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问城 | 成都“休闲之都”招牌的升华之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1-23 17:37:37

这是一个个性越来越鲜明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选择越来越多样的时代,美好生活的含义在变迁,人们需要的可不是“长得越来越像”的城市——这正是许多中国城市在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作为千年商都,“商埠繁荣”一直是成都的骄傲;作为“天府之国”,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休闲宜居广受称赞。但随着城市的扩张、产业的提升,成都的这种骄傲与美誉,也在面临新的挑战。

如何留住这些原汁原味的成都味道,考验着从业者,也考验着城市智慧。

每经编辑 余蕊均    

本文来自微信公号:城市进化论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杨欢

编者按

我们的城市“长得越来越像”,但是我们不喜欢“长得越来越像”的城市。

在很大程度上,城市“长得越来越像”,作为传统城镇化模式的产物,满足的是过去工业化推动城镇化阶段,粗放的城市生活需求。

但今天,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进入了新时代,城市生活需求也进入了新时代。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长得越来越像”的城市,其实就是城市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体现,满足不了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满足城市居民的美好生活需求,需要城市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需要高品质、高质量的购物、娱乐和饮食等消费产业供给——这其实就是成都“休闲之都”招牌升华之道的答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放到城市身上,同样适用。

不久前,文化学者葛剑雄在成都参与一场论坛时讲到自己第一次去美国时,在当地发现四川的辣椒酱让他觉得特别新奇,而现在辣椒酱在外国已经很普遍了,想吃就能吃到。

不仅如此,今天上海、纽约流行什么,如果能被大家接受,也会很快在成都流行起来。葛剑雄说,现在已经很难单纯地靠衣食住行来保持地域文化特色了。

的确,相似的写字楼、一样的快餐店、就连仿古建筑都是相同的风格……当摆在我们面前的城市“长”得越来越像,过去那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辨识度在逐渐褪去。

但这是一个个性越来越鲜明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选择越来越多样的时代,美好生活的含义在变迁,人们需要的可不是“长得越来越像”的城市——这正是许多中国城市在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作为千年商都,“商埠繁荣”一直是成都的骄傲;作为“天府之国”,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休闲宜居广受称赞。但随着城市的扩张、产业的提升,成都的这种骄傲与美誉,也在面临新的挑战,并引发有识之士的警觉和忧虑:如何保持消费中心地位并继续扩大影响力?“休闲之都”的招牌是否还那么熠熠生辉?

城市,为美好生活而生,居住在此、工作在此的人的感受,不可忽视。如今,随着时移势迁,成都“天府之国”“休闲之都”的招牌如何争取更大提升空间?又有哪些升华之道?

只有一个春熙路,够吗?

春熙路 张建 摄影

大家都知道成都人爱耍也爱买,大小“玩家”纷纷押宝成都商业市场。不过,有战争就有输赢,有人笑也有人哭。

香港人侯迅是那个“笑”的人。作为九龙仓中国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营运),她经手的成都IFS,自2014年1月开业以来,迅速成为成都的商业地标。外界也热衷于通过这一切口,观察成都的消费力,尽管2017年的经营数据还未公布,但从2016年来看,其以38.5亿元的成绩“领跑”。

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地消费,成都IFS的诀窍在于“高端”。与之隔街相望的远洋太古里,同样是聚焦“高端”、人气颇旺的商业体,其与千年古刹大慈寺的相辅相成,更是远近闻名。

二者的共同作用,让百年春熙焕发了活力,以IFS 和太古里为代表的“大春熙”商圈,成为中西部地区高端商业的标志,在全国已然具备影响力。

侯迅此前在接受城叔采访时曾表示,IFS的经营之道,一是在于地段非常好,在成都的中心地区,“这对做好的商业来说非常重要”,其二,作为商业综合体,为大家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生活方式,并且是具有“国际化水准的”。

不过,除了这两个“代表”,部分商业体却很少能体会到那种“人满为患”的感觉,心里总是“空落落”的。究竟是地段的过?还是方式的错?

太古里 张建 摄影

作为成都城市发展的重点,城南可谓商业云集、商家必争,茂业系掌门黄茂如本想在这块区域抢占先机,但位于天府大道北段28号的茂业中心,自2009年宣布“建设规划约34.16万平方米的商业体”至今,仍未兑现。

茂业商业(600828)2017年半年报显示,这一计划投入4.28 亿的项目,截至当年6月30日已投入3.45亿元,尽管已“竣工验收投入使用”,但收益方面只写明上半年“租金及停车场收入147 万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该区域存在大量类似商业体,同质化严重,而其所在商圈人气又远远未跟上,所以才陷入了这样的尴尬境地。

尴尬不止如此。一个直观感受是,目前仍在开门迎客的商业体多已沦为“饭店”,排队等吃饭的人总多过买东西的人。就连去年才开业、定位高端的银泰In 99也未能幸免。

是成都的消费力不够吗?显然不是。作为中国奢侈品、豪车、零售等名副其实的“第四城”,成都的消费能力毋庸置疑。问题是——

“繁华商业”,只有一个春熙路商圈,够吗?

除了王者荣耀,还能耍什么?

如果说商业零售的难题在于提高品质、走向高端,文化服务的问题则是有效供给不足。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什么选择空间。

根据成都有关部门日前进行的问卷调查,在2010个调查样本中,有近半数的居民表示其所在村/社区长期开展的公共文化活动主要是坝坝舞,其次是文艺表演(29.17%)、棋牌活动(25.76%)、各类文化展览(22.81%)等,而文化艺术培训或讲座,占比仅为7.25%。

虽然这样的数据并非绝对严谨,但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引起“休闲之都”的反思,除了跳跳坝坝舞、打打小麻将,成都人的“日常”还能是些什么?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王者荣耀”无疑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游戏:朋友聚会少不了埋头组队“开黑”;公交车上能听到“稳住,我们能赢”的呼唤;家长群里则充满了对“王者农药”的忧虑……

这款手游或深或浅地参与了成都人的生活,腾讯更多次被问到“为什么王者荣耀诞生在成都?”按照马化腾的说法,王者荣耀是成都团队创造的一个惊喜,是成都无意中送给腾讯的一个礼物。

但是,王者荣耀火爆,作为一种手游产品,也只是业余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还不能说是最能代表城市文化内涵的那一部分。那么,安逸的成都,还能为大家提供哪些具有现代特质的“耍法”?

从地标上来说,位于天府广场一侧的成都博物馆,正在成为一个火爆的“打卡地点”。

自2016年新馆开放以来,成博举行了包括“丝路之魂”“帝国夏宫”等多个大型展览。2017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举办的首个高规格、高品质艺术大展,引入了莫奈、毕加索、马蒂斯等大师的画作,在每日限流2万人的情况下,吸引观众约15万人次。

需求和供给,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需求的火爆,意味着供给的不足。当市民的高端文化需求已经水涨船高,供给还在另一个海平面,供需的剪刀差必然带来火爆的场面。

成都书店 张建 摄影

另一个例证是,成都日前凭借3463家书店被评为“2017中国书店之都”。

在这一轮实体书店的复兴中,成都走到了前列。哪怕是挤掉进去“只拍照不看书”的水分,猛增的数量背后,可以看到这座城市对阅读的需求、对文化的热爱。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在成都举办的演出活动有700多场,总演出场次近1700,演唱会、话剧、歌剧等愈发受到青睐,融入普通市民的生活。

去年,一场预售开票仅4分钟就售罄的张学友演唱会再次引发业界对成都票仓的期待,一方面是普通人对优质歌手的喜爱,却也恰恰反映出优质演唱会在成都的供应不足。不少年轻人都遇到过打飞的去北上广甚至境外看演唱会的情况。

优质歌剧也是如此,城叔一个音乐剧迷朋友就曾疑惑,在成都看歌剧/舞剧总会现场爆满,但这两年举办中国巡演几部重头歌剧,比如莫扎特著名歌剧《魔笛》(Zauber Flute)和百老汇著名音乐剧《魔法坏女巫》(Wicked)仍然止步于成都,有时为了一部歌剧可能还需要专程去重庆。

应该说,成都人的休闲方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要“有”。当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城市理应让更多的文化生活变得“触手可及”,让那些高雅消费从“殿堂”走到“民间”。

如果不吃火锅串串,还能吃什么?

当然,无论城市如何发展,“吃”始终是生之为人的原始需求。在这个被称为“美食之都”的地方,成都人更把“会吃”这件事看成是“懂生活”的表现。

问题在于,吃什么?

“火锅还是串串?”北京人小张去年第二次到成都旅游,在被问到“吃什么”这个世纪难题时,选项始终非此即彼,他的理由非常简单,“来了还不得吃个正宗火锅啊?”

在他看来,火锅串串并没有本质区别,“都辣”,而所谓“正宗”,无非是好吃就行。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近一年来,在人流聚集的“大春熙”商圈,形形色色的火锅店接连开张,据食药监部门统计,截至2017年4月底备案的火锅店就已达58家。当然,串串也毫不逊色,在成都街头随便走一走总能遇到。

面对火锅串串的迅速扩张,以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为代表的老字号们,感受到了压力。尤其是当如今餐饮市场上的“明星”“网红”不少是外来者时,经过近百年历史沉淀的这些“成都味道”,地位在动摇。

在一位从事成都餐饮业近40年的管理人员看来,老字号的“老”,既有它的好处,同样有它的包袱。

他在接受城叔采访时表示,和现在好的餐饮企业相比,老字号在现代管理经验、营销策略方面,可能比不上,但它立足于这个行业深耕,影响力非常大。

如何体现这种影响力?打个比方,如果一家龙抄手关门歇业了,对于成都餐饮市场的震动,必然大于任意一家火锅店的倒闭。

“即使亏损也要开下去,老字号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不能随时掉头,我们要扛起’美食之都’的旗。”说来有些无奈。

当然,市场是残酷的,不进则退,他也会看网上的评价,接受批评。

“所以50年前的水饺跟今天一样吗?”被问及此,这位资深人士表示,其实老字号的品种没有变,正宗做法也没有变,“变了的,是技术的参差不齐,滥竽充数的很多,供应量也不可同日而语,完全手工不可能。”

老字号如何与时俱进、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是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这样的进化、顺应,也许一些老字号,就会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一座城市,除了标志性建筑,还应该有这些散落在民间的餐饮店。”这位资深人士不无忧虑。

的确,如何留住这些原汁原味的成都味道,考验着从业者,也考验着城市智慧。不久前,成都提出回归人本逻辑,让人看到一个城市的作为和前景。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本文来自微信公号:城市进化论 每经记者余蕊均每经编辑杨欢 编者按 我们的城市“长得越来越像”,但是我们不喜欢“长得越来越像”的城市。 在很大程度上,城市“长得越来越像”,作为传统城镇化模式的产物,满足的是过去工业化推动城镇化阶段,粗放的城市生活需求。 但今天,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进入了新时代,城市生活需求也进入了新时代。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长得越来越像”的城市,其实就是城市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体现,满足不了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满足城市居民的美好生活需求,需要城市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需要高品质、高质量的购物、娱乐和饮食等消费产业供给——这其实就是成都“休闲之都”招牌升华之道的答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放到城市身上,同样适用。 不久前,文化学者葛剑雄在成都参与一场论坛时讲到自己第一次去美国时,在当地发现四川的辣椒酱让他觉得特别新奇,而现在辣椒酱在外国已经很普遍了,想吃就能吃到。 不仅如此,今天上海、纽约流行什么,如果能被大家接受,也会很快在成都流行起来。葛剑雄说,现在已经很难单纯地靠衣食住行来保持地域文化特色了。 的确,相似的写字楼、一样的快餐店、就连仿古建筑都是相同的风格……当摆在我们面前的城市“长”得越来越像,过去那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辨识度在逐渐褪去。 但这是一个个性越来越鲜明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选择越来越多样的时代,美好生活的含义在变迁,人们需要的可不是“长得越来越像”的城市——这正是许多中国城市在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作为千年商都,“商埠繁荣”一直是成都的骄傲;作为“天府之国”,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休闲宜居广受称赞。但随着城市的扩张、产业的提升,成都的这种骄傲与美誉,也在面临新的挑战,并引发有识之士的警觉和忧虑:如何保持消费中心地位并继续扩大影响力?“休闲之都”的招牌是否还那么熠熠生辉? 城市,为美好生活而生,居住在此、工作在此的人的感受,不可忽视。如今,随着时移势迁,成都“天府之国”“休闲之都”的招牌如何争取更大提升空间?又有哪些升华之道? 只有一个春熙路,够吗? 春熙路张建摄影 大家都知道成都人爱耍也爱买,大小“玩家”纷纷押宝成都商业市场。不过,有战争就有输赢,有人笑也有人哭。 香港人侯迅是那个“笑”的人。作为九龙仓中国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营运),她经手的成都IFS,自2014年1月开业以来,迅速成为成都的商业地标。外界也热衷于通过这一切口,观察成都的消费力,尽管2017年的经营数据还未公布,但从2016年来看,其以38.5亿元的成绩“领跑”。 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地消费,成都IFS的诀窍在于“高端”。与之隔街相望的远洋太古里,同样是聚焦“高端”、人气颇旺的商业体,其与千年古刹大慈寺的相辅相成,更是远近闻名。 二者的共同作用,让百年春熙焕发了活力,以IFS和太古里为代表的“大春熙”商圈,成为中西部地区高端商业的标志,在全国已然具备影响力。 侯迅此前在接受城叔采访时曾表示,IFS的经营之道,一是在于地段非常好,在成都的中心地区,“这对做好的商业来说非常重要”,其二,作为商业综合体,为大家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生活方式,并且是具有“国际化水准的”。 不过,除了这两个“代表”,部分商业体却很少能体会到那种“人满为患”的感觉,心里总是“空落落”的。究竟是地段的过?还是方式的错? 太古里张建摄影 作为成都城市发展的重点,城南可谓商业云集、商家必争,茂业系掌门黄茂如本想在这块区域抢占先机,但位于天府大道北段28号的茂业中心,自2009年宣布“建设规划约34.16万平方米的商业体”至今,仍未兑现。 茂业商业(600828)2017年半年报显示,这一计划投入4.28亿的项目,截至当年6月30日已投入3.45亿元,尽管已“竣工验收投入使用”,但收益方面只写明上半年“租金及停车场收入147万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该区域存在大量类似商业体,同质化严重,而其所在商圈人气又远远未跟上,所以才陷入了这样的尴尬境地。 尴尬不止如此。一个直观感受是,目前仍在开门迎客的商业体多已沦为“饭店”,排队等吃饭的人总多过买东西的人。就连去年才开业、定位高端的银泰In99也未能幸免。 是成都的消费力不够吗?显然不是。作为中国奢侈品、豪车、零售等名副其实的“第四城”,成都的消费能力毋庸置疑。问题是—— “繁华商业”,只有一个春熙路商圈,够吗? 除了王者荣耀,还能耍什么? 如果说商业零售的难题在于提高品质、走向高端,文化服务的问题则是有效供给不足。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什么选择空间。 根据成都有关部门日前进行的问卷调查,在2010个调查样本中,有近半数的居民表示其所在村/社区长期开展的公共文化活动主要是坝坝舞,其次是文艺表演(29.17%)、棋牌活动(25.76%)、各类文化展览(22.81%)等,而文化艺术培训或讲座,占比仅为7.25%。 虽然这样的数据并非绝对严谨,但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引起“休闲之都”的反思,除了跳跳坝坝舞、打打小麻将,成都人的“日常”还能是些什么?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王者荣耀”无疑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游戏:朋友聚会少不了埋头组队“开黑”;公交车上能听到“稳住,我们能赢”的呼唤;家长群里则充满了对“王者农药”的忧虑…… 这款手游或深或浅地参与了成都人的生活,腾讯更多次被问到“为什么王者荣耀诞生在成都?”按照马化腾的说法,王者荣耀是成都团队创造的一个惊喜,是成都无意中送给腾讯的一个礼物。 但是,王者荣耀火爆,作为一种手游产品,也只是业余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还不能说是最能代表城市文化内涵的那一部分。那么,安逸的成都,还能为大家提供哪些具有现代特质的“耍法”? 从地标上来说,位于天府广场一侧的成都博物馆,正在成为一个火爆的“打卡地点”。 自2016年新馆开放以来,成博举行了包括“丝路之魂”“帝国夏宫”等多个大型展览。2017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举办的首个高规格、高品质艺术大展,引入了莫奈、毕加索、马蒂斯等大师的画作,在每日限流2万人的情况下,吸引观众约15万人次。 需求和供给,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需求的火爆,意味着供给的不足。当市民的高端文化需求已经水涨船高,供给还在另一个海平面,供需的剪刀差必然带来火爆的场面。 成都书店张建摄影 另一个例证是,成都日前凭借3463家书店被评为“2017中国书店之都”。 在这一轮实体书店的复兴中,成都走到了前列。哪怕是挤掉进去“只拍照不看书”的水分,猛增的数量背后,可以看到这座城市对阅读的需求、对文化的热爱。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在成都举办的演出活动有700多场,总演出场次近1700,演唱会、话剧、歌剧等愈发受到青睐,融入普通市民的生活。 去年,一场预售开票仅4分钟就售罄的张学友演唱会再次引发业界对成都票仓的期待,一方面是普通人对优质歌手的喜爱,却也恰恰反映出优质演唱会在成都的供应不足。不少年轻人都遇到过打飞的去北上广甚至境外看演唱会的情况。 优质歌剧也是如此,城叔一个音乐剧迷朋友就曾疑惑,在成都看歌剧/舞剧总会现场爆满,但这两年举办中国巡演几部重头歌剧,比如莫扎特著名歌剧《魔笛》(ZauberFlute)和百老汇著名音乐剧《魔法坏女巫》(Wicked)仍然止步于成都,有时为了一部歌剧可能还需要专程去重庆。 应该说,成都人的休闲方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要“有”。当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城市理应让更多的文化生活变得“触手可及”,让那些高雅消费从“殿堂”走到“民间”。 如果不吃火锅串串,还能吃什么? 当然,无论城市如何发展,“吃”始终是生之为人的原始需求。在这个被称为“美食之都”的地方,成都人更把“会吃”这件事看成是“懂生活”的表现。 问题在于,吃什么? “火锅还是串串?”北京人小张去年第二次到成都旅游,在被问到“吃什么”这个世纪难题时,选项始终非此即彼,他的理由非常简单,“来了还不得吃个正宗火锅啊?” 在他看来,火锅串串并没有本质区别,“都辣”,而所谓“正宗”,无非是好吃就行。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近一年来,在人流聚集的“大春熙”商圈,形形色色的火锅店接连开张,据食药监部门统计,截至2017年4月底备案的火锅店就已达58家。当然,串串也毫不逊色,在成都街头随便走一走总能遇到。 面对火锅串串的迅速扩张,以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为代表的老字号们,感受到了压力。尤其是当如今餐饮市场上的“明星”“网红”不少是外来者时,经过近百年历史沉淀的这些“成都味道”,地位在动摇。 在一位从事成都餐饮业近40年的管理人员看来,老字号的“老”,既有它的好处,同样有它的包袱。 他在接受城叔采访时表示,和现在好的餐饮企业相比,老字号在现代管理经验、营销策略方面,可能比不上,但它立足于这个行业深耕,影响力非常大。 如何体现这种影响力?打个比方,如果一家龙抄手关门歇业了,对于成都餐饮市场的震动,必然大于任意一家火锅店的倒闭。 “即使亏损也要开下去,老字号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不能随时掉头,我们要扛起’美食之都’的旗。”说来有些无奈。 当然,市场是残酷的,不进则退,他也会看网上的评价,接受批评。 “所以50年前的水饺跟今天一样吗?”被问及此,这位资深人士表示,其实老字号的品种没有变,正宗做法也没有变,“变了的,是技术的参差不齐,滥竽充数的很多,供应量也不可同日而语,完全手工不可能。” 老字号如何与时俱进、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是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这样的进化、顺应,也许一些老字号,就会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一座城市,除了标志性建筑,还应该有这些散落在民间的餐饮店。”这位资深人士不无忧虑。 的确,如何留住这些原汁原味的成都味道,考验着从业者,也考验着城市智慧。不久前,成都提出回归人本逻辑,让人看到一个城市的作为和前景。
成都 休闲之都 美好生活需求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