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首页公司

每经网首页 > 首页公司 > 正文

康得新董事长钟玉:境界决定追求 创新引领突破

2017-10-17 15:50:24

9月25日,在北京展览馆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文化部展区重点展示的项目“数字故宫”吸引一大批参观者的目光。

“数字故宫”项目是由康得新提供的6块98寸电容式触控屏,组成一面长7米、高4米的互动触控“多宝阁”,实现人与文物的互动。

这是康得新又一次创新的例证,康得新董事长钟玉表示,未来康得新将持续通过科技与文化的“跨界融合”,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当人们在“数字故宫”前驻足,欣赏中华文化的璀璨与辉煌时,很少有人知道29年的康得新也曾经被“毁约”。

康得新在1998年,与当时全球领先的预涂膜生产商美国GBC公司签订了合资协定,决定共同开发中国市场。3年后,GBC不但没有投资,还撕毁了合作协议,宣布将生产线设在韩国。2009年,GBC被印度COSMO公司收购,而康得新却在2010年宣布上市。

资本路上无坦途,而康得新在掌舵者钟玉的带领下,2010年走入资本市场并在新材料行业趟出了一条亮眼的探索之路,6年40倍的利润增长让业界瞩目。一路披荆斩棘,一次次登上新的巅峰。

近日,媒体专访了康得新董事长钟玉。这位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企业家回忆起自己的经历依然怀有无限的激情。

“商海征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钟玉多年以来总结的经验,他对媒体表示,康得新在多年来也深谙创新无止境,坚持技术方面的持续创新。

而29年来坚持的创新精神现在又被钟玉赋予了新的内涵,他说,“康得新这么多年能够持续创新,根源是一种境界,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有什么样的追求,为振兴民族经济干点事儿,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曾被外界称为科学家、军人、企业家的钟玉,从1988年下海至今依然感觉如履薄冰,他表示,康得新的最终目标是在5-10年打造基于先进高分子材料的世界级生态平台,而多年来推动康得新不断创新的重要因素,还源于钟玉谦卑的“归零心态”和“别人做的我不做,别人做得好的我更不做,我做的是别人没有的,我做了就不让别人上的”理念。

商海征战如逆水行舟 颠覆性、持续性创新引领未来

媒体:今年8月8日,康得新入选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年度榜单,以48.5%的创新溢价名列全球47位。康得新在入选的6家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三,也是全球唯一入选的高分子材料公司。您认为这个奖项是否也彰显了康得新的创新精神?

钟玉:我认为康得新获得上述奖项,也有以下几点标志:一是标志着中国制造业正逐渐摆脱过去依靠资本推动和规模增长的低成本粗放型发展模式,正在走向中国创造,是中国制造业走向未来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是对康得新十六年来发展模式的高度肯定,公司始终以创新作为企业的最根本推动力;

三是康得新对于创新的坚持也是对国家倡导的相关创新理念和政策的有力践行。

媒体:创新显然也不是一个新词,康得新有自身怎样的独到之处,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钟玉:创新是当今时代最根本的一个主题,康得新从2001成立到现在经历了十六年的发展,从2010年上市时20多亿市值到当前接近800亿元市值一路成长起来,康得新最核心的竞争力和驱动力就是创新,一直在做全方位和全面的创新,康得新的定位是科技创新型新材料公司,愿景是“打造基于先进高分子材料的世界级生态平台”,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对标国际材料巨头3M。

在技术方面进行颠覆性的创新是康得新多年的经验,改进性创新只能使企业有所提升,却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而颠覆性创新才能赢得未来。

29年前下海我就给自己定了经营理念,“别人做的我不做,别人做好了我不做,我做的别人做不了,我做的别人追不上,”保持一路小跑,从一个创新走向另一个创新。

彼时,作为一个初创的民企,我们缺乏资源、资本、实力,很难复制别人的成功, 只能通过创新另辟蹊径,去一个“冷门”行业,成为行业龙头。因而,康得新从一开始发展就制定了自己去做颠覆性创新的道路。

实际上,在很多年以后,我看到德国著名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出版的《隐形冠军:来自全球500 家不为人知的优秀企业的启示》,也发现书中的很多案例和康得集团的发展很相似。

我看到这本书大概是1998年,也是康得集团成立十年以后,而这本书几乎是对康得成功之路的一个描述,所以说人们经常讲句话:成功的企业的道路都是相似的。

德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恰恰是依靠技术创新独辟蹊径,在整个行业成为领导者,从而赢得未来。我钦佩德国企业的精耕细作和工匠精神,即便是汽车上一个分类的卡子,也要做到最好的刚性、弹性、密封性。

媒体:颠覆性创新的理念为康得新的具体运行带来哪些突破?

钟玉:我们的第一个产品预涂膜,就成为中国预涂材料行业的开创者和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然后成为中国行业的龙头,继而成为全球的领导者。

随后,我们在2011年涉足光学膜的时候,受到国外的技术封锁,中国还不具备技术能力,而最大的光学膜市场又在中国。康得新再一次通过颠覆性创新,一举建成了全球规模领先的光学膜产业集群,当时资本市场中也有人对这个项目发出怀疑的声音,而现在我们已经成为全球规模领先的光学膜企业,并与三星、LG等国内外一线厂商在多个应用领域实现合作开发。

光学膜之后我们走向碳纤维,通过合资及参股的方式,与康得集团联手成功完成了新能源汽车碳纤维车体及部件产业生态平台的布局,实现T700以上级别高性能碳纤维丝的规模量产,改写中国以T300低端产品为主的产业格局。一期年产5000吨原丝、1700吨碳丝的生产线已于2016年建成投产,可稳定量产T700、T800、T900、T1000、T1100级别的高性能碳纤维材料,良品率达到97.5%,打破高性能碳纤维的国际垄断,可满足民用航空、高端工业对高性能碳纤维的需求。康得复材项目将成为全球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生产企业。

眼下,我们又在裸眼3D方面站在行业的“潮头”。通过7年的持续打造以及在技术层面的持续提升,即将与三星等国内外企业合作,携手引领全球的视觉革命。

此外,我们还通过光学材料延伸开发了柔性材料和大屏触控等前沿材料产品。

媒体:颠覆性的创新使得康得新在多个领域获得突破,而在市场竞日益激烈的当下,康得新怎样保证自身的龙头地位?

钟玉:商海征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康得新在多年来也深谙创新无止境,坚持技术方面的持续创新。研究出自身的产品仅是第一步,只有通过不断改进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才能保持住自身领先的市场占有率。

媒体:持续和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让康得新在多个领域一路领跑,除了这两个方面的创新,还有哪些必不可少的要素呢?

钟玉:我认为主要有几个关键词,一是前瞻性布局,必须要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判,做到“看在眼里、吃在嘴里、拿在手里”

二是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全球整合,包括人才、团队多方面的整合。通过全球化的资源整合及技术的整合,实现这种跨越式的发展。

三是研发体系,这也是康得新追寻颠覆性创新和前瞻性布局的最根本的保证。康得新从预涂膜到光学膜,从材料平台到生态平台,康得新也从一家材料企业蜕变为拥有四大事业群、30余家子公司、在8个国家拥有9大研发中心、营销网络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时代浪潮推动商业模式变革 持股计划调动员工积极性

媒体:从预涂膜、光学膜、碳纤维、到现在裸眼3D,康得新不仅突破一个个新的行业,还在产品的更新迭代方面有着较快的速度,这其中的原因是?

钟玉:这体现在康得新经营上的创新,一是全产业链形成成本优势和技术整合优势,二是全系列产品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三是全球化,四是智能化,我们在廊坊建设的新能源车轻量化碳纤维部件的智能化无人工厂已经投产,宝马的大中华区总裁看了后,认为这是全球最先进的智能化工厂。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项的关键技术改进的时候,需要通过各个环节去攻克协调有很大的难度,康得新此前曾在一次研发中面临过这样的问题,但由于我们是全产业链的生产体现,后来通过反复研究验证,改变了树脂的折射率就解决了。

这也是康得新一直做全系列的产品的原因,要牢记不要把自己做成产品公司,产品的淘汰也意味着公司的淘汰,应该做技术公司,通过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提升和应用,开发各个领域的新产品。唯有这样,企业才可能“东方不亮西方亮”,才可能长治久安。

媒体:当今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之下,康得新的“微笑曲线”商业模式备受关注,这也是创新的体现之一吗?

钟玉:信息经济的今天,所有企业的经营已经从以传统制造为中心逐步走向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商业模式的变革,简单而言,就像从集市到超市的演变,超市扮演总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

而中国制造业也从原来的以制造为核心变成以为市场为先导,逐渐走向智能化,定制化服务延伸,康得新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之下,主动与互联网结合,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打造“微笑曲线”。作为总体解决方案商,走向生态经营。微笑曲线一端是产品技术和创新,另一端是消费者需求,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两个高价值端,实现材料研发、产品研发到用户端的互动连接、共生发展”。

康得新2015年提出的这种商业模式创新,与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智造为基础,以服务为中心,打造生态价值体系”的内容高度契合。

康得新基于自身在新兴显示领域的材料和技术储备方面的优势,作为一个总体方案解决商延伸出更多的产品,如裸眼3D、大屏触控等,公司的互联网智能应用平台,打造了智能贩售终端、智慧娱乐、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一系列产品。我们现在每年产品的更新率还在不断提升,主动替代。

媒体:据了解,康得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战略,并多次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这是否也是创新的体现?

钟玉:这源于我们的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在信息经济的今天,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已经不再是资本,而是创新。

创新靠人,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并提高决策效率,当康得新产品走入多个行业和应用领域,逐步走向快速扩张期时,中国传统企业决策路径较长的金字塔式结构显然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康得新在2015年实行管理体制去中心化、扁平化,30家子公司九大事业部全部给他们充分的独立的经营权和决策权,每个事业部都是一个独立的产供销人财物的经营体,大大激发了团队的主动性及经营效率。通过这种方式,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今年上半年,700种产品有60%被替代。

此外,在我心中一直抱有“为民族振兴干成点事儿”的信念,这是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我认为21世纪该属于中华民族,康得新的目标就建成一个与国际市场和资本市场接轨的跨国的骨干持股的集团化企业。

早在十年前的2007年,康得新就创新性地把原始股权分享给员工,此后又进行了6次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目前康得新的干部员工持股已经超过30%,约5000名员工中有超过1500人持股,形成跟企业共同创新成长和分享的机制,使得整个公司迅速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媒体:康得新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能否讲讲每个阶段的创新的特点?

钟玉:康得新经历2001-2011年“打造高分子复合膜材料的领军企业”,到2012-2015年的“打造基于高分子材料的世界级产业平台”,再到2016年开启的“打造基于先进高分子材料的全球生态平台”三个发展阶段。公司每一步都在持续创新,也分别经历了通过低成本优势进口替代国际产品、开始追赶走向中高端、引进技术超越发展三个阶段的持续创新。

眼下,康得新已与苹果、三星、LG、宝马、京东方等国内外一线厂商在多个应用领域实现同步合作开发,为合作伙伴提供材料研发系统解决方案。

境界决定追求 肩负民族责任矢志不渝创新

媒体:是什么让您一直葆有一份活力、矢志不渝地不断创新?

钟玉:我认为第一个关键点是境界。有什么样的境界,就会有什么样的追求,

为民族振兴做出一番贡献,是中华民族儿女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康得新一路发展的真实写照。

康得新最初起家的预涂膜就是为了去创造中国的绿色印刷,使得书本远离污染,保护我们的孩子不受到白血病和不孕症侵害;光学膜突破了国外封锁,实现了中国制造;碳纤维将助力整个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和民用航空的发展。

在2011年我们就敢说要建立全球最大的光学膜产业集群,也是源于一种境界,才能不懈地奋斗,筑梦、追梦、圆梦,勇攀高峰。

如果境界不够,很难有毅力坚持下来。康得新上市以来也遭到过质疑的声音,但是一路没有被证伪过,从预涂膜、光学膜、碳纤维一路披荆斩棘,裸眼3D业务也即将取得突破,引领视觉革命。

媒体:带领康得新走过29年的发展,您的心态有哪些变化?

钟玉:这么多年,康得新也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就是“归零”,这是决定能够持续创新的基础。

我曾经担任过国家一个项目的主管设计师。当时国产电机的寿命只有150小时,要提高一倍到300小时。我们从1978年开始研发到1982年历经了四年的时候,正当接近成功,产品中试却惨遭失败,当时一位设计师非常沮丧,回家休假了;而我当时在思考,研发过程中很多次产品趋近成功,为什么最后小规模量产失败,我就把所有的历史数据拿出来,而当时还没有计算机,只有计算器,我就把所有的资料和数据做成图表和曲线,最后终于发现了相关规律,原来有一点差异源于石墨材料两个不同的产地,最后换了石墨的产地就成功了。当今信息发展迅速,很多年前需要经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探索当下可能只需要10分钟的查询和搜索就能轻易完成,实际上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而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你稍微松懈一点就可能被别人赶超。

从1988年下海到今天,我依然感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商业模式创新千变万化,生怕有一点没想到就被淘汰。不能因为过去的辉煌而故步自封,保持一种“归零心态”,谦卑地做事才是根本。不管你昨天都成功,不管你昨天多辉煌,对不起,今天开始归零。

媒体:对于康得新的未来,您有怎样的展望呢?

钟玉:基于创新型科技新材料公司的定位,希望通过持续地创新,用5-10年的时间让康得新真正成为基于先进高分子材料的世界级生态平台,对于这个梦想我们会持续不断地去追求。

媒体:康得新在2010年成功上市,6年40倍的利润增长让业界瞩目,您认为多年以来,资本市场对于康得新的发展有怎样的重要的作用?

钟玉:资本市场应该是中国企业实现梦想的一个地方,也是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康得新在2010年成功上市,一路走来,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能够形成今天的企业规模和行业领导地位,除了颠覆性和持续性的创新,最重要也源于资本市场的支持。如果没有资本的助力,康得新的很多突破没有实现的机会。

我记得大概在2010年初,康得新的上市见面会上,当时有6家企业在证监会同时进行审核。

我们当时在会上汇报了康得新的预涂膜行业发展,我当时讲到预涂膜1989年在美国发明,1998年实现了美国本土市场全面替代,进而造福了国民。

而中国的预涂膜自1998年开始市场推动,到2010年已经经历了8年时间,市场的替代率大概只有5%,其根本原因是依靠企业的自有资金去发展,很难迅速形成规模,所以希望能够通过上市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加速推动中国预涂膜的市场替代。

当时,中国证监会的一位领导表示,资本市场就是要支持类似康得新这样有益于国家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使他们迅速扩大,带动中国相关产业发展。

预涂膜之后,公司光学膜项目募集20亿资金的增发获得批准,带动光学膜迅速走向规模化,如果没有这一切,康得新是很难形成现在的规模的。

在我看来,资本市场对于企业来讲有三个重要作用。一是助力企业实现梦想、规模跨越的重要推动力;二是通过金融工具能实现对员工的激励,能够真正实现大家的共创和共享,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三是提高了企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对于企业全球化合作伙伴和全球化的市场推动起到重要的作用。

责编 周禹彤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