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文化评论

每经网首页 > 新文化评论 > 正文

当昂贵的科幻片遇上高贵的科幻片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1-03 12:31:32

长久以来,“昂贵”和“高贵”一直是拍科幻电影的两支路数。今天开画的《雷神3》追求的是昂贵的科幻电影,这个路数来自法国导演乔治·梅里爱。而上周热映的《银翼杀手2049》不以“当个有钱人”为理想,犯不着跟观众讲未来多美好,不用昂贵预算,也不用在电影里炫富,这种科幻电影的路数来源于德国导演弗里茨·朗。前一种科幻电影好在昂贵,它是优质的商品;后一种科幻电影好在高贵,它是伟大的艺术……

每经编辑 王礼迪    

每经影视实习记者 王礼迪

每经编辑 杜蔚

上周《银翼杀手2049》上映,不管是豆瓣网友赞誉一片,还是猫眼网友批评一片,反正票房是扑街了。这周《雷神3:诸神黄昏》上映,这或许是部能让豆瓣、猫眼网友都满意的作品,票房也会大卖。

▲截至11311时许,《银翼杀手2049》内地票房6850万元(CBO中国票房/图)

两部都是“好”电影,稍有不同之处在于,一部是好在昂贵,一部好在高贵。

长久以来,昂贵和高贵,一直是拍科幻电影的两支路数。

《雷神3》追求的是昂贵的科幻电影,这个路数来自法国。

▲《雷神3》剧照(豆瓣电影/图)

1902年,法国导演乔治·梅里爱拍摄了《月球旅行记》,电影讲一队科学家用一门大炮把自己发射上了月球,在月球上和外星怪物展开了一场大战。这部电影首次把观众的眼睛带到地球之外。

梅里爱原本是个魔术师,有着丰富的魔术表演经验,他很清楚怎么引起观众好奇,怎么制造好奇。最早的电影技术,比如停机再拍、二次曝光、快慢动作、叠化,都是在他这里成熟起来的。

但他的电影与众不同的根源,还是因为他用8万法郎,在自己美丽的庄园建筑了摄影场。别人电影曝光粗糙,它的电影曝光均匀;别人电影的场景单一,它的电影场景丰富;别人电影的美术简陋,它的电影美术精致。

梅里爱的电影天才毋庸置疑,他把金钱用对了地方,造出了观众没见过的东西。

▲梅里爱执导《月球旅行记》经典剧照(豆瓣电影/图)

彼时的法国电影还不是文艺片的代表,比现在的好莱坞要商业得多。后来的电影学家评价梅里爱,连“故事”的资格都不给他,把他的电影划在了“吸引力电影”的范畴。

梅里爱当然是伟大的,他成功抓住了“吸引力”最核心的东西——观众的眼球最容易总是被“看起来很贵”的东西吸引,正如人们钟爱珍珠、金子、钻石的闪光。

二战把欧洲打成了一片废墟,没人能用这个路数拍电影了。但美国成了战后最有钱的国家,这个诀窍好莱坞用了,还靠它赚了大钱。我们每每谈论七十年代的《星球大战》、九十年代的《侏罗纪公园》,新世纪的《阿凡达》,焦点永远都在花了多少预算、用了什么高档摄影机、发明了什么电脑技术。

这些电影自己也在有意无意地透露着自己的富有,比如宇宙战舰多少钱、克隆恐龙多少钱、制造阿凡达分身多少钱……炫富的境界在于,不仅告诉你东西有多贵,还要告诉你贵的东西有多厉害,所以这些电影还要没完没了的展示战舰破坏力、恐龙凶残、阿凡达健硕……

看这些电影,观众记不得外星生活的艰苦、公司老板的愚昧、人类贪婪的讨厌。他们走出影院,惦记的还是未来世界的美好愿景——飞船、恐龙、阿凡达——未来是个乌托邦,大家都是有钱人。于是观众对未来信心满满,可以开心生活。

而《银翼杀手2049》是另一种科幻电影,不以“当个有钱人”为理想,犯不着跟观众讲未来多美好,不用昂贵预算,也不用在电影里炫富。

这种科幻电影的路数来源于德国。1927年,弗里茨·朗执导的《大都会》在德国上映,电影讲未来世界分为两个阶层:财阀建立了世界赖以运转的庞大机器,生活在富丽堂皇的摩天大厦;工人群居于黑暗的地下城,通过劳动运行机器并日夜维护。财阀的儿子爱上了工人女子,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由此开始。

▲《大都会》剧照(豆瓣电影/图)

影片把大量笔墨放在描述地下机械世界的黑暗、压抑、冷漠,给观众呈现了一个糟糕的未来。1932年弗里茨·朗又拍摄了一部犯罪片,片名原本为《杀人犯就在我们中间》,但他考虑到希特勒即将上台,为避灾祸,影片最后定名《M》。

没想到希特勒极为欣赏弗里茨·朗的电影,力邀他担任自己的御用导演。但弗里茨·朗自知天地将变,抗命流亡法国,德法开战前又远走好莱坞寻求发展。

然而,弗里茨·朗拍在美国的最后几年受尽各界排挤,二十年后又回到德国。

好莱坞时期的弗里茨·朗拍了不少好电影,没有一部科幻片。但从弗里茨·朗开始,另一种科幻电影诞生,它们是关于人类命运的寓言,思考“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二十世纪30~50年代,二战,二战结束。电影人们开始反思战争,试图从历史和当下寻找答案,现实主义电影盛行。科幻片经历了三十年的沉寂,没什么像样的作品。

结果找了三十年,答案还是缺一块,人们又把视线投向未来。二十世纪60~70年代,两个导演续上了弗里茨的脉,一个是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他拍了《2001太空漫游》;另一个是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他拍了《飞向太空》。

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科技感十足(豆瓣电影/图)

《2001太空漫游》有歌剧和人工智能,讲文明进化,《飞向太空》有回忆和外星生命,讲“人类需要人类”;前者因毫无人类情感而理性,后者因饱含人类之爱而动情。

在他们的电影里,万能的科技并未带来无尽财富,飞船、怪物看起来都不贵。影片大量的篇幅都在渲染城市的破败,宇宙的幽暗,人类的孤独,前途的渺茫。

因为只有当人类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才能告别种种诱惑的吸引;只有在孑然一身的时候,才会扪心自问“我是谁”,并迫切需要这个问题的答案。

通过这类电影,观众得以窥见一角生命的奥秘、宿命的缩影,观影后有着醍醐灌顶的通透,在回归现实后能多一份阔达心胸。这类电影也最常遭受观众指责,放弃描述未来世界的种种诱惑——未来成不了有钱人,这个事实太难接受。他们常常给出粗暴的评价:“看不懂”“没意思”。

▲《飞向太空》饱含人类之爱(豆瓣电影/图)

“看不懂”和“没意思”,用这两句批评世界上所有的大师和杰作,放之四海皆能所向睥睨,令人找不到反驳的话语。大师和杰作的命运让人同情。

有两种科幻电影,一种许诺科技会让穷人成为富人,给我们心满意足的幻想;一种警示科技应该让人成为人,给我们发人深省的质询。幸好有两种。

两种都很好。

前一种科幻电影好在昂贵,它是优质的商品;后一种科幻电影好在高贵,它是伟大的艺术。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科幻片 乔治·梅里爱 弗里茨·朗 《雷神3》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