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每经网首页 > 推荐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丁列明:创新药市场准入有难关 药品控费要以患者为中心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08 23:34:48

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表示,目前创新药物在研发上市后的市场准入环节还面临着重重难关,“二次议价”等情况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了创新药的临床应用,影响了创新药的可及性。

每经记者 谢欣    每经编辑 张海妮    

Upload_1520522406837.thumb_head

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  贝达药业方面提供

创新药,这是一个如今在医药界日常被人挂在嘴边的词,也是多家药企、资本所看好的重要部分。

创新药能给一家药企乃至我国医药产业带来的利好无需多言,但目前国内创新药在研发上仍然是希望与挑战并存。2017年10月,《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的发布,给创新药企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作为国内明星创新药企贝达药业(300558,SZ)的掌门人,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除了关注儿童用药外,也再次就创新药的发展列进了自己的建议。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丁列明进行了专访,他表示,目前创新药物在研发上市后的市场准入环节还面临着重重难关,“二次议价”等情况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了创新药的临床应用,影响了创新药的可及性(指人人能够以可负担的价格,安全、实际地获得对症、高质量、在文化习俗上可以接受的药品,并可以方便的获得合理使用该药品的相关信息。)。 

完善创新药市场准入机制

NBD:今年全国两会上,您有一个建议是关于完善创新药市场准入机制建设的。您认为,当前国内的创新药在市场准入上存在哪些问题?

丁列明:这些年,在国家创新政策鼓励和支持下,国内制药企业从事新药研发的热情高涨,自主研发了以埃克替尼、阿帕替尼、西达本胺、康柏西普为代表的一批创新药物,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提升了我国在世界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地位。但是,创新药物在研发上市后的市场准入环节上还面临着重重难关,包括药品招投标、二次议价、医院药占比控制等,严重阻碍了创新药的临床应用,影响了创新药的可及性。

NBD:具体来看,这些问题如何影响到创新药市场推广?

丁列明:一般在国内,一款新药研发要十年左右,上市后需经各省的集中招标采购并成功中标后才能进入公立医院销售,但由于各省招标采购周期不同,无备案采购窗口的省份,需等待新一轮集中招标采购启动,短则需要花费1~2年,长则需要3~5年,大大耽搁了创新药临床应用的时间,严重缩短了创新药的有效专利期。企业在专利期内收回巨额的研发成本难度加大,直接影响企业从事后续新药研发的积极性,背离了国家大力鼓励创新的初衷,与发达国家的药品市场准入机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来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从源头上治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购销工作,通过同类药品竞价等方式降低过高药价,减轻社会医药费用负担。

NBD:那您认为在这方面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使创新药的上市更为顺畅?

丁列明:当前国家已经放开了药品的定价权(精神药品和麻醉类药品等除外),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价格具有自主定价权,同时各省进入医保目录的产品则以“医保价”进行采购和结算。建议创新药获批上市后可以直接挂网采购,无需再进行集中招标采购报价议价环节,让创新药物能够尽早造福于民。 

建立科学的药品控费系统

NBD:之前与一些药企交流,目前在终端上还存在“二次议价”,您本次建议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丁列明:根据卫生部和卫计委的相关规定:对于中标的药品,医疗机构按照合同购销药品,不得进行二次议价。在国家层面的文件中也有明确禁止医院二次议价的要求。但现在各地医疗机构在采购药品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医院仍存在二次议价的行为。医院联合带量、带预算采购,相当于名正言顺地进行药品采购自主议价,完全背离了国家加大医改的根本目的,扰乱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秩序,使得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失去公信力和政策刚性,由此也会引发药品质量安全、药品短缺等诸多问题。建议国家相关部委明令禁止“二次议价”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药品招标环境。

NBD:您本次对“药占比”问题也有关注,同时这也是去年年底以来全社会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您对此如何看?

丁列明:控制“药占比”的出发点是为了减轻百姓看病就医的负担。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反而影响了药品的可及性。比如,目前对公立医院普遍采用药占比控制的方法来控制药品费用,对公立医院药占比的要求是必须下降到30%以下。

但是一些医院为了控费而限制价格高、疗效好的药品的使用,而用一些本该淘汰的药物或治疗手段进行替代,虽然药占比降低了,但是疾病得不到控制,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时间,浪费了患者和社会的资源。此外,如果只是单纯地控制药品的费用,医院只需做大“分母”,即可达到降低药占比的目的,这反而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如果患者通过药品就能治好病,又何必花更多的钱增加医疗总费用?

我建议制定更为科学、全面、高效的医药费用管控系统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进行合理用药,真正以患者为中心,采用药物经济学的评估方法,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让患者的效益实现最大化,而非简单地进行药占比数字的管控。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丁列明 贝达药业 创新药 二次议价 市场准入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