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热点

每经网首页 > 热点 > 正文

“我在家”完成过亿A2轮融资 互联网家居卡位战升级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6-06 22:12:27

近日,互联网家居直购平台“我在家”宣布完成过亿元(1700万美元)A2轮融资。为外界所关注的是,一方面目前互联网家居行业格局尚未形成,阿里、京东两大平台就是最主流的线上销售渠道了;另一方面电商巨头也纷纷聚焦家居,积极布控。面对巨头“搅局”可能引发的行业震荡,创业公司还有机会吗?

每经实习记者 刘洋    每经编辑 曾健辉    

_____1.thumb_head

图片来源:摄图网

新零售燃起的一把火,不出意外“烧”到了家居行业。

继阿里年初54.53亿元投资居然之家后,近日,互联网家居直购平台“我在家”宣布完成过亿元(1700万美元)A2轮融资,由和玉资本领投,曾经投资了京东的今日资本连续两轮跟投。更早之前,公司的投资方还包括金沙江创投机构、美图创始人蔡文胜以及天使投资人王刚的个人投资等。这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家居市场并不多见。

备受资本青睐的背后,一方面是阿里、京东、国美和苏宁等巨头的入局,搅动了整个行业的一池春水;另一方面,则是我在家独创的“返佣”模式,鼓励平台上的家具用户“把家变成家具卖场”开放给新用户体验家具。这种模式因为解决了互联网家居信息不对称和体验痛点,又被视为“社交+场景”的红利而一度引发业内热议,并引来跟风无数。

不过,互联网家居市场的痛点远不止信息和体验,还包括价格不透明、与家装环节的结合方式不够完善、效率不高等。“我在家”创始人兼CEO赵启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家居行业在线上还属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明显的市场格局,尤其是中高端,不过行业在未来5~7年将迎来超级巨头。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正是市场卡位战的关键时期。

互联网家居出现一匹“黑马”?

“水很深”,一提起互联网家居行业,可能多数人嘴里会不自觉地吐出这三个字。这不仅和当下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相关,也因为行业本身痛点长期难以得到解决,并且已经历过资本热潮和寒冬有关。

近期,一份“近3年家居家装113家倒闭企业名单”在业内引发巨大关注,其中多数成立于2014年O2O大战前后,甚至不乏获得多轮投资的企业,但他们多因求快求大,盲目扩张、一味烧资本,最终未能躲过互联网的残酷洗牌。

我在家创立于2016年1月,并不属于最早投身互联网家居创业的那一波,创立那年正属资本寒冬。尽管近两年包括“造作”“满屋家居”“HomeBA”和“NOME”等家居平台和品牌也先后获得资本的青睐。但就目前来看,无论从融资规模、供应链整合能力还是用户规模上,我在家相对排名靠前,再加上首创的“共享家具场景”模式,其被视作互联网家居的一批“黑马”。

不过,即便如此,另一个行业现实是,整个互联网家居行业发展至今,迟迟未能出现“独角兽”企业。

在传统家居浸淫多年的赵启明对此亦深有感触。他认为,互联网家居行业“独角兽”缺失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原先的模式都没从根本上解决成本和效率的问题,导致单纯依赖烧流量、开店这种“简单粗暴”方式快速增长起来的一些企业,增长就像“无根之水”,增长到一定程度,天花板就非常明显了。

“开店有一个管理半径,投资人对烧流量也有是一个预期的,不可能一直烧下去。所以他很快就有个天花板,到天花板之后,就会出现问题——业绩不增长、下滑。这个公司就很难继续再持续下去。”赵启明说,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更高线上零售效率去等待拐点,是我在家选择的做法。

至于行业痛点,赵启明认为总结下来主要有三点:一个是挑,平台信息太多、客户挑得太累;第二个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家居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单纯线上或线下,都是没法完整地对称消费者需要的信息;还有就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是没有服务和标准化的。也正因如此,我在家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三个方面:更广泛的供应链合作、各个城市“最后一公里”的搭建及投资一些早期的设计师品牌。

易观生活服务领域高级分析师陈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认为,未来的家居行业将会更紧密地与家装行业相结合,在展示、设计、销售、施工、安装和售后等环节都有机地融为一体。

“大象”火烧连营“蚂蚁”深耕垂直

为外界所关注的是,一方面目前互联网家居行业格局尚未形成,阿里、京东两大平台就是最主流的线上销售渠道了;另一方面,今年年初,阿里以54.53亿的大手笔投资居然之家,继续加码互联网家居。京东、国美和苏宁等巨头也纷纷聚焦家居,积极布控。面对巨头“搅局”可能引发的行业震荡,创业公司还有机会吗?

对此,赵启明坦言,这就好像一只蚂蚁去面对一头大象、两头大象,甚至大象群,其实没什么差别。虽然创业公司的新兴业务与巨头已经成熟的既有业务存在利益冲突,但实际上巨头很难在这类彻底颠覆成本结构的新兴业务上舍命狂奔,因此并不会构成威胁。

同时,在赵启明看来,万亿级别的家装家居市场,两只“蚂蚁”也很难碰上,只有拥有一定体量,才有激战的可能与必要。

那么,创业公司是否必然难逃“卖身”、或被巨头吞并的命运?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初创型公司通过差异化的路线,避免了与巨头的直接冲突,获得了一定的市场空间。而在未来,对于一家初创公司而言,独立发展、被收购甚至倒闭都存在可能性。相较于倒闭,被收购也是一种实现价值的方式,大平台拥有更加丰富的资源与资金,可以促进平台更好发展。对此,电商分析师李成东持相近的观点,他认为,作为创业公司,独立操作比较难,与大平台合作机会更多。

不过,赵启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却认为,由于家居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品类,一旦成熟,就很难接入目前巨头的整体体系。因此,至少我在家不会选择“卖身”。

被赵启明所强调的是,家居行业到了选择新零售的时代了。旧的零售方式会渐渐淘汰或萎缩。新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零售方式会占据更大的市场。

“未来几年,与其他行业经历的大周期类似,会出现一个竞争格局。最终会出现一到两家,在整个大的行业的里面做一个更强大的生态,在整个生态中去布局,在生态的各个层次去参与、投资、孵化团队、并购,出现整个行业的超级巨头。”赵启明说道。

陈涛则认为,阿里等巨头的介入,更多是基于其自身业务版图布局的需要,是赋能于线下零售商的新零售战略需要。曹磊也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新零售”等新概念、新技术的兴起,互联网巨头纷纷跨入家居行业,家居行业成为新零售试验的一块新高地。而提供一体化、智能化的家居服务则是竞争焦点。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图片来源:摄图网 新零售燃起的一把火,不出意外“烧”到了家居行业。 继阿里年初54.53亿元投资居然之家后,近日,互联网家居直购平台“我在家”宣布完成过亿元(1700万美元)A2轮融资,由和玉资本领投,曾经投资了京东的今日资本连续两轮跟投。更早之前,公司的投资方还包括金沙江创投机构、美图创始人蔡文胜以及天使投资人王刚的个人投资等。这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家居市场并不多见。 备受资本青睐的背后,一方面是阿里、京东、国美和苏宁等巨头的入局,搅动了整个行业的一池春水;另一方面,则是我在家独创的“返佣”模式,鼓励平台上的家具用户“把家变成家具卖场”开放给新用户体验家具。这种模式因为解决了互联网家居信息不对称和体验痛点,又被视为“社交+场景”的红利而一度引发业内热议,并引来跟风无数。 不过,互联网家居市场的痛点远不止信息和体验,还包括价格不透明、与家装环节的结合方式不够完善、效率不高等。“我在家”创始人兼CEO赵启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家居行业在线上还属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明显的市场格局,尤其是中高端,不过行业在未来5~7年将迎来超级巨头。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正是市场卡位战的关键时期。 互联网家居出现一匹“黑马”? “水很深”,一提起互联网家居行业,可能多数人嘴里会不自觉地吐出这三个字。这不仅和当下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相关,也因为行业本身痛点长期难以得到解决,并且已经历过资本热潮和寒冬有关。 近期,一份“近3年家居家装113家倒闭企业名单”在业内引发巨大关注,其中多数成立于2014年O2O大战前后,甚至不乏获得多轮投资的企业,但他们多因求快求大,盲目扩张、一味烧资本,最终未能躲过互联网的残酷洗牌。 我在家创立于2016年1月,并不属于最早投身互联网家居创业的那一波,创立那年正属资本寒冬。尽管近两年包括“造作”“满屋家居”“HomeBA”和“NOME”等家居平台和品牌也先后获得资本的青睐。但就目前来看,无论从融资规模、供应链整合能力还是用户规模上,我在家相对排名靠前,再加上首创的“共享家具场景”模式,其被视作互联网家居的一批“黑马”。 不过,即便如此,另一个行业现实是,整个互联网家居行业发展至今,迟迟未能出现“独角兽”企业。 在传统家居浸淫多年的赵启明对此亦深有感触。他认为,互联网家居行业“独角兽”缺失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原先的模式都没从根本上解决成本和效率的问题,导致单纯依赖烧流量、开店这种“简单粗暴”方式快速增长起来的一些企业,增长就像“无根之水”,增长到一定程度,天花板就非常明显了。 “开店有一个管理半径,投资人对烧流量也有是一个预期的,不可能一直烧下去。所以他很快就有个天花板,到天花板之后,就会出现问题——业绩不增长、下滑。这个公司就很难继续再持续下去。”赵启明说,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更高线上零售效率去等待拐点,是我在家选择的做法。 至于行业痛点,赵启明认为总结下来主要有三点:一个是挑,平台信息太多、客户挑得太累;第二个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家居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单纯线上或线下,都是没法完整地对称消费者需要的信息;还有就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是没有服务和标准化的。也正因如此,我在家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三个方面:更广泛的供应链合作、各个城市“最后一公里”的搭建及投资一些早期的设计师品牌。 易观生活服务领域高级分析师陈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认为,未来的家居行业将会更紧密地与家装行业相结合,在展示、设计、销售、施工、安装和售后等环节都有机地融为一体。 “大象”火烧连营“蚂蚁”深耕垂直 为外界所关注的是,一方面目前互联网家居行业格局尚未形成,阿里、京东两大平台就是最主流的线上销售渠道了;另一方面,今年年初,阿里以54.53亿的大手笔投资居然之家,继续加码互联网家居。京东、国美和苏宁等巨头也纷纷聚焦家居,积极布控。面对巨头“搅局”可能引发的行业震荡,创业公司还有机会吗? 对此,赵启明坦言,这就好像一只蚂蚁去面对一头大象、两头大象,甚至大象群,其实没什么差别。虽然创业公司的新兴业务与巨头已经成熟的既有业务存在利益冲突,但实际上巨头很难在这类彻底颠覆成本结构的新兴业务上舍命狂奔,因此并不会构成威胁。 同时,在赵启明看来,万亿级别的家装家居市场,两只“蚂蚁”也很难碰上,只有拥有一定体量,才有激战的可能与必要。 那么,创业公司是否必然难逃“卖身”、或被巨头吞并的命运?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初创型公司通过差异化的路线,避免了与巨头的直接冲突,获得了一定的市场空间。而在未来,对于一家初创公司而言,独立发展、被收购甚至倒闭都存在可能性。相较于倒闭,被收购也是一种实现价值的方式,大平台拥有更加丰富的资源与资金,可以促进平台更好发展。对此,电商分析师李成东持相近的观点,他认为,作为创业公司,独立操作比较难,与大平台合作机会更多。 不过,赵启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却认为,由于家居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品类,一旦成熟,就很难接入目前巨头的整体体系。因此,至少我在家不会选择“卖身”。 被赵启明所强调的是,家居行业到了选择新零售的时代了。旧的零售方式会渐渐淘汰或萎缩。新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零售方式会占据更大的市场。 “未来几年,与其他行业经历的大周期类似,会出现一个竞争格局。最终会出现一到两家,在整个大的行业的里面做一个更强大的生态,在整个生态中去布局,在生态的各个层次去参与、投资、孵化团队、并购,出现整个行业的超级巨头。”赵启明说道。 陈涛则认为,阿里等巨头的介入,更多是基于其自身业务版图布局的需要,是赋能于线下零售商的新零售战略需要。曹磊也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新零售”等新概念、新技术的兴起,互联网巨头纷纷跨入家居行业,家居行业成为新零售试验的一块新高地。而提供一体化、智能化的家居服务则是竞争焦点。
“我在家”完成过亿A2轮融资 互联网家居卡位战升级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