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张敬伟:美国想大建基础设施 光“不差钱”恐还不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1-03 00:19:38

张敬伟

2017年底,特朗普签署税改法案,这成为了他最重要的政绩之一。现在特朗普又要开始启动让美国重新伟大的大规模基础设施计划。

特朗普希望本月公布他的这一计划。这一计划虽然现在还很模糊,但是从其竞选时提出的想法可以看出轮廓。即联邦政府投入2000亿美元,以此拉动地方和企业8000亿美元的资金。这个万亿美元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属于特朗普的10年规划。

计划似乎有些不切实际,一方面是投入的资金不多,另一方面是时间拉得有些长。很有可能特朗普完成了两个任期,他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也未收官。

但是评价特朗普的政策,还真不能想当然。他的“限穆令”和减税计划,从竞选时期到入主白宫后,遭遇到的不是冷嘲热讽就是一片反对。但这些充满争议或者不大现实的政策现在几乎都变成了现实。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特朗普或许存有不为政治圈所称道的商人习气,他也是有着坚定信念的美国总统。减税法案在“美国优先”的宣示下得到了美国政治圈的支持。减税法案签署之后,立刻提起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算是趁热打铁,也是特朗普再次兑现其竞选承诺。

特朗普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何为美国再次伟大?这其实并非乌托邦,而是有着历史的经验可以回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甚至在二战之前,美国经济实力已经是全球第一。那时的美国秉承的是孤立主义,在大西洋的对岸享受着自给自足、地大物博的大国梦想。彼时的美国,在铁路、公路、桥梁、工厂诸方面都比绝大多数国家要好。

现在的美国,虽然还是全球最强的超级大国,基础设施很完备,但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尤其是铁路、公路等最基础的建设,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和新兴市场国家相比,已经差了很多。譬如美国的铁路,和中国的高铁相比,堪称天壤之别。在制造业方面,美国的传统制造业已经步入夕阳,美国的高科技企业,虽然总部在美国,但是制造工厂却分布在全球。美国实体经济面临着空心化的危机,虚拟经济控制不好则会变成危机导火索。

而放弃孤立主义追求全球化的结果是美国赢得了全球领导者的地位,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客观而言,即使不是特朗普入主白宫,美国的全球化战略恐怕也会回撤。事实上,奥巴马时代已经开始从中东战略回撤,重点实施重回亚洲战略。这一方面说明美国实力在衰落,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美国到了涵养内功的历史时刻。

特朗普的国家战略从外向到内向,属于急转弯,这让世界和盟友不大适应。但唯此才能让美国集中精力去强化内功。“限穆令”也好、放弃TPP和巴黎协定也罢,以及向盟友讨安保费、向贸易伙伴施加压力等,其实都基于两个目的——一是堵住外部风险输入美国,二是将美国付出的责任和代价找补回来。

通过减税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然后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家基础设施水平,让路、桥都焕然一新,既拉动经济增长,也提振就业水平。

特朗普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最起码他抓住了保守派、蓝领阶层和传统制造业者的心。基于美国基础设施的陈旧,特朗普实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即使在一贯反对他的主流媒体那里,也能引起一定的共鸣。

不过,特朗普的这一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关键还是在国会。从税改法案看,民主党已经下定决心和特朗普唱对台戏。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由计划变法案,还要在国会闯关。糟糕的是,共和党在参议院又少一人,特朗普必须要获得民主党的支持才行。但从民主党在税改法案上的态度看,和特朗普“逢奥必反”的立场一样坚决。

即使没有国会掣肘,减税计划+基建计划的模式也有不少问题。前者带来的财政赤字增加和后者需要的财政支持之间的矛盾如何平衡?如何让地方和企业有激情和热情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

美国政治体制和中国截然不同,中国可以集全国之力进行重点工程建设,美国恐怕不行。值得警惕的是,美国的基础设施不是缺少而是老旧,如果大拆大建,很可能造成浪费,而且也缺乏丰裕的资金支持;如果是修修补补,就失去了建设意义。

更重要的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既需要资金支持,更需要政策延续性。美国也许不缺钱,但是财政预算涉及复杂的政治博弈,要想投放到基础设施建设上,过程会很复杂,效果也很难预料。美国最缺的是政策延续性,特朗普已经将奥巴马时代的内政外交颠覆殆尽,特朗普时代的政策又能延续多久呢?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