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动向 | 世界第四大湾区怎么建,梁振英、陆克文、梁锦松这么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2017-11-19 19:51:14

11月18日,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4届全球年会在广州召开,梁振英、陆克文、梁锦松等政商界精英到场。梁振英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公布后,三地的工商、金融和专业界,有必要制定共同的行动纲领。同时,应该创造条件,让三地的工商、金融、专业界更频繁和更广泛地集体互访和交流。他说,“因为只有三地的企业界以及民众走在一起,才可以形成社会和经济活动,才可以用好规划,落实建设,完成目标。”

每经编辑 邱德坤     

Wechatimg17.thumb_head

每经记者 邱德坤 广州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杨欢

带动全球经济增长、引领技术变革、促成科技创新金融和产业集聚,这些重任都将由大湾区来承担。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其规划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话题讨论度与关注度不断升温。

11月18日,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4届全球年会(以下简称IFF全球年会)在广州召开,梁振英、陆克文、梁锦松、祝宪等政商界精英悉数到场。作为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交流和研究机构,IFF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今年年会的主题紧扣大湾区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条件已基本成熟,但基于该区域内存在“一国两制”的制度特点,其建设仍需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

金砖国家新发展银行副行长祝宪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既是为了促进港澳和珠三角各城市之间的融合,也应有一个重要的顶层设计,促进各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协作,避免内耗和重复建设。

“条件已基本成熟”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粤港澳之间的经济往来也日益密切。”——金砖国家新发展银行副行长祝宪

全球已有的大湾区包括,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第四大湾区,其概念的提出和建设“是中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11月18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在书面致辞中提到。

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其规划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2017年7月1号,《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其定位的重要性不言自愈。在IFF主席、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看来,中国经济的未来不光关系到中国,也影响全世界,对世界来说,过去五年的全球经济面临许多不利因素,美欧表现都不太好,世界经济需要新的增长级和动力源。而我们知道世界湾区经济可以提供这样的增长级和动力源,“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辐射亚太面向全球的重要支撑区”。

那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条件是否已经成熟呢?

祝宪认为,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粤港澳之间的经济往来也日益密切。
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11个城市,拥有6600万人口,生产总值达1.3万亿美元,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大湾区内的城市群也已具备了其他大湾区的一些共同特点:包括交通便利,拥有成熟配套的商品、金融和服务的交易中心和投融资平台,拥有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大量的人力资本,包括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聚集。

其中,在IFF全球年会上被各方多次提及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在基础设施上的建设成就。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11个城市,他们之间的庞大基础建设工程陆续完工,这是国外大湾区的城市之间所没有的。

与香港相关的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和莲塘/香园围口岸,这三项连接香港、澳门、和广东多个城市的口岸,在明年年底通车以后,将会大大降低来往的交通成本、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经贸合作将更为便利,促进新的经济增长。

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告诉记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连接,各城市的联通将减少城市之间的壁垒。

香港贡献:聚才和聚财

“香港要推动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聚才(财),聚人才跟聚钱财;而人才跟钱财,人才远比钱财重要。”——南丰集团行政总裁、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条件成熟,离不开港澳,祝宪说,“尤其是香港作为一个独特经济体所带来的支持和帮助。”

香港对大湾区建设最重要的两个贡献究竟是什么?答案是,聚才和聚财。

梁锦松在现场阐述了香港建设大湾区最重要的两个贡献:

第一个是培养和吸引全球的人才。首先,香港在制度上是很多国外的人才喜欢的,例如法治、低税等;其次,香港的生活方式是国际化、多元化的,无论是教育还是医疗都十分便利。因此,香港在未来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可以作为一个国际人才聚集的中心为国家做贡献。

第二个贡献就是金融,香港是功能全球化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有人民币国际化,还有两个资金池,一个国内的,一个国外的,怎么样融通,怎么风险管理,这是香港做金融中心最好的机会之一。

主要课题:融合和分工

“如何在香港、澳门和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广东城市之间,在符合一国两制的前提下,促进他们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通,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主要课题。”——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

梁锦松也同样指出了问题。“目前大湾区的建设实际上是分隔的,很多方面,包括市场、资金、人才方面的流动都没有完全打通,”他说,“所以将来想要真正成为世界上一个伟大的湾区经济的话,必须要打破分隔,必须要一体化,当然这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

事实上,这是大湾区建设的一个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内11个城市之前的关系和其他国家的湾区城市并不相同。

梁振英说,“如何在香港、澳门和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广东城市之间,在符合一国两制的前提下,促进他们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通,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主要课题。”

而在祝宪看来,作为城市群的大湾区建设,非常重要的内在条件是如何融合和分工。以科技创新方面为例,香港有着完备的科研基础设施和成熟的资本市场,而深圳在打造中国的硅谷,广州计划打造国际创新枢纽,这就需要差异化的顶层设计,使得分工竞争能够有序进行。

这种融合实际上会促成双赢的局面。夏乐向记者表示,香港重视创新,但市场太小。虽然有很多高校优势,也应该与内地市场对接,这本身也是创新。

梁锦松也认为,作为人才中心跟金融中心,香港应该跟周边的地区,特别是深圳、广州等合作,发展以下行业:生物科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光有顶层设计还不够,还应有底层的流动。梁振英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公布后,三地的工商、金融和专业界,有必要制定共同的行动纲领。

“同时,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三地的工商、金融、专业界更频繁和更广泛地集体互访和交流。”他说,“因为只有三地的企业界以及民众走在一起,才可以形成社会和经济活动,才可以用好规划,落实建设,完成目标。”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粤港澳大湾区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