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美联储如期加息 中国要不要跟进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22 23:46:40

3月22日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这也是美国今年以来的第一次加息。在2017年12月美联储加息后,中国人民银行随即上调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各5个基点,以非传统方式应对了美联储加息,以避免中美之间利差出现变动,导致市场资金出现不正常流动。因此,对此次美联储再次出台加息政策,各方对中国央行是否会跟进非常关注。

每经编辑 谭浩俊    

Upload_1521733797594.thumb_head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这也是美国今年以来的第一次加息。

在2017年12月美联储加息后,中国人民银行随即上调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各5个基点,以非传统方式应对了美联储加息,以避免中美之间利差出现变动,导致市场资金出现不正常流动。因此,对此次美联储再次出台加息政策,各方对中国央行是否会跟进非常关注。

就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以及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总体上仍处于稳中向好的态势,即便个别指标出现反复和下滑,其震荡值也在正常范围之内,不构成经济再度出现下行的威胁。这也意味着,我国跟进调整货币政策的条件是具备的,空间也是有的,不会因为美联储加息而导致货币政策的被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货币政策调整对经济的影响比较大,且目前正处于经济的敏感期,无论是外围经济环境还是内部经济环境都比较复杂。所以,如果经济还没能迎来强势复苏就盲目出台加息政策,也是不利于经济稳定的,有可能对已经形成的经济发展格局带来不利影响。

也就是说,跟进调整货币政策的条件具备、空间存在,但不代表可以不考虑经济稳定的基础、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压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如果要加息,方式一定要把握好,切不能盲目跟进,而应当注重调整策略、掌握调整火候。

比较可行的方式是,继续采用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减轻政策调整可能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同时,可以进一步采用差别利率手段,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转移。

如果为了避免美联储加息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中美利差变动带来的资金外流动力增强等矛盾,一旦选择政策跟进,笔者的建议是,应当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而不是消极信号。

积极信号的标准是,稳健货币政策的格局会进一步增强,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逐步减弱,取而代之的是稳健偏中性甚至偏紧缩,尤其对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的货币政策,会进一步从紧。这一点,从去年年底以来各大商业银行持续上调房贷利率就可见一斑。

尤其需要把握好的是,在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中,对央行的职能也进行了扩充和强化,过去隶属于银监会和保监会的宏观审慎制度拟定职能,已经转交给了央行,由央行来负责这方面制度的拟定。

这也预示着,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同时,一定会充分考虑宏观审慎问题。其中,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央行在下一步政策制定和制度拟定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需要防范和解决的问题。

可以肯定,央行对此次美联储出台的加息政策已经高度关注,且已经有了对策和思路。能够想象的是,如果不加息,央行会维持现有政策不变;如果加息,则会按照宏观审慎的要求,既不会被动挨打,也不会盲目跟进,而是利用温和的调整策略,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应对美联储加息。即便出台传统加息政策,也一定会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避免“一刀切”。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虽然美联储加息会对中国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也不至于太大。毕竟,美联储已经连续多次加息,而加息的影响却越来越小。

正因为如此,中国央行在是否跟进加息的问题上,更多的会以“我”为主,而不是看美联储的脸色。

当然,从经济的全局考虑,面对美联储加息可能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后续影响,还是要密切关注的。其中,在采用温和跟进政策的同时,如何调整与优化信贷结构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摆在新任央行行长面前的一道难题。只有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了,对实体经济形成实质性支持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才能更加和谐、更加协调。

(作者为财经时评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美联储 加息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