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自贸试验区OUT了吗?NO!自由贸易港只为开放创新继续探路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2-19 13:50:38

12月16日,第四届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聚焦“自由贸易港经验比较与政策创新”,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认为,从目前来看,自由贸易港是自贸试验区的一部分。未来是否要进行港区一体,那是将来的事情。他个人判断,自由贸易港将有1.0、2.0、3.0等版本。而在初期,自由贸易港还是会围绕贸易功能,集中在贸易高度的便利化和一定程度的自由化。

每经编辑 邱德坤    

Wechatimg12.thumb_head

每经记者 邱德坤 广州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杨欢

当下,自贸试验区需要突围。

随着自贸试验区“1+3+7”雁阵模式形成,如何更加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各方瞩目。

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是明确方向。

为什么要建设自由贸易港?建设自由贸易港如何借鉴香港经验?如何看待自由贸易港与自贸试验区的关系……12月16日,第四届中山大学自贸区高端论坛,聚焦“自由贸易港经验比较与政策创新”,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参加了论坛,倾听了这些答案。

突破瓶颈

在自贸试验区之后,为何还要建设自由贸易港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指出,自贸试验区进入深水区,贸易便利化与金融创新进一步深化出现困难。

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在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方面,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中山大学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教授李善民认为,各种类型的特殊经济区,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其改革探索,政策红利逐步减弱,制度创新的边际效应递减。

当前,中国的国家级特殊经济区包括:经济特区7个、国家级新区17个、自贸试验区11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2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9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45个。

同时,自贸试验区在深化改革上存在问题。李善民说,“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步伐迈出不够大”。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连续两年发布了制度创新指数,虽然每年的指数都在上升,但是改革的步伐在放慢,深层次的改革措施少有触及。

李善民还提到,自贸试验区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方面不足。金融对外开放较难,一些服务业存在“大门开、小门关”的现象,特别是在医疗、教育和建筑设计等领域,面临各种阻碍较多,限制了高端要素聚集。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可以满足深度对外开放的新制度需求。”李善民认为,中国要建设的自由贸易港,绝不仅仅是基于港口贸易便利化自由化,而是围绕投资、金融、法治和新兴要素便利流动开展的一系列的制度创新。通过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吸引全球的科技资源、人才和资本等。在一些新兴行业形成集聚效应,并通过高端人才,推动中国相对发展较为落后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步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香港启示

“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都是比较典型的自由港。”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11月10日的《人民日报》刊文指出。

那么作为世界上比较典型的自由贸易港之一,中国香港对内地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启示又在哪儿呢?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原主任、教授宋恩荣认为,香港经验对内地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启示在于,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不单只需要发展运输服务,亦需要发展与贸易有关的多种服务,包括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法律及商业服务。

这也体现出了香港的优势。宋恩荣介绍,香港是金融、贸易和航运三大中心,其优势在于其优质的服务业。香港的服务业在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全国,都居于领先地位。

例如,香港对全面零关税及贸易不设限制,便利及低成本的通关制度,完善的外资保障,不实行外汇管制及金融市场高度开放;成立公司的手续很快,最快可于一小时完成;完全开放的金融市场,企业在香港可自由兑换外汇及自由调动资金进出等。

此外,宋恩荣强调,自由贸易港的成功发展,需要保税区和市中心商业区的跨区全方位合作。即在市中心商业区的高端服务,需要与位于港口区域的运输及物流企业协作。

比如,与货物流通有直接关系的服务,包括物流、仓储、运输和展览等,可以在保税区内进行;与货物流通无直接关系的多种高端服务,包括金融、电讯、商业服务等,应该在市中心的商业区运作。

港区联动

值得注意的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并非要将自由贸易试验区抛弃。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陈波认为,自贸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的相同点是,两者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面向对外开放;以建立现代开放型营商环境为目标。

更重要的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陈波认为,自贸区对标一流开放标准(如美国的开放要求),自由贸易港对标国际最高开放标准(如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自贸试验区强调可复制、可推广,着重二线“渗透”,为全国性政策探索铺路,而自由贸易港强调一线放开,争夺全球的资本服务、货物和人才的汇聚地;自贸试验区着重“在岸”业务的开放,自由贸易港争取“离岸”业务的突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多位在自贸试验区从事一线工作的负责人认为,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能够为自贸试验区探路,起到率先引领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应关注自由贸易港与自贸试验区的港区联动。

“从目前来看,自由贸易港是自贸试验区的一部分”。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认为,未来是否要进行港区一体,那是将来的事情。他个人判断,自由贸易港将有1.0、2.0、3.0等版本。而在初期,自由贸易港还是会围绕贸易功能,集中在贸易高度的便利化和一定程度的自由化。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