交通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徐飞:其实榜单不是为了简单地排个序,这个倒意义不大。我更以为榜单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是一个体检表。大家可以对照,为什么得分有高有低,刚才我谈到这个研发的能力,产业链的能力,产业的实力,政策软环境的支撑力等,大家各自对照,哪里做得不够,背后是什么原因,可能是资金的问题,人才的问题,等等。这样的话,无论是从政府的角度,从职能部门的角度,还是从每一个具体的企业的角度,看了榜单以后,都可以找到改进的空间在哪里。 所以,我认为,这才是榜单或者叫潜力榜,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每个人都到可以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这种前行不是为了自我矮化,而是为了如何进一步优化,能不能改进我的工作,而这个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为做好这件事情也是蛮艰巨的。这是我特别想强调的一个地方。 与经济发展具有一致性 NBD:在这份潜力榜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前三,成都作为中西部的领头羊紧随其后,在您看来,这样的排名是否符合预期? 徐飞:首先要说明的是,但凡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通常也是轨道交通发展比较成熟的地方,轨道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这个一致性还是比较明显的。一到三位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跟整个城市的实力,研发能力,产业链能力和产业实力,特别是政府的软环境、软实力,我觉得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 成都这次排名第四,我觉得是实至名归。我在多个场合说过,它具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在轨道交通领域里面它的比较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这个研发这一块,有西南交通大学,由于这样一所大学坐落在这样一座城市里,它所提供的这种人才支撑、学科支撑、科技支撑和平台支撑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像勘测设计,成都有中铁二院,还有那么多工程局,换句话说,它具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所以这种比较优势,在全国都是为数不多的。 另外,我觉得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这些年高度重视轨道交通产业,把它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加强谋划,这也是功不可没的一件事情,把学界的力量、政府的力量、产业界的力量、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集群的优势。 NBD:如果成都想要在轨道交通领域更进一步,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 徐飞:这一年,我在多个场合反复表达一句话,“希望把成都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轨道交通研发的高地,打造成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重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成都这次排名第四,但和前三名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未来真的需要鼓劲加油。 首先还是规划先行,既然大家认为轨道交通是一种高效的、绿色的、安全的一种出行方式,那么,在四川这么一个人口大省、科技大省、经济大省里,我觉得更应该把轨道交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光是在政府层面上,还是在具体的职能部门层面上,或是在老百姓的层面上,我们都有一个再进一步提升和深化认识的问题。 第二个是在投融资方面,要加大力度。大家都知道这个做轨道交通是个花钱的买卖,好多城市为什么做想做而做不了?心有欲而力不足,这个“力”除了研发的能力、产业的实力,还有你的财力。过去单纯举债的方法已经力不从心了,可以通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民间的力量甚至国际的力量,做更多的工作。 同时,还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目前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与成都的地位,在我看来是极不相称的,成都作为一个西部重镇,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作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尤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扮演重要的角色,我觉得这方面的力度应该更大,不但要做,更要加快做、高质量地做。
徐飞 轨道交通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