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产业趋势

每经网首页 > 产业趋势 > 正文

企业扎堆人形机器人风口 商业化落地仍是难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9-28 14:16:24

当机器人“听懂”后,就可以从资料库中找出合适的回应。但其实,机器人是按照字面上的意义理解一句话,受限于现有技术,很容易答非所问。而当前的机器人不管是在外形还是智能化上,都与人们想象中的形象相去甚远。

也正因为如此,目前大部分的人形机器人还只是处于作秀和供人观赏的阶段,产品功能难以和人类能力相提并论,实用性堪忧自然无法获得商业化的落地,未来人形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每经记者 王晶    每经编辑 张海妮    

机器人“悟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晶 摄

前景无限的机器人市场正成为各路资本和企业“抢滩”的风口。从BAT、猎豹等互联网公司到美的、海尔等传统家电厂商,纷纷入局,但从当下的形势看,机器人进入家庭是未来最有想象力的蓝海市场。根据国际机器人学联合会的数据,服务机器人正处在快速上升的应用阶段,2020年销售量有望达到1322万台,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00多亿元。而优必选作为服务机器人行业的玩家之一,正以人形机器人尝试布局消费级服务机器人市场。

9月27日,优必选正式推出旗下新款便携智能机器人“悟空”,并宣布将开放自家的服务机器人操作系统ROSA,包括底层框架和上层应用开发。同时,优必选创始人兼CEO周剑还透露,目前公司正在推动新一轮融资,估值将达到百亿美元。然而,对于优必选的IPO计划,周剑则不予置评。

记者注意到,日本公司Softbank、Honda、日立及美国Boston Dynamics、中国公司康力优蓝、狗尾草、智位机器人等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功能难以和人类能力相提并论,尤其在商业应用上仍然是一个难以突破的难题。 

降低机器人制造成本

“一半是冰冷的海水,一半是升腾的火焰。”这句话用来形容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市场,再合适不过了。在今年8月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就有160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亮相,但与此同时,国内和机器人相关的融资多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金额也普遍在千万元以下,而人形机器人则是资本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企业的商用落地难度可想而知。

要想让科幻电影中的智能机器人进入“寻常百姓家”,首先要让普通消费者买得起,这就要求降低机器人制造成本。一台人形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即硬件、运动控制和AI(语音、语义和视觉)等多个部分,而成本大部分来源于核心零部件——伺服舵机,它是机器人的驱动技术的关键,包括机器人关节驱动、运动技术和控制运动算法。若从日本、韩国或瑞士进口一个舵机,需要80~100美元,而一台机器人则至少需要16或17个伺服舵机,再加上其他成本,一台机器人至少需要卖3万元才有利润。

为了降低成本,优必选早在2008年便选择了自主研发伺服舵机,截至目前,优必选已经形成了全系列的伺服舵机产品线。依靠在伺服舵机上的研发优势,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制造领域的销量开始大幅提升。2014年,优必选全年的销售额仅有200万元;2015年的销售额增长到5000万元;2016年这一数字蹿升至3亿元;2017年销售额为10亿元。当谈及今年的销售目标时,周剑表示,今年供应链呈现吃紧状态,机器人销量目标在 20~30万台,明年将会有较大突破,目标定在百万台。

与此同时,周剑还透露,目前优必选正在推动新一轮融资,估值将达到百亿美元。而此前不久,即5 月,优必选刚完成了C轮8.2亿美元融资,由腾讯领投,工商银行、海尔、民生证券、澳洲电信(Telstra)、居然之家等跟投,估值为50亿美元。然而,对于优必选的IPO计划,周剑则不予置评。 

商业化落地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悟空”在发布会现场表现良好,基本完成了跟人类的正常对话,甚至不时表现得很幽默,但不得不说的是,优必选的服务机器人在体验时出现了一些“答非所问”的情况。事实上,除了“伺服舵机”,同样对人形机器人至关重要的还包括语音讯号处理与分析技术,它决定了机器人听不听得懂问题。

当机器人“听懂”后,就可以从资料库中找出合适的回应。但其实,机器人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一句话,受限于现有技术,很容易答非所问。而当前的机器人不管是在外形还是智能化上,都与人们想象中的形象相去甚远。

此外,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也成为行业最大的难题。一些品牌的人形机器人除了亮相于各大演讲和会议现场之外,商业化的应用几乎没有;而日本的ASIMNO作为世界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可双足行走的机器人,从2000年诞生以来已经历经七次迭代,却始终只能在展览会上取悦观众。更糟糕的是,日前,本田宣布将停止ASIMNO的研发工作,转向更加实用的机器人领域。

在业内人士看来,现阶段像优必选这类独角兽公司还寥寥无几,大部分的人形机器人还只是处于作秀和供人观赏的阶段,产品功能难以和人类能力相提并论,实用性堪忧自然无法获得商业化的落地,未来人形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人形机器人 商业化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