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重塑对外开放新格局 成都勾画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建设“路线图”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6-03 23:24:54

成都已将自己置于更加广阔的全球城市开放体系当中。在新的计划中,成都将进一步扩大其作为亚太人口稠密地区的地理中心优势,进一步强通道、聚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高端资源,并探索属于成都特色的国际标识。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姚祥云    

Upload_1528033985168.thumb_head

改革开放40周年后再出发,中国城市的开放机遇再次迎来高潮。

被委以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重任,成都的对外开放显得格外迫切。6月2日,成都举行对外开放大会,来自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香港贸发局成都办事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等的相关人员,以及外国驻蓉、渝、昆领事机构等,共商新一轮开放大计。

从“一带一路”向西开放高地,到现如今的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都已将自己置于更加广阔的全球城市开放体系当中。在新的计划中,成都将进一步扩大其作为亚太人口稠密地区的地理中心优势,进一步强通道、聚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高端资源,并探索属于成都特色的国际标识。

张建 摄

打造国际门户枢纽 强化航线中转能力 扩大区域带动效应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新时代机遇,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水平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为实现成都“三步走”战略提供开放动能,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重要支撑。

当今时代,谁成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谁就能占据全球城市网络体系的节点位置,就可能成为世界城市。

在今年3月初成都市两会审议通过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成都提出将于2035年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而在对外开放大会上,成都需要进一步解答的是,独具特色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应如何定位。

若置于世界城市网络格局中,成都的优势难得:从地理坐标上看,成都不仅是亚太人口稠密地区的地理中心,同时亦是胡焕庸线上唯一的人口密集区。人口优势带来的是面临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但如何将人口转换成国际中转和分销优势考验着城市的智慧。以机场中转率为例,成都仅有5.3%,远低于国际枢纽中转率30%的水平。

造成此情形的原因何在?在基础设施方面,成都优势已然显现——拥有106条国际地区航线、2017年开行1012列蓉欧班列,成都连接国际的通道在全国位居前列。不过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其推动稳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形成。

一个有效的途径是大力发展国际通程中转联运航线,发挥城市间优势叠加的价值。成都提出,期望打造成为欧洲、非洲、中东到南亚、大洋洲的中转首选地。

基于此,成都勾画出一个“48+14+30”的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这包括,覆盖全球48个重要航空枢纽城市与经济中心城市的精品商务航线、14个全球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国际全货运航线,以及30条服务对外交往和国际消费的优质文旅航线,并实现至全球门户机场“天天有航班”。而成都口岸与物流办主任杜进有亦指出,这还需强化中转衔接,优化完善机场进出设施、流程,加强中转衔接,并优化国际航线之间的时刻编排、目的地编排、出行OD点之间优化组合实现强衔接等。

新的航线让成都联通世界的“空中丝绸之路”更加密织。其中,以色列驻成都副总领事崔梧蕤表示,成都至特拉维夫的直航最快将于8月开通;而巴基斯坦驻成都总领事默罕默德·提普亦提到成都与拉合尔之间探索直航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期望通过更多配套机制,扩大其枢纽功能与效用。成都提出,将推动在市州打造自贸试验区拓展区,快速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和政策,推动自贸试验区共建共享。与此同时,支持省内市州企业建立创新中心和研发基地,形成跨区域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梯级大孵化体系,建立“成都研发、市州转化”的创新协作模式。

张建 摄

突出要素全球配置 强化最适宜新经济发展城市的品牌效应

当各类要素流动速度加快、频度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不断放大,就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整合与重构,以开放倒逼改革,为其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并以此参与国际分工合作。

成都将其全球化战略建立在对全球经济、价值体系的准确研判与通盘考虑之上。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表现在产业经济发展领域,成都的开放型思维用于确定未来战略性产业布局,精准绘制产业生态圈全球全景图,并分析得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重点发力。

与此类似,对于整个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建立,成都所给出的办法之一是“精准施策”。以跨国公司为例,成都提出实施对跨国公司的“精准引进”计划,并针对不同类别企业的敏感要素,按照“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务。

更引人注目的是,成都这种基于开放的判断不仅停留在当下,更放眼未来。在商业模式频繁迭代,新经济品类不断推陈出新的现在,成都抓住的是“场景革命”这一产业发展的全新逻辑。

“对于场景,我们主要基于未来、公共与消费三个视角来考虑,这可能带来三种场景,一是规划性场景,就是说想不清楚的要留白,能想清楚的要提前考虑;二是创造性场景,这意味着用技术而不是人力来解决;三是包容性场景,要允许可能和现有法律法规不相适应的情况出现。”成都新经济委主任张新宇指出:“从历史上看,改革需要开放来倒逼,而新的、基于未来的场景,也需要在世界层面进行探索。”

基于此,成都将打造新经济国际化应用场景提上议程。通过这种方式,成都将推进新经济领域国际创新合作,高端链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聚焦新经济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企业在全球招引人才、运作资源;同时,以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为平台,让“成都,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享誉海外。

张建 摄

赋能公园城市理念 塑造国际标识 打造国际化生活城市

眼下,成都正站在一个城市发展的全新历史时期。当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对城市品质以及生活在其中的每个市民需求的考量显得愈加重要。而以北上广为代表的大城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纷纷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成都亦翻开公园城市建设篇章。向世界借智,将助推其在此番城市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在现有的探索中,成都正参照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打造总长近1.7万公里的“天府绿道”,无论是长度还是建设理念,其均是成都在世界公园城市中的样本工程。

而记者注意到,在会议现场,成都从国际化角度出发,为公园城市提供了更多新的连接点。其中,除了提升开放能力,成都更提出培育开放文化、建设国际化社区以及塑造国际标识等内容。可以看到的是,在成都的思路中,营造城市的国际化氛围,对标世界城市,正是公园城市的题中之义。

以塑造国际标识为例。事实上,无论是以时尚消费著称的米兰、因购物天堂闻名的香港,还是纽约华尔街的金融业,具有特色的生活场域与消费场景对于城市的意义均十分重大。成都的破局之钥在于“三城三都”的建设——这包括“世界文创名城”、“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国际会展之都”。这些新的标识均能为成都打开城市发展的重要场景,为其公园城市提供更为丰富的内涵。

这也引来了在场的美国驻成都总领事林杰伟、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倪飞的关注,其对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期待溢于言表。

本就以“人”为核心的公园城市理念,也需要在国际层面打开视野。正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论及海南时所说,其开放将带来更好的生态文明建设,并以此吸引更多国际要素聚集。这在成都建设国际化社区的目标中亦可见一斑,即营造类海外社区的生活场景,全面打造国际化生活城市。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