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40周年—开设股市

每经网首页 > 40周年—开设股市 > 正文

每经专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 以前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买股票,现在他们买得有“要求”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16 21:12:12

每经记者 许自然    每经编辑 曾健辉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缩影。证券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而证券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宝贵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28年前,我国证券市场第一道交易钟声在位于深圳国际信托大厦15楼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厅敲响,标志着我国从此有了资本市场。

19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统一监管体制开始形成。作为在证监会成立初期,曾在证监会从事研究工作的赵锡军而言,当时的工作情景仍历历在目。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BND)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进行了深度专访。赵锡军对记者详细介绍了进入证监会之初从事跨境资本研究的诸多细节。

赵锡军 受访对象供图

研究跨境资本流动

对我国市场及金融体制的影响

NBD:改革开放对您的人生有何影响?对我国金融领域有何影响?

赵锡军:因为我是国家恢复高考以后,才有机会报考大学并进入大学学习的,所以改革开放以及恢复高考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异常重要。

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开放方面。首先,我印象中经济领域是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包括引进外资等;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就是深交所和上证所的相继开放。两个交易所的设立表明我们的改革开放达到了较高的程度。从那时候起,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

NBD:在我国设立资本市场的初期,各方争议不断,您如何看待这些争议?

赵锡军:实际上,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特别是建立证券市场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不同的声音。比如在股市建立初期,有人说这个股市投机性强,在我国建立是否合适等等。关于这个问题,我听证券市场老一辈人讲过,当时还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最后拍板,确定股市可以试,即便尝试了不成功,我们大不了再关。我认为这个改革的勇气很可贵,如果没有邓小平的勇气,我们后面的股市建设和发展就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另外一方面,其实在资本市场初期,包括普通投资者和老百姓观念的改变也很激烈。以我个人经历看,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我国已经发行了国库券,党员干部都要带头去买。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家对国库券都不熟悉,也不认可。这也是因为我国此前长期宣传“既无外债、也无内债”,所以老百姓对国库券并不熟悉,买国库券就不积极,只能由政府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去买。

股票方面,在上世纪90年代深发展发行了股票,对此也是有很多人不理解,老百姓不积极,后来深圳市下了指令,党员干部带头买。

再后来,随着市场不断完善,不断规范,反而对党员干部买股票有“要求”了。

我也记得当时在股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深圳老百姓买股票越来越积极,甚至买不到,就实行抽签制度,先拿认购证,才能按照认购证购买股票。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对证券市场的认识,从政府部门到普通投资者都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说明了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在不断提升,同时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合我国国情。

NBD:请您介绍一下当时在证监会工作的情况?

赵锡军:当时人民大学成立了证券研究所,是全国最早建立的证券研究机构。1994年,随着证监会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就希望了解国际上各国资本市场的情况,看看能否加以借鉴。

于是证监会国际部开始调入一些研究人员,证监会国际部因此找到我,希望我做一些相关研究。然后我就从人民大学借调到证监会国际部,从事研究工作。

当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给我布置了研究任务,主题是研究跨境资本的流动对我国市场以及金融体制的影响。后来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个研究报告,当时证监会领导看了以后说做得不错,专门让国际部领导表扬了我,这是我记忆比较深的事情。

NBD:能介绍一下这个研究报告的背景和结论吗?

赵锡军:这个研究报告的背景是,当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涌现出“四小龙”等,但是上世纪80年代全球一些国家曾出现过较大的债务危机,比较典型的就是拉丁美洲以及亚洲的韩国。在应对的时候,韩国应对得比较好,而拉美一些国家则面临比较大的债务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证监会希望我们深入研究跨境资本的流动,对我国将造成何种影响,特别要寻找到相关规律。

我在1995年完成了这个报告,研究结果很清晰,就是跨境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对于接收跨境资本的国家会逐步构成压力和风险。

这个报告发布两年以后,东南亚就面临着外资流入流出的危机,开始演变成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NBD:当时您是如何搜集国际上其他国家金融信息的?

赵锡军:当时客观来看,资料方面确实比较贫乏,没有现在互联网这种便利的条件,加之证券市场本身就是新兴事物,各方面的积累较少,所以我们能够参考的就是国际上的一些书籍、资料等。

这些书籍资料的来源一方面是证监会与其他国家监管部门的沟通交流、资料交换等;另一方面还包括一些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会送一部分给证监会。我们就是参考了各方面的资料,印象最深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这本杂志确实比较专业,对于相对热点问题都有阐述和评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给了我们很多帮助。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

取得三方面巨大成就

NBD: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取得了哪些成就?

赵锡军:从数据看,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市值的证券市场。我记得最初的时候,上证所只有8只股票,深交所只有4只股票,而我们现在已经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了。

当然数量的增长只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三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分别是上市公司以及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建设、股市以及投资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在居民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

首先,股份制为企业提供了制度保障,让企业成为独立核算、财务负责,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主体。而股份制也是我国经济微观层面制度的基石,如果没有这个制度,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很难建立起来。

第二个方面就是投融资体制方面。在改革开放以前,主要都是银行贷款,更早的时候甚至是是财政投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必须要有资本金,不能光靠贷款。通过资本市场的建立,企业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本金,形成了更加多元化、平衡的投融资体制。这个制度对我国整个资本的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当然我们现在也会经常注意到负债较高等,这也说明我们的制度建设还要进一步发展。

第三个方面的影响是对老百姓的经济生活。之前老百姓根本不了解股票债券,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老百姓可以成为投资者,开始关心企业、关心国家的发展。因此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于老百姓的投资意识以及经济知识的掌握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股市的发展还可以加深老百姓对于风险的理解,这样一来,对于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就会越发理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开始面临国际竞争,老百姓的竞争意识也会提升。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专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 以前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买股票 现在他们买得有“要求”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