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洞见

每经网首页 > 洞见 > 正文

投资若不暴露风险 本就是极大的风险

2018-02-07 22:47:04

“突如其来的波动重创了金融市场……彻底打破持续近9年的牛市行情大部分时间里所保持的平静。”美国《华尔街日报》这样形容近几个交易日的美股暴跌。近期的股市震荡或许预示着,高波动性将成为2018年全球股市的一大关键词。而从一个长期的时间维度看,考虑到风险和收益都是匹配的,不暴露风险本身也会是极大的风险。

朱昂

这几天无论A股、美股还是欧亚多数股市,都出现了难得一遇的大幅下跌。尤其是本周一的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单日下跌点数创下历史新高,许多人将5日的大跌比作1987年美股市场的“黑色星期一”。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大跌的经历肯定并不愉悦。那么投资中应该如何躲避暴跌,又如何才能寻找无风险的收益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很遗憾,在绝大多数情况中,风险和收益都是匹配的。而且从一个长期的时间维度看,不暴露风险本身就是极大的风险。

我们假设这个较长的时间维度是过去的20年,美国股市的收益率在这段时间里最终达到了301%,远远高于低风险债券的165%,更远高于现金类资产大约51%的收益率。

市场的波动本来就是投资中的一部分,而短期波动更像一个随机漫步,虽然有办法能够提前预知,但即使是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也几乎很难抓住每一次波动率。这主要是因为短期方向性的择时影响因素特别多。

比如这一次的市场波动,主要是因为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通胀预期抬高而造成的。但是这种情况在2009年之后接近10年的美股牛市当中,也曾出现过多次。结果可想而知:每一次想要抓住波段的投资者,最终收益率未必比长期持有优秀企业的投资人高。

即使不算上2017年的大牛市,在1997到2016年的20年之间,标普500的年化收益率也已经高达7.7%,完全跑赢了同期美国通货膨胀2.1%的水平,这其中还叠加了2000年网络股泡沫崩溃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影响。由此可见,在一个时间足够长的期限中,股票资产还是有很高收益率的。

相比之下,那些想着抓住每一次波段的个人投资者,据统计年化收益率平均只有2.3%左右,仅仅小幅跑赢通胀,却跑输了所有其他资产的年化收益率。

由此可见,投资者要作为一个群体来说,长期做到择时的正确是不可能的。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位投资大师依靠不断择时而积累自己的财富。

我们再回到股神巴菲特。之前很多人都分析过巴菲特著名的“十年赌约”,以标普500指数来对抗对冲基金,最终股神大获全胜。投资中有一句话叫盈亏同源,巴菲特的长期投资就是赌经济。道琼斯100年的年化收益率和美国名义GDP的增速几乎一致。所以,放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维度来看,风险一定程度上要有所暴露才是真正的收益来源。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暴露风险,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

我们再看过去20年的中国市场,通过科学的资产配置暴露风险的人,最终财富会远远超过不暴露风险的投资者。当然这里说的风险不是指要去加杠杆炒股票、炒期货。实际上投资理财中的第一课就是尽量少持有现金,而是要持有资产。资产价格的升值最终和长期的经济增长也是基本匹配的。

彼得·林奇曾经在最近的回忆录中说过: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大的股市暴跌,但是既然我根本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股市暴跌,而且据我所知其他投资专家们也无法预测,那么何以幻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免受暴跌之灾呢?

林奇举了另一个更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在过去70多年历史上发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投资者都能提前预测到,而且在暴跌前卖掉了所有的股票,到最后依然会后悔万分——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过后,个股的股价最终也都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

坦率地说,如果是一个个人投资者,完全可以像巴菲特那样长期持有优秀的公司。在投资中去做减法,把变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也就是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原则。

要判断明天涨跌很难,但是要判断一个公司未来是否继续存在、是否继续增长、判断国家经济是否能持续增长,这个相对简单。然后找出那些增速能够比名义GDP增长更快的企业。相信世界是不断前进的,经济不断增长,那么股市也是不断向上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说,世界最终将属于乐观者。

当然,如果是一个机构投资者,就需要正确承担风险,通过资产配置甚至工具来剥离掉一部分的风险,降低一定的波动率。比如巴菲特在2008年买入高盛的可转债,而非股票,通过这种方式来剥离风险,获取长期的超额收益。预测未来很难,更应该做的是决策,正确的去承担风险。

无论哪种情况,长期来看,作为一个投资者就需要去暴露风险。不暴露风险的确是极大的风险。当然,有人一定会问,如果不巧面临一个长期的熊市怎么办,那我们最终也只有选择相信实体经济了。(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点拾投资)

责编 陈旭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朱昂 这几天无论A股、美股还是欧亚多数股市,都出现了难得一遇的大幅下跌。尤其是本周一的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单日下跌点数创下历史新高,许多人将5日的大跌比作1987年美股市场的“黑色星期一”。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大跌的经历肯定并不愉悦。那么投资中应该如何躲避暴跌,又如何才能寻找无风险的收益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很遗憾,在绝大多数情况中,风险和收益都是匹配的。而且从一个长期的时间维度看,不暴露风险本身就是极大的风险。 我们假设这个较长的时间维度是过去的20年,美国股市的收益率在这段时间里最终达到了301%,远远高于低风险债券的165%,更远高于现金类资产大约51%的收益率。 市场的波动本来就是投资中的一部分,而短期波动更像一个随机漫步,虽然有办法能够提前预知,但即使是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也几乎很难抓住每一次波动率。这主要是因为短期方向性的择时影响因素特别多。 比如这一次的市场波动,主要是因为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通胀预期抬高而造成的。但是这种情况在2009年之后接近10年的美股牛市当中,也曾出现过多次。结果可想而知:每一次想要抓住波段的投资者,最终收益率未必比长期持有优秀企业的投资人高。 即使不算上2017年的大牛市,在1997到2016年的20年之间,标普500的年化收益率也已经高达7.7%,完全跑赢了同期美国通货膨胀2.1%的水平,这其中还叠加了2000年网络股泡沫崩溃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影响。由此可见,在一个时间足够长的期限中,股票资产还是有很高收益率的。 相比之下,那些想着抓住每一次波段的个人投资者,据统计年化收益率平均只有2.3%左右,仅仅小幅跑赢通胀,却跑输了所有其他资产的年化收益率。 由此可见,投资者要作为一个群体来说,长期做到择时的正确是不可能的。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位投资大师依靠不断择时而积累自己的财富。 我们再回到股神巴菲特。之前很多人都分析过巴菲特著名的“十年赌约”,以标普500指数来对抗对冲基金,最终股神大获全胜。投资中有一句话叫盈亏同源,巴菲特的长期投资就是赌经济。道琼斯100年的年化收益率和美国名义GDP的增速几乎一致。所以,放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维度来看,风险一定程度上要有所暴露才是真正的收益来源。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暴露风险,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 我们再看过去20年的中国市场,通过科学的资产配置暴露风险的人,最终财富会远远超过不暴露风险的投资者。当然这里说的风险不是指要去加杠杆炒股票、炒期货。实际上投资理财中的第一课就是尽量少持有现金,而是要持有资产。资产价格的升值最终和长期的经济增长也是基本匹配的。 彼得·林奇曾经在最近的回忆录中说过: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虑之时,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也许未来还会有更大的股市暴跌,但是既然我根本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股市暴跌,而且据我所知其他投资专家们也无法预测,那么何以幻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免受暴跌之灾呢? 林奇举了另一个更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在过去70多年历史上发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投资者都能提前预测到,而且在暴跌前卖掉了所有的股票,到最后依然会后悔万分——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过后,个股的股价最终也都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 坦率地说,如果是一个个人投资者,完全可以像巴菲特那样长期持有优秀的公司。在投资中去做减法,把变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也就是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原则。 要判断明天涨跌很难,但是要判断一个公司未来是否继续存在、是否继续增长、判断国家经济是否能持续增长,这个相对简单。然后找出那些增速能够比名义GDP增长更快的企业。相信世界是不断前进的,经济不断增长,那么股市也是不断向上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说,世界最终将属于乐观者。 当然,如果是一个机构投资者,就需要正确承担风险,通过资产配置甚至工具来剥离掉一部分的风险,降低一定的波动率。比如巴菲特在2008年买入高盛的可转债,而非股票,通过这种方式来剥离风险,获取长期的超额收益。预测未来很难,更应该做的是决策,正确的去承担风险。 无论哪种情况,长期来看,作为一个投资者就需要去暴露风险。不暴露风险的确是极大的风险。当然,有人一定会问,如果不巧面临一个长期的熊市怎么办,那我们最终也只有选择相信实体经济了。(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点拾投资)
美股 黑色星期一 投资收益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