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工行董事长易会满:防止居民储蓄率过快下降引发经济金融风险及连锁效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24 16:02:36

虽然从微观来看,居民储蓄率下降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居民储蓄率过快下滑,不利于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易会满指出,“对居民储蓄率过快下降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应未雨绸缪,及早应对。”

每经编辑 胡杨 陈玉静    

每经记者 胡杨 陈玉静 每经编辑 姚祥云

易会满 图片来自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3月24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此届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中国”,在“防控重大金融风险”的分论坛中,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指出,从居民储蓄增速来看,近些年来下降幅度较大,从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了2017年的7.7%,增速降至历史最低值。

易会满表示,虽然从微观来看,居民储蓄率下降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从宏观上看,无论是从我国国情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讲,还是从金融安全格局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来讲,都应该高度重视居民储蓄率问题,防止居民储蓄率过快下降引发经济金融风险及连锁效应。

存款成近五年居民主要金融资产中唯一占比下降资产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全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居民储蓄是国内储蓄的主要来源,但从2010年以来,中国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成为拉动国民总储蓄率下滑的主要因素,易会满给出的数据显示,从居民储蓄增速来看,近年来下降幅度较大,从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了2017年的7.7%,增速降至历史最低值。具体到居民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下降趋势更加明显。2010~2017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与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5.4%下降至12.7%,下降一半。与此同时,储蓄率下降还伴随着居民家庭杠杆率的快速提升,2013~2017年,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由33%升至49%。 

在一加一减背后,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人口老龄化、消费观念和方式转变、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因素外,易会满分析称有三个原因值得关注:一是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加快了居民财富多元化摆布,一方面,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财产性收益要求,对多元化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形成客观驱动力;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和资管产品体系的日渐丰富,也为家庭投资提供了更多选择,对传统和单一形式的储蓄形成一定冲击。2013年以来,银行理财、信托、公募基金、私募产品规模合计增长超过2倍,存款则成为这五年间居民主要金融资产中唯一占比下降的资产;二是金融科技背景下互联网理财的兴起加速了存款分流;三是房地产吸引家庭大量资金流入,在城镇化进程推进、房价持续升温背景下,家庭收入中投向房产的比例大大超过存款配置。2016年和2017年,居民贷款增量连续超过存款增量,开始由资金供给方转变为资金需求方。

居民储蓄率过快下滑不利于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居民储蓄率下降产生的影响也值得深思。易会满表示,虽然从微观来看,居民储蓄率下降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从宏观上看,无论是从我国国情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讲,还是从金融安全格局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来讲,都应该高度重视居民储蓄率问题,防止居民储蓄率过快下降引发的经济金融风险及连锁效应。

易会满指出,首先,居民储蓄率过快下滑,不利于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高储蓄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没有高储蓄率,就难以支撑银行信贷和全社会投资的持续较快增长。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依然需要大量银行资金配套,现阶段的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维持比较稳定的储蓄率,这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客观需要。同时,在我国整体负债水平上升的情况下,较高的居民储蓄率也提供了缓冲空间和较强的安全边际。若居民储蓄率过快下滑,势必会带来债务偿还负担上升,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其次,会降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抬高实体经济整体融资成本。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环境下,银行是金融供给的“主动脉”,发挥着核心中介作用,而储蓄的多渠道分流,尤其是通过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形成空转、拉长链条后,不仅造成了金融资源配置的碎片化和低效化,而且抬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最后会加大流动性风险,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因此,易会满指出,“对居民储蓄率过快下降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应未雨绸缪,及早应对,不过关键是要正本清源,规范有序。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易会满 居民储蓄率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