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报告 | 这块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试验田” 已“长”出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7-18 18:33:53

每经编辑 张韵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2013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很多人都好奇杨高北路上的海鸥门背后会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世界。

2015年4月,上海自贸区扩区,面积从最初的28.7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20.72平方公里,创新开放红利在更大范围内释放。

2017年3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这是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国家出台的第三个改革方案,标志着上海自贸区改革进入“3.0版”。

而今,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挂牌已满百天,回过头,看这个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先行者,近四年的试验,上海自贸区始终承载着先行者的使命,改进流程创新制度,让自贸区的优势与便利快速渗透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教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开放度最高的“试验田”,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等七大改革领域不断探索试点,发挥了“领头雁”和“排头兵”的作用。

内资企业4个环节完成注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杨高北路东侧的外高桥保税区,3年多的时间外高桥新引进2.8万余家企业。为了给入驻自贸区企业打造良好的“用户体验”和营商环境,从2013年起实行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超过90%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备案方式设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外高桥行政服务中心受理点了解到,一般内资企业只需经过股东约谈、名称核准、递交新设材料、等待营业执照4个环节便可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期间,除注册地租赁需要和房东自行商议外,大厅办事机构不收取任何费用。而外资企业的准入只需再增加2个工作日的网上申报流程即可完成区内注册,大大简化了办事流程,缩短了办事时限。

一线进境货物当天入区

这种快速也延伸到了海关、国检、海事等口岸部门,为了减少企业在贸易领域上的各种磕绊,建立了先入区后报关、智能化报关、分批出货、集中申报等通关改革新模式。在张江片区,左边是国检,右边是海关,走进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可以看到一个关检联合申报大厅,在这里实现了一站式就近抽单、报关、报检、查验,仅6-10小时就可实现通关。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实现一线进境货物当天入区,进出境时间较全关区平均水平分别缩短78.5%和31.7%,物流成本平均降低约10%。海关自动化作业率从挂牌初期的12.8%提升至56.2%,无纸化率从8.4%提升至87%,卡口智能化验放率达到50%以上。

负面清单缩减至95条

而在投资领域,2013年10月14日,新生的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产生了第一家通过备案成立的外资企业,之后负面清单点燃了投资、审批、管理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截至2017年2月底,全市近一半的外资企业落户上海自贸区,区内也积极以促进投资便利化为目标,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经过三次修订,负面清单由190条缩减到95条,极大增加了外国投资的便利度。此外,90%左右的国民经济行业对外资实现了准入前国民待遇,激发外商投资热情。截至2017年2月底,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44018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8057户,占比18.3%,平均注册资本1624万美元,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前20多年总和,社会外资投资活力大幅提升。

开立6.5万个自由贸易账户

上海自贸区一大突出亮点便是持续领跑金融制度创新,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FT账户体系的建立好比建起了一条资金流通的高速公路,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据统计,2016年年底,共有51家金融机构通过分账核算系统验收,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6.5万个,自由贸易账户业务涉及126个国家和地区、3.2万家境内外企业。

只需几下键盘操作就可以通过开在银行的FT账户汇到集团在国外的子公司,而在以往这样的资金调拨要在外汇局报审,费时又费力。就在此前,浦发银行完成该行首单自贸区FT(自由贸易账户)跨境飞机租赁融资业务,满足了企业的人民币融资和购汇需求。

入驻持牌金融机构占全市53.9%

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带动下,2016年浦东新区生产总值增长8.2%,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5%,有力推动了浦东转型发展。

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入驻持牌金融机构817家,占全市的53.9%。累计597家企业发生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资金池收支总额7768.1亿元。2016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已达11518亿元,占全市50.99%。

除此以外,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实施证券“沪港通”,推出黄金“国际版”和“上海金”人民币集中定价机制,也是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根据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理念和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其中,跨境融资、利率市场化等23项金融制度创新改革成果分领域、分层次在全国复制推广。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教授表示,从总体看,上海自贸试验区三年多时间的改革成效,反映出制度创新而非优惠政策的持久效应。重点改革的突破,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展现出功效,带来的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降低。

事实证明,即便商务成本不低,上海自贸区所在的浦东新区依然集聚了400多家企业总部,其中跨国公司总部265家,占上海市总量的一半左右。“制度创新产生了制度“红利”,推动了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孙元欣表示。

制图 张维薇 每经实习记者 张韵 每经编辑 杨欢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上海 自贸区 创新 金融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