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长江证券资管跨越千亿大关的绝招:定向业务拉规模、集合业务提收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5-17 00:54:54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陈晨 每经编辑 江月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陈晨 每经编辑 江月

前几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详细统计,发现券商资管里面有部分公司规模增长而收入却出现下滑。

今日,记者换个角度,和大家说说规模和收入都齐齐增长的杰出代表。表面上的好和坏不是最重要的,记者就想将这一现象解剖出来,找到背后本质的原因。

●规模大增推手:定向业务翻倍

近年来,券商资产管理业务都提出了由“小资管”向“大资管”转型。资产管理业务也成了各家券商的“重头戏”,长江证券也不例外。

首先来看长江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情况。根据长江证券披露,2016年长江证券(境内,下同)集合、定向和专项业务合计规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45.82亿元,同比大增64.28%。具体来看,2016年长江证券资产管理规模增速最快的,是来自于以通道为主的定向业务,规模大增109%,达495.23亿元;其次是集合业务,规模增长41.61%,达522.32亿元;相比前两大业务大增,专项业务却出现了8.23%的下滑,至28.27亿元,而2015年时,该业务实现了翻倍增长。

定向业务规模大增同时也迅速提高了其占比情况。据记者计算,2016年定向业务规模占比提升了10.13个百分点至47.35%。相反,集合与专项业务分别下滑8个百分点和2.14个百分点至49.94%和2.70%。记者注意到,不仅是2016年,长江证券在2015年更是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规模由2014年的249.64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36.59亿元,增幅达155%。

此外,安信证券赵湘怀就预计,2017年长江证券资管规模可达到1569亿元。

●定向、专项净收入翻倍

说完规模,再来看看另一大重要指标——净收入。

2016年,长江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实现净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90.90%,这一指标在整个券商公司中也全部突出。公司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公司紧跟市场形势加强产品创新,推出“步步为赢”、“木兰”系列品牌,分别采用可转债、CPPI等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拓展了以网下新股申购为特色的产品,推出“聚宝”系列定向产品,实现权益投资与网下新股申购的有机结合。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6.29亿元的净收入中,包含受托资产管理业务6.21亿元和基金管理业务721.14万元,二者分别增长92.21%和20.19%。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又分为境内和境外两项,但为了与上文统计口径相同,关注的焦点还是在境内资产管理业务上。

根据长江证券披露,2016年境内资产管理业务实现净收入6.20亿元,同比大增95.75%。其中,定向和专项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分别大增696.76%和309.89%,达到1.04亿元和0.19亿元,而集合业务也实现了66.11%的增长至4.96亿元。

同规模一样,定增业务净收入大增也迅速提高了其占比,由2015年的4.14%提升至2016年的16.83%,而集合业务下滑14.30个百分点至2016年的80.10%。另外,专项业务占比小幅提升了1.60个百分点至3.06%。

●专项业务规模降净收入增

从上述各项数据不难看出,以通道为主的定向业务与集合业务对整体规模的贡献度相差不大,均接近50%。但在净收入上,定向业务显然不能和集合业务相提并论,即使定向业务净收入实现近7倍的增长,但占比却不到两成。

众所周知,通道费用一般较低,目前市场上在万五至万八左右,因此创收很低,对业绩的贡献率显然较小。而券商对通道业务乐此不疲地追求,主要是为了规避法律政策的限制。华创证券解释称,所谓通道业务,是指通道方发行产品进行融资并收取通道费用,融资方得到融资的过程。而通道方由于几乎不需要承担责任,因此在参与投资项目时懈于项目评估,单纯追求规模。券商凭借牌照优势和制度红利,逐渐成为通道业务的主要参与者,但过度依赖通道业务并不利于券商资管的可持续发展。回归主动管理是成为监管的大方向,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才是券商资管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市场流传出一行三会拟定的资管新规更加限制了券商通道业务,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提供扩大投资范围、规避监管要求的通道业务。同时,也提出非标资产投资明确禁止,而这将催生资产证券化等非标资产标准化产品的迅猛发展。

说到资产证券化业务,以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主的专项业务让记者深感疑惑。一般而言规模增,净收入才会增,但从前述看到,长江资管的专项业务规模在2016年下滑了8.23%,但净收入不降反增,而且还是超3倍的增长。

“28.27亿元是截至2016年末专项业务的存量规模”。长江资管人士告诉记者:“公司2015年发行专项计划产品3只,合计规模17.9亿元;2016年公司发行专项计划产品2只,合计规模16.34亿元。由于2014年发行的2只专项计划产品在2016年到期终止清算,以及2015年发行的3只产品部分份额在2016年到期,因此在2016年年末存量专项计划规模小于2015年年末。”

“2016年新发行专项计划规模略小于2015年,但由于2016年2只产品均有较高的承销费率,特别是具有较高技术难度的REITs产品,收入贡献占比较大,同时在之前发行的存续专项计划持续产生管理费收入,使得2016年收入大幅增长。”上述长江资管人士进一步表示。其实,这一点在长江证券的年报中也能看出端倪。据披露,公司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业务创新,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国内首单传统百货类REITs产品发行,也是华中地区的首单REITs,公司表示,这为公司进一步探索资产证券化新模式奠定了基础。

“2017年公司把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一个重要业务板块大力发展,结合资产证券化业务特点和政策导向,重点发展基础资产存量规模大、可以快速复制放量、收入贡献附加值占比高及符合政策导向的基础类型,包括融资租赁债权类资产、消费金融资产、供应链金融资产、银行持有的表内及表外资产、房地产资产和PPP等。”上述长江资管人士这样说道。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陈晨每经编辑江月 前几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详细统计,发现券商资管里面有部分公司规模增长而收入却出现下滑。 今日,记者换个角度,和大家说说规模和收入都齐齐增长的杰出代表。表面上的好和坏不是最重要的,记者就想将这一现象解剖出来,找到背后本质的原因。 ●规模大增推手:定向业务翻倍 近年来,券商资产管理业务都提出了由“小资管”向“大资管”转型。资产管理业务也成了各家券商的“重头戏”,长江证券也不例外。 首先来看长江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情况。根据长江证券披露,2016年长江证券(境内,下同)集合、定向和专项业务合计规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45.82亿元,同比大增64.28%。具体来看,2016年长江证券资产管理规模增速最快的,是来自于以通道为主的定向业务,规模大增109%,达495.23亿元;其次是集合业务,规模增长41.61%,达522.32亿元;相比前两大业务大增,专项业务却出现了8.23%的下滑,至28.27亿元,而2015年时,该业务实现了翻倍增长。 定向业务规模大增同时也迅速提高了其占比情况。据记者计算,2016年定向业务规模占比提升了10.13个百分点至47.35%。相反,集合与专项业务分别下滑8个百分点和2.14个百分点至49.94%和2.70%。记者注意到,不仅是2016年,长江证券在2015年更是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规模由2014年的249.64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36.59亿元,增幅达155%。 此外,安信证券赵湘怀就预计,2017年长江证券资管规模可达到1569亿元。 ●定向、专项净收入翻倍 说完规模,再来看看另一大重要指标——净收入。 2016年,长江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实现净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90.90%,这一指标在整个券商公司中也全部突出。公司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公司紧跟市场形势加强产品创新,推出“步步为赢”、“木兰”系列品牌,分别采用可转债、CPPI等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拓展了以网下新股申购为特色的产品,推出“聚宝”系列定向产品,实现权益投资与网下新股申购的有机结合。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6.29亿元的净收入中,包含受托资产管理业务6.21亿元和基金管理业务721.14万元,二者分别增长92.21%和20.19%。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又分为境内和境外两项,但为了与上文统计口径相同,关注的焦点还是在境内资产管理业务上。 根据长江证券披露,2016年境内资产管理业务实现净收入6.20亿元,同比大增95.75%。其中,定向和专项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分别大增696.76%和309.89%,达到1.04亿元和0.19亿元,而集合业务也实现了66.11%的增长至4.96亿元。 同规模一样,定增业务净收入大增也迅速提高了其占比,由2015年的4.14%提升至2016年的16.83%,而集合业务下滑14.30个百分点至2016年的80.10%。另外,专项业务占比小幅提升了1.60个百分点至3.06%。 ●专项业务规模降净收入增 从上述各项数据不难看出,以通道为主的定向业务与集合业务对整体规模的贡献度相差不大,均接近50%。但在净收入上,定向业务显然不能和集合业务相提并论,即使定向业务净收入实现近7倍的增长,但占比却不到两成。 众所周知,通道费用一般较低,目前市场上在万五至万八左右,因此创收很低,对业绩的贡献率显然较小。而券商对通道业务乐此不疲地追求,主要是为了规避法律政策的限制。华创证券解释称,所谓通道业务,是指通道方发行产品进行融资并收取通道费用,融资方得到融资的过程。而通道方由于几乎不需要承担责任,因此在参与投资项目时懈于项目评估,单纯追求规模。券商凭借牌照优势和制度红利,逐渐成为通道业务的主要参与者,但过度依赖通道业务并不利于券商资管的可持续发展。回归主动管理是成为监管的大方向,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才是券商资管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市场流传出一行三会拟定的资管新规更加限制了券商通道业务,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提供扩大投资范围、规避监管要求的通道业务。同时,也提出非标资产投资明确禁止,而这将催生资产证券化等非标资产标准化产品的迅猛发展。 说到资产证券化业务,以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主的专项业务让记者深感疑惑。一般而言规模增,净收入才会增,但从前述看到,长江资管的专项业务规模在2016年下滑了8.23%,但净收入不降反增,而且还是超3倍的增长。 “28.27亿元是截至2016年末专项业务的存量规模”。长江资管人士告诉记者:“公司2015年发行专项计划产品3只,合计规模17.9亿元;2016年公司发行专项计划产品2只,合计规模16.34亿元。由于2014年发行的2只专项计划产品在2016年到期终止清算,以及2015年发行的3只产品部分份额在2016年到期,因此在2016年年末存量专项计划规模小于2015年年末。” “2016年新发行专项计划规模略小于2015年,但由于2016年2只产品均有较高的承销费率,特别是具有较高技术难度的REITs产品,收入贡献占比较大,同时在之前发行的存续专项计划持续产生管理费收入,使得2016年收入大幅增长。”上述长江资管人士进一步表示。其实,这一点在长江证券的年报中也能看出端倪。据披露,公司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业务创新,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国内首单传统百货类REITs产品发行,也是华中地区的首单REITs,公司表示,这为公司进一步探索资产证券化新模式奠定了基础。 “2017年公司把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一个重要业务板块大力发展,结合资产证券化业务特点和政策导向,重点发展基础资产存量规模大、可以快速复制放量、收入贡献附加值占比高及符合政策导向的基础类型,包括融资租赁债权类资产、消费金融资产、供应链金融资产、银行持有的表内及表外资产、房地产资产和PPP等。”上述长江资管人士这样说道。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