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文化热点

每经网首页 > 新文化热点 > 正文

正剧逆袭捧火“另类”网红 二次元青年爱上宏大叙事

北京青年报 2017-07-12 17:30:41

最近历史正剧观看比例有所上升,观众的追剧倾向有所改变,同样历史正剧的观众群体趋于年轻化,电视剧的市场回归百花齐放。

原标题:历史正剧逆袭二次元青年爱上宏大叙事

从《于成龙》亮相到《大明王朝1566》重播,从《大秦帝国之崛起》走红B站到《军师联盟》引发90后热议。此前“缺席”于流行文化的历史正剧,在近年逐渐走向前台。在过去几年中,做历史剧的人想方设法地“小写”历史以期觅得流行基因,而如今,新的宏大叙事呼之欲出,这对用心做剧的人来说无疑是好事一桩。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若是历数上半年国产剧市场中可以称为“现象级”的作品,以往霸屏的都市剧或偶像剧身影鲜见,倒是一系列被视作“小众文艺”的历史正剧崭露头角。

《大明王朝1566》首播在2007年,第一轮播出收视惨淡,被电视圈视作一颗“遗珠”。2017年,它重回荧屏,却活跃在了别处。B站上诸如嘉靖、海瑞CP的意外走热,成就了包括杨金水、严世蕃等在内的一批“另类”网红……年轻人用一套独特而自洽的话语,重新定义了这部正剧。

《大秦帝国之崛起》是“大秦帝国”系列的第三部,距离首部《裂变》播出已有8年之久。在这8年间,“大秦帝国”系列难言进入流行市场。这一次,它主动与B站牵手,一系列表情包、鬼畜视频的加持令它旧貌换了新颜。尽管《崛起》与第二部《纵横》是同期拍竣的,但因为传播路径不同,它们最终的传播效果也迥异。

一个是同一部剧,一个则是同期创作的系列剧,它们作为自变量的稳定性高得惊人,也因此,作为因变量的观剧环境的变化更为显著。再细细一看,于B站走红的历史正剧,远不止于此。当年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系列都常居其热搜榜单前列,以“二次元”为代表的青年亚文化,正为年轻观众提供着读解影视文本的多重视角和多重可能性。

观众需要养成,小众剧集可能引发的大众化影响。《军师联盟》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同是三国题材戏,相比于之前的新老《三国》,《军师联盟》对30岁以下的年轻观众有更强的集聚作用。有数据显示,在《军师联盟》的收看群体里,90后甚至于95后的观众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其不仅突破了传统三国戏总是“老气”的窠臼,也在各种互联网平台中表现出更丰富的讨论面向。

《军师联盟》较之同期播出的几部流行剧,观众的年轻化趋势更强。历史正剧“逆袭”荧屏,跟年轻人观剧趣味的变化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观众年轻化

一方面是当下的年轻观众有了更强烈的类型剧意识。年轻人比多数人想象得更为“宽容”。过去有人质疑年轻人全面浸润在偶像剧“娱乐至死”,事实证明,年轻观众不仅会看很“厚重”的作品,更会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它们,从而规避了这些类型作品缺乏流行基础的问题。当然,一部剧要在“有意义”和“有意思”之间觅得平衡,向来是个难题,在国剧历史上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作品寥寥。这一回,年轻观众主动寻求了一种和解方式,对历史正剧而言,“有意义”的事交给剧本身,“有意思”的事交给观众自己。

当前的这股历史剧热潮,在年轻社群中呈现出一种显著的观剧取向变化,即,“历史”和“剧”不再混为一谈。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历史和历史剧本就是两回事,用复盘历史的目光来审视历史剧,显然不是一种足够有说服力的评判标准。某种程度上,历史剧甚至没有“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一说,只要“历史感”到位了,将历史作为题材开展的文艺创作,也就到位了。

在我的朋友圈里,对于《军师联盟》的评价与讨论,呈现出两种明显的差异化思路。老一辈的观众在争论司马懿的洗白问题,在分析剧中价值观与罗贯中的“拥刘反曹”有何不同,在拿它与《三国演义》比,甚至与《三国志》比;年轻观众则在讨论人设,讨论剧情走向,讨论人心,当然也不乏用弹幕、表情包、鬼畜视频等流行方式解构全剧的。

完全不同的两幅景观,相比传统的着眼于历史本身的审美趣味而言,年轻人的关注似乎更在“历史”之外、“剧集”之中,谈不上孰优孰劣,但这就是客观上正值发生的变化。

正剧萌化

另一方面的特点在于,作为内容的历史正剧,本身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A站、B站上的鬼畜视频、社交网络上的表情包、视频网站上的弹幕……诸种基于剧集衍生出的附加品,反而迸发出比剧集本身更有力的传播影响。今年历史剧的热度,在很大程度上借着这些流行文化的东风。即便是那部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引发的全民热议,也多少存在着舆论的分歧——“达康书记的双眼皮和保温杯”似乎跟他的GDP一样重要。

有人总结这种状况叫“正剧萌化”,年轻的观众不再用一种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姿态来接触正剧。相反,他们用去深度化的方式来开掘剧中的其他面向,进而形成一个个次生解读文本,鬼畜视频、表情包、弹幕都是最有代表性的“萌化”手段。

从积极的一面看,严肃正剧在诸种亚文化表达的润色下有了娱乐化的“萌点”,“沉重”得以拆解并重建,这在整个后现代文化景观中,既是必然会发生的,也是不断在发生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有所警惕,在历史正剧向好的热闹景象背后,人们重传播、重话题、重情绪体验,可究竟还在多大程度上重视着这份严肃本身?

当《白鹿原》霸占微博热搜榜多日,只因那碗令人馋涎欲滴的油泼面。我们会欣喜于《白鹿原》在今天的文化影响力,也多少该遗憾于对这部作品匮乏的想象力吧。

责编 宋红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历史剧 观众年轻化 观看比例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