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一部纪录电影被“捡漏”赚了5700万,资本看中纪录片跨界“钱”景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1-05 16:46:57

纪录片作为影视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在当今这一全球跨传播的时代,在国家提高文化软势力的战略背景下,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在相关政策和资金的主推下,中国纪录片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今年,一家并非做纪录片的公司“捡漏”一部纪录电影利润高达5700万元!那么,在影视作品类别中相对小众的纪录片,会成为下一个爆款吗?

每经编辑 盖源源    

每经影视记者 盖源源 实习生 张玉路

每经编辑 杜蔚

昨日(11月4日),历时3天的2017(第十四届)四川电视节圆满落幕,各项交易活动达成意向性协议金额36.58亿元,较上届增长8.2%。除了每年电视节的重头戏电视剧交易外,纪录片日渐升高的地位也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其实,不管是在国内或是国外,纪录片都很难摆脱小众的态势。即使在有着成熟产业环境的国外,运作纪录片的主体也仍旧是国家公共电视台。然而在中国,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就在不久前,曾制作过《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的陈晓卿出走央视、自立家门(点击看全文《拍出广告盈利过亿的纪录片、从工作28年的央视离职……他的勇气竟来自于马化腾?》)。而投资他的,正是腾讯系的公司。

纪录片正在成为资本追逐的目标,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今年一家并非做纪录片的公司“捡漏”一部纪录电影利润高达5700万元!那么,在影视作品类别中相对小众的纪录片,会成为下一个爆款吗?在“金熊猫”国际纪录片传媒制作人论坛上,数位国内顶尖纪录片制作人详尽剖析了纪录片的“钱”景。

▲高晓蒙发表“我的时代和我”主题演讲(每经影视摄影)

挤进卫视黄金时段 难挣钱的纪录片火起来了

“昨天晚上我睡得很晚,做什么事情了呢?本来想打开电视催眠一下,结果换频道换来换去换到央视播放的新疆节目,看得我都想买一个烤箱回去自己做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在本届四川电视节论坛上分享了新近发生的经历,他谈到的正是纪录片的魅力。

纪录片作为影视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在当今这一全球跨传播的时代,在国家提高文化软势力的战略背景下,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在相关政策和资金的主推下,中国纪录片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7》,2016年全国纪录片年生产总收入为34.7亿元,总产值超过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5%和12%。

不仅如此,高长力还特别提到纪录片的夏天已经来临,“这两年纪录片创作进入了一个高峰,有一句话说‘夏天到了’,它跟我们这个时代一样温度很高。”高长力表示,纪录片炙手可热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纪录片杀入了卫视的黄金时段,“过去的卫视的黄金时段都是被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所垄断,但是这两年我们发现包括前五的卫视黄金时段都播了纪录片,而且收视率很高。”第二个标志是现实题材纪录片,讲述中国奋斗的作品层出不穷,这个成为中国人梦想最好的释解。

▲纪录片论坛案例分析(每经影视摄影)

当然,收视率高并非推动纪录片市场红火的绝对理由。过去,高收视率的纪录片亏钱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如果亏钱,除了国家之外的资本怎么会进入这个行业呢?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张延利说:“在目前传统大环境下,传统机构的决策流程资金方面都受到了很多规矩的束缚。但对于新兴媒体机构,现场就可以做决策。”

张延利所说的新兴媒体机构,指的是像“二更”这样的在线视频机构。在线视频市场609亿元的规模所能带来的商业资源,让越来越多的资本看到了难挣钱的纪录片挣大钱的可能。

高晓蒙的忧虑 利润5700万的纪录电影被“捡漏”

对于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多堂”)的总经理高晓蒙而言,纪录片的夏天来临,同样意味着诸多的忧虑。三多堂是中国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纪录片公司(430667),公司创作的历史人文类纪录片营销全球,制作的《大国崛起》《汉字五千年》《唐之韵》《走向海洋》等作品,摘得了中国纪录片界所有的最高奖项。

▲《大国崛起》豆瓣评分8.7分(豆瓣/图)

然而,在纪录片行业摸爬滚打了20年的高晓蒙,仍为自己今年错过了电影《二十二》而后悔不迭。后悔的不只是他,可能还有整个纪录片界。高晓蒙说,总投资宣发成本500万元的《二十二》,撬动了1.7亿元票房,“这个片子制作方大概可以分到36%的额度,约6200万元,6200万元减去成本是5700万元(利润),这里边还没有算政府的奖励补贴,没有算二轮发行,将来资料发行的价值。”

这部纪录电影高票房的背后,是整个纪录片市场的复苏。但是纪录电影《二十二》的投资方,不是一个做纪录片的公司,而是一个做电视剧的公司。

“我真是很惭愧。一直强调纪录片的历史价值,结果被一个搞电视剧的人捡了2017年或许是目前中国纪录片行业最大的漏。” 高晓蒙把那些站在纪录片门外的人都称作为“狼”,形容纪录片人是“羊”。

▲论坛上关于纪录电影《二十二》的讨论(每经影视摄影)

在纪录片行业多年,选题把握上甚至不如外行人,这对资深纪录片制作人而言是难以接受的。而资深纪录片制作人,如若没有对当下社会人心理的精准把握,慢慢的可能连已有的优势都会保不住。忧虑的纪录片制作人还不只高晓蒙,曾制作过《纪录片编辑室》的上海纪实频道总监干超,在论坛上坦言这两年压力比较大。他说,未来的纪录片应该年轻化,但他同时表示年轻人对世界探寻的深度已经超出他们这代人的揣测,这给他们在选题上的把握带来了不确定性。

不仅如此,干超还表达了对纪录片商业化的忧虑,“纪录片将来资本那么疯狂,大家失去自己的定力,以后制作时,会不会就很少把钱花在原创和思考上?”

纪录片第一股三多堂,2016年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0万元,但扣非后净利润为102.8万元,其中计入当期的政府补助为154.4万元;2015年公司的主营业务亏损33.8万元,依靠营业外收入126.2万元(注:其中计入当期的政府补助为125.4万元),2015年度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才录得正数,为65.9万元。看得出,政府补助扶持对纪录片公司的经营发展仍颇为重要。

而进入2017年以来,纪录片市场开始变得红火,又为三多堂带来了更多的竞争者。2017年上半年,三多堂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6.2万元,公司表示,由于制作的影视节目,尤其是大型纪录片的承制具有周期长、制作进度非均匀等特点,大型节目的制作进度及交付情况对公司的经营成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上半年多数项目无法确认收入的情况下,公司的净利润呈现亏损。

资本进入纪录片的跨界“钱”景

2017年播出的纪录片《茶界中国》,是由行业外的人完成的项目。而《茶界中国》不仅有纪录片,还有从属于品牌之下的茶。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张延利这样评价《茶界中国》:“行业外的人带来了纪录片领域的新思路。我们想的是拍一个纪录片卖多少版权,但他想的是我免费卖版权,你们会给我的品牌扩大传播。”

▲《茶界中国》剧照(豆瓣/图)

张延利在论坛山还提及到了《西泠印社》的纪录片项目。他在论坛上介绍这个项目时,话剧、剧情版院线电影、电视文化综艺等等跨界产品赫然在列。

跨界会成为纪录片未来的方向吗?三多堂的高晓蒙说:“纪录片的价值不一定是自己这部片子产生商业回报,而是它的延伸产生的商业回报。”高晓蒙认为传统纪录片的引领模式非常单一,但如果跨界的模式出来了,也许行业还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他同时也表示:“纪录片的纪事能力是跨界的本钱。招商时,别人看中的始终是纪录片所表达的价值观,表达的思想。如果纪录片人离开立身的东西,而不能在价值观、启蒙价值上有所发挥的话,是真正愧对这个时代的。如果这样,门外的‘野蛮人’也会迅速把我们替代。”

纪录片论坛的资深人士们都有着这样的共识,不论小众的纪录片会不会成为爆款,它的意义始终在于让人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让人们有所思、有所悟。正如陈晓卿的继任者、现任央视纪录片频道总监梁红所说:“纪录片本身是很正规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有商业。只要把纪录片本身做好,就会产生最大的价值。”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纪录片 纪录电影 《二十二》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