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深度

每经网首页 > 深度 > 正文

乡村振兴的成都“路径”: 构建七大平台 打造“新样本”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9-05 10:50:23

在四川省“一盘棋”思维下,成都将着力构建农村土地交易服务平台、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平台等七大共享平台,服务四川乡村振兴。

每经记者 谢孟欢    每经编辑 曾健辉    

张建 摄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指明了方向。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四川时更是强调,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作为农业大省,四川该如何擦亮农业“金字招牌”、谱写好乡村振兴新篇章?9月4日,在四川省乡村振兴大会上,“贯彻”“落实”“深入”等词频频被提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次会议,整个四川省有6万多人参与、收看,这体现出四川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

显然,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已成为四川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下,四川做好乡村振兴,成都当仁不让地要发挥“主干”作用。

事实上,成都也走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就在9月3日,参加四川乡村振兴大会的全体代表便参观了成都的7大乡村点位。成都正在牢固树立全四川省“一盘棋”思想,主动作为,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在全省“一盘棋”思维下,成都将着力构建农村土地交易服务平台、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平台等七大共享平台,服务四川乡村振兴。

张建 摄

构建七大平台

发挥“主干”作用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在当前经济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四川农业发展也有了新目标,如何由“大”变“强”,乡村振兴便是根本之策。

就在9月3日,参加四川乡村振兴大会的全体代表便参观了成都的7大乡村点位,学习借鉴其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对于成都而言,在自身乡村振兴初见成效的同时,如何发挥“主干”作用,带动全省乡村振兴则更为关键。

具体来看,依托首位城市人才、资金、科技和信息等要素集聚优势,聚焦土地、金融、技术、市场和信息等乡村振兴核心要素,成都市正在积极构建七大共享服务平台(农村土地交易服务平台、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平台、农产品品牌孵化服务平台、农产品交易服务平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农业博览综合服务平台),积极与市州联动,主动服务全省乡村振兴。

成都市探索建立的“七大共享平台”,把农村的要素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集聚盘活,对培育农村产业、繁荣农村市场、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平台对各个市州开放,为全四川省服务,也将进一步推动四川的乡村振兴发展。

以农业博览综合服务平台为例,成都正积极搭建四川农业开放合作窗口。早在去年8月,成都新津县便确定建设天府农业博览园,这意味着四川农业有了展示现代、引领未来的博览平台。

据了解,成都将通过“体验形式创新、参与主体创新、展示空间创新、博览周期创新”这些会展创新策略,营造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农博+”产业生态圈,为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永续动力。

“未来的新津将继续坚持以‘农博+’引领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彰显现代天府田园之美。”新津县相关负责人说道。

张建 摄

农商文旅体融合

打造产业振兴“新样本”

“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800年前,陆游在《太平时》中描述的川西林盘景观,在今天的成都崇州竹艺村有了更加丰富的展示。“既能欣赏竹编文化和原味的川西林盘,又能体验到新农村的新风尚。”在竹艺村,到处都是举着自拍杆的游客,正体现了这个“网红村”新的发展模式,即农商文旅体跨界融合,这是成都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

此前,成都市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表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成都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和重要引擎。”

早在1986年,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在成都郫县友爱乡农科村诞生,由此,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在成都快速崛起,并引领带动全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延伸。渔家乐、牧家乐、藏家乐和羌家乐等在各地兴起,使乡村自然资源成为老百姓就业致富的资本。

更为直接的是,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农村居民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已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推动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市仅乡村旅游一季度就实现总收入75.12亿元,同比增长20.0%。

可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体验的升级,乡村旅游进入快速成长期,“旅游+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也成为成都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出的“新途径”。

不只是“旅游+”,对于四川其他市州而言,成都市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思路,还意味着有了更多发展机会。

据了解,坚持全域旅游理念,成都与省内各市州共同开发乡村自然资源、共创旅游大品牌、共推旅游大线路、共优旅游大环境,联动市州开发精品旅游线路30余条。

此外,成都将继续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推进农业与商贸、文化、创意、旅游、康养和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农业附加功能,构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带动市州拓展农业增值空间。

张建 摄

培育人才

组建多个研究培训机构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

在成都市大邑县天府农业品牌创意孵化园,两位年轻设计师正在为德阳市罗江区一款即将上市的农产品设计品牌LOGO,而这款注入生态和文化标签的LOGO,将作为该公司的形象标志,走向全球餐桌。在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的重要性愈发明显。

对此,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表示:“‘新型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就在今年4月,成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征集第八批乡村规划师36名,录用后将派驻到温江、郫都、简阳等地区从事乡村规划相关工作。在乡村振兴进一步落实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新农民”也出现在成都。

以蒲江县明月国际陶艺村为例,该村全面推进了人居环境整治,成功吸引了100多位艺术家和创客入村。“‘新村民’来了以后,整个产业,农业、生态农业转型和品牌都得到很大的提升,还形成了文创的产业集群。”成都蒲江县明月村项目推进工作组组长陈奇便看到了人才带来的积极效应。

当然,对于农村而言,仅仅吸引“外来客”还不够,留住“自家人”更为重要。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四川还在省内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据统计,仅今年1~5月,四川便累计培训驻村农技员2.29万人次、村“两委会”负责人3.27万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40万人次和农牧民104.74万人次。

成都组建了村镇学院、川西林盘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等培训研究机构,面向省内外培养乡村规划、文创、旅游、营销和设计等各类专业人才5.1万人,为各市州乡村规划、民宿设计、村庄打造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也明确了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做好服务保障、营造良好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到农村创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