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解构乐视·体育——每经记者深度调查乐视生态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4-24 01:52:56

重金版权难变现、融资被拆借 乐视体育还剩下什么

每经记者 陈耀霖 每经编辑 文 多

  过去的2016年,乐视体育的经历正如贾跃亭所概括的那样,一半是升腾的火焰,一半是冰冷的海水。从“蒙眼狂奔”27亿元拿下中超版权、高调完成80亿元B轮融资,再到资金链危机、高管离职、接连失去亚足联赛事和中超版权……没有哪家体育公司,在一年的时间里经历过如此的大起大落。

  通过“烧钱”扩张,后来者乐视体育用“时间换空间”,迅速做大规模,成立不到3年就一举成为体育产业龙头公司。然而,当繁华褪去后,版权成本压力过大、粗放式成长的隐患,开始一个个逐渐显现。

  风暴过后,再复盘乐视体育的得失,或许能更加客观理性。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乐视体育总部,并采访多位内部人士、投资机构和业内专家,欲揭开乐视体育这场“蒙眼狂奔”背后的打法和秘密。

 

激进版权战略背上财务负担

  对于一家体育媒体公司来说,没有什么比版权更能称得上生存的基本。

  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或许是,耕耘了英超多年的新英体育,去年拟在港股冲击IPO。而苏宁出手以50亿元夺走英超版权后,新英体育借壳上市进程终止。

  另一个例子就是乐视体育,凭借着丰富的赛事版权资源,2015年和2016年,乐视体育先后完成了两轮金额分别为8亿元、80亿元的融资,公司估值从30亿元飙升至215亿元,成立不到3年就从新入局者一跃成为行业龙头。和传统视频网站类似,用独家内容吸引用户,再通过广告和流量变现,是体育媒体平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

  假如失去了内容和流量,就失去了布局的根基。

  当时,大概没有人会想到,在完成B轮融资不到半年后,乐视体育会在如此短时间内遇到今天的情况。

  “之前没有人会想走,因为乐视就是最好的平台。”一位已离职的乐视体育员工回忆说,回溯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公司都处于急速扩张状态。当时签下版权的速度要以天计算,“一年的时间,公司完成了250个项目以上的签约,管版权的副总余航基本每天都在签合同”。

  凭借高速的版权战略,乐视体育得以迅速建立起庞大的版权壁垒,并在资本市场上获得青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取的一份乐视体育B轮融资文件显示:“公司拥有全球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体育赛事版权资源,涵盖了17类运动、191种项目、135个独家赛事版权。目前日均VV(访客访问次数)达到约1535万,日均UV(独立访客量)达到约626万……”

  此前,在体育媒体平台这个领域,新浪、PPTV、腾讯等早已经营多年。作为市场的后来者,乐视体育如果希望建立竞争门槛,确实需要在版权购买上下更大的功夫。版权还有利于资本市场,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以27亿元拿下中超版权,对乐视B轮融资的规模有决定性影响。

  更庞大的意图在于,看似不计成本的版权投入,背后是乐视体育更深层的布局逻辑。一位体育行业观察者曾指出:“先在全部的体育赛事范围内广泛撒网,一旦让用户养成在乐视收看的习惯,并进入其已经布局好的产业链,那再想离开很难了。”

  “试想一下,你可以在乐视超级电视或手机上看个比赛、在乐视APP上吐个槽,骑着乐视自行车去乐视生态中心五棵松球馆看球……一旦垄断形成,你很难逃离乐视的生态。”该人士如此描述乐视体育的雄心壮志。

  理想是美好的,唯一的问题或在于,乐视体育何时能到达那一天?

  情况在2016年7月27日这一天急转直下,乐视体育作为运营方的ICC国际冠军杯中国赛因草皮问题而临时取消。自此后,公司先是曝出ATP网球大师赛因款项不到位而面临信号被掐危机,紧接着是英超“信号危机”,此后又出现宣布裁员、高管离职等系列风波。最近则是亚足联赛事和中超版权丢失,一时乐视承受的舆论压力到达顶峰。

  问题从何而来?一位资深体育产业观察者认为,过高的版权获取成本,让乐视体育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而版权在变现上又遇到了艰难的瓶颈,缺乏有效“回血”,导致乐视体育现在的一些困境。

  据粗略统计,自2015年开始,不算上那些未完成打款的长期合同,乐视体育在购买版权上的投入已超过30亿元。而乐视体育CEO雷振剑曾表示,以现有的媒体体系,加上广告、衍生品等所有收入,高溢价的版权仍会产生20%的负毛利。

  一位乐视体育内部人士对记者称,放弃中超版权,正是来自乐视系更高层的决定。同时,“孙宏斌也表过态,为中超(版权)花费了13.5亿元,一共才收回来5000多万元……这个事是不能干的。”

曾将资金用别处

  接连丢失几个重要版权,都离不开“缺钱”二字。那么,乐视体育的钱去哪儿了?

  作为非上市公司,乐视体育的财务状况鲜有披露。腾讯科技曾在乐视体育完成B轮融资前称,截至2015年11月30日,这家公司营收2.91亿元,净亏损5.69亿元。而作为乐视体育投资方的凯撒旅游, 在2016年3月16日也曾公告,截至2015年底,乐视体育未经审计总资产44.42亿元,净资产4.08亿元;2015年全年未经审计营业收入4.17亿元。

  最近的一次则在2016末,乐视体育曾宣布,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是2015年的6倍,超过24亿元,净利润状况则未对外公布。

  可以看出,在B轮80亿元融资完成交割后,即使在各方面仍有较大投入,乐视体育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缺钱”。

  多位消息人士向记者分析称,乐视体育现在“缺钱”的根源,或来源于“乐视系”之间资金的互相拆借。乐视体育B轮80亿元的融资款,部分被用于乐视生态其他的业务中,导致其现在无力继续支付亚足联等版权的续约费用。值得注意的是,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对资金问题也有过表态。根据贾跃亭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的说法,“当时控股给体育借了很多钱,体育融完资之后也有一部分钱还给控股了。”孙宏斌在一次投资者电话会议中表示,乐视体育80亿元的融资中有30亿元用在了别的地方。

  “融资80亿元这笔账怎么也算不回来。”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称,即便算上所有赛事版权、新办公大楼、运营成本等支出。综合算下来,乐视体育去年花出去的钱也不会超过50亿元。那么,剩下的30亿元哪儿去了?“就算账上只有10亿元,乐视体育也不会如此连续违约,毕竟这对名声的伤害太大了。”该人士表示。

 

雷振剑:挤掉泡沫更健康

  除赛事版权外,在乐视体育的三大事业群中,赛事运营、智能化硬件板块,也是解构乐视体育重要因素之一。

  “正是凭借着赛事运营、智能化等业务,乐视体育才得以讲述自己是一个体育产业公司,而不只是一家体育媒体。”体育行业自媒体懒熊体育曾分析称,有这两块业务,对乐视体育B轮215亿元的估值起到了支撑作用,因此在公司整体架构中非常重要。

  不过,在赛事运营方面,乐视体育交出的成绩单不算特别优异。去年备受瞩目却又被临时取消的国际冠军杯(ICC)北京站比赛让其十分受挫,同样取消的还有WRC(世界汽车拉力赛)中国赛。作为这两项赛事的新媒体转播方和赛事运营方。乐视体育当时给出的取消原因分别为“下雨损坏了球场草皮”和“下雨损坏了赛道”,其中“消失的草皮”更是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

  “丢版权是资金出了问题,但赛事运营上出现的问题,就暴露出公司经营方式的粗放。”一位乐视赛事运营中心前员工对记者称,对于国际冠军杯赛一事,草皮坑洼问题处理过程较无序,还出现了沟通失误。

  因此对于未来,“转型”和“精细化运营”是乐视体育现在经常提到的两个关键词。前述乐视体育内部人士就对记者透露:乐视体育要告别此前“烧钱”扩张、“蒙眼狂奔”的时代,进入精细化运营,追求正向盈利。打造全媒体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在经过了去年底调整后,目前乐视体育的四大业务板块缩减为三个,分别为体育媒体、赛事运营、体育消费业务。在给员工发送的内部信《乐视体育的中场战事》中,雷振剑也提到:2017年将会引入全新的赛事IP,并适时成立独立运营的赛事管理公司;此外,乐视体育已做出切入体育装备消费领域的决心。

  “感谢关注,乐视体育没问题。挤掉了一些泡沫反而更健康了,基本面也会更好。会在合适的时机出来跟大家聊一聊。”在经过了多次沟通尝试后,乐视体育CEO雷振剑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乐视体育现在处在“埋头做事”的阶段,此时已不便再对外界多说什么。

 

乐视体育渴望上市背后:融资能力下降 对赌压力渐增

每经记者 陈耀霖 每经编辑 文 多

  “拿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是乐视系的重要打法。舆论风暴之中,乐视体育正在进行的融资和上市计划,更受到资本方的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乐视体育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融资计划。然而,在两个核心版权(亚足联赛事和中超的版权)丢失的状况下,想继续维持215亿元的B轮高估值显然不切实际。但如果降低估值,新一轮融资势必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份。乐视体育正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B轮融资中,乐视体育与投资方签署了在2018年底完成上市的对赌协议。上市计划如不能完成,届时或触发回购条款,双方均会面临严重损失。对于乐视体育来说,2017、2018这两年是其生死存亡的最关键时刻。

 

正进行B+轮融资

  据乐视体育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乐视体育正在进行B+轮融资,公司已与首钢集团进行了多次接触。“最近公司新进了一位负责资本运营的副总裁李麟,此前在瑞士信贷和摩根大通就职。”乐视体育内部人士称,新任副总裁专门负责投融资业务,而引入外部资金是乐视体育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实际上,早在去年底时,乐视体育CEO雷振剑就曾表示:“不出太大意外,应该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大家会看到乐视体育一些比较大的变化,在资金上的变化。”当时雷振剑特意说明,资金上的变化包括融资的计划。

  然而4个月过去后,乐视体育仍然没有关于融资的新消息发布。

  “在接连失去了几个头部资源后,乐视体育215亿元的估值恐怕很难继续支撑。”一位从事投融资业务的人士认为,此外,频繁曝出合同违约等情况,也使得乐视体育的信誉背书打了些折扣。

  一位接近乐视体育B轮融资参与方的内部人士则称,有机构想退出,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如果在B+轮融资中降低估值,那B轮的股东肯定不愿意。但如果不降低估值,乐视体育现在的状况又难以融到足够的钱。

  而此前澎湃新闻曾报道称,在A轮进入乐视体育的王健林和马云都存在减持。对此,乐视体育官方回应记者称,股东大幅减持和清仓的说法并不属实。“2016年初做B轮的时候,普思投资和云峰基金有少量减持。而在B轮融资完成后,所有原股东的股权比例都有相应稀释,而不是媒体解读的清仓和抛售。”

 

上市进程正加速

  乐视体育的上市进程,成为市场上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在乐视体育B轮融资中,乐视体育和投资方签署了对赌协议,其中承诺最迟在2018年底完成上市,否则将触发回购条款。

  多份私募基金的募资资料都显示:乐视体育公司原股东(乐乐互动、北京鹏翼、乐视网)共同承诺,乐视体育必须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投资方认可的上市工作。否则,原股东将在投资方(并由各投资方分别单独决定)发出书面回购要求后的两个月内,并按照“全部投资款+12%/年(单利)计算的最低收益”,以现金形式收购投资方所持有的乐视体育公司全部股权并支付全部对价。

  对赌之下,乐视体育也做出了相应动作。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称,自2017年2月起,乐视体育加入了中体产业(600158,SH)22.0733%股权的四方争夺战。不少市场声音猜测,乐视体育或将在此放手一搏,先拿下中体产业这个壳资源,再逐步想办法将资产注入,完成上市计划。

  中体产业被称为中国体育产业第一股,市盈率高达260多倍,根据粗略测算,这笔股权的交易对价可能超过40亿元。

  4月1日,中体产业举行遴选会,知情人士称,意向受让方悉数到场,结果就在这几天揭晓。4月16日,中体产业公告了控股权转让结果,称“本次公开征集未能产生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这也意味着,4家竞标者全部出局,中体产业的控股权转让也随之夭折。

  “可能是更想表明一个姿态,而不真的想去拿下中体。”在竞标结果出炉前,一位市场人士分析称,乐视体育的上市进展确实受到关注,如果乐视体育不能上市而导致触发回购条款,对投资人、对公司都将是一个双输的局面。而且对赌时间到达以后,乐视体育如果拿不出那么多钱回购,情况就更难说了。

  而对于上市的进程问题,乐视体育内部人士则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道:“(上市)肯定是乐视体育计划单里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今年的上市进程正在加速当中,现在不便多说,静观后效吧。”

 

风暴后的乐视体育:从高调激进到“埋头做事”

每经记者 陈耀霖 每经编辑 张海妮

  798艺术园区,4月14日中午,阳光正好,草坪冒出了新芽。电通创意广场18号楼前行人如织。这里是乐视体育新办公楼的总部所在地。两栋三层的平房,灰色的水泥墙和落地窗并未有过多装饰。因为CEO雷振剑兼任乐视音乐董事长,乐视体育还与乐视音乐共用了一层办公楼。乐视体育旗下所有赛事的直播、转播等工作,也都在这里完成。

  此前,这家明星互联网公司正处于舆论的风暴眼。随着亚足联、中超等版权的丢失,“缺钱”和“违约”等字眼成为乐视体育被舆论轰炸的对象。而在“风暴”过去后,乐视体育的行事风格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还有英超等赛事版权

  在办公区里,乐视体育的工作气氛并不紧张,甚至显得十分放松。

  在记者探访过程中,一些员工在休息区打台球、闲聊。更多的人则是坐在工位上,处理转播工作等日常议程,愉快的说笑声始终在办公区回荡。

  “没有听说外界传言的大规模人员流失。目前足球版权还有英超等赛事,部门也不是没活儿可干。”一位乐视体育员工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仍有800多位员工。在去年底的那波裁员中,离职的人都得到了相应的工资和补贴,也没有出现传闻中的欠薪、违约等现象。

  2015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探访位于六里屯的乐视体育总部,彼时其还处于“蒙眼狂奔”时代,员工一度突破1000多人,办公室人满为患,甚至在卫生间门外都有工位。此外,办公电脑也不够用,很多员工都是自带笔记本,将一张办公桌上摆得“五花八门”。

  如今,换了“新家”的乐视体育,工位已不再拥挤,公司规模也有意进行了控制。一切看起来井然有序,日光灯把办公区照得通透明亮。

  “之前,整个乐视系的做法都是高举高打。做融资的时候势头很猛,看起来不可阻挡。”一位乐视体育员工告诉记者,“但在出事的时候,人们就会把你以前说的话再翻出来放大,让你成为众矢之的。”

  实际上,乐视体育设计生态的理念先进,但或许有点太超前了,毕竟整个体育产业还不够成熟。而整个乐视系的打法也是如此——“先设计一套先进的生态,然后拿未来的钱办现在的事。如果事情办成了,那还钱就是小意思。如果事没办成,那就继续找钱。”公司一位员工表示。

  虽然这半年来不断受挫,但没有人希望乐视体育真正垮掉。虎扑体育CEO程航曾表示:“最想祝福的就是乐视体育。”多位从事体育投融资工作的人士也对记者表示,“乐视体育如果真倒了,其他体育公司想在市场上融资绝对会更加困难。”

  “如果龙头公司都不行了,说明这种模式也走不通。一大半资本都失去了信心,以后谁还敢再往体育产业投钱呢?”一位业内人士不无惋惜地谈道。“而且,乐视体育好歹是一个产业的先行者和拓荒者,不管是推动尊重版权,还是付费观赛模式都做过贡献,没必要落井下石。”

 

从发布会不断到“少说两句”

  高调、激进是乐视体育曾经的标签。在过去的2016年,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乐视体育总共召开了超过20场“够规模、上档次”的新闻发布会,其中B轮融资盛会更是成为一场资本盛宴。在媒体报道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则是“疯狂”、“豪赌”、“狂奔”……

  以27亿元天价拿下中超版权,乐视体育喊出了“无乐视,不中超”的口号,然而不到一年,如今乐视TV里的中超栏目就已经下架。

  此前,重重压力下的刘建宏也有过炮轰“不应该有那么多电视台免费播出中超,这是对中超商业价值最大的伤害”。然而,乐视终究未能留住这个重要版权。

  “我觉得公司受到了媒体的过度关注。”在探访过程中,一位乐视体育员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状况好的时候,媒体就一个劲儿夸;而遭遇了一些挫折的时候,落井下石的人也不少。“很多人就喜欢写乐视体育的资金问题蹭流量。”

  对于舆论压力,乐视体育的感受是从上到下的,在记者多次尝试联系采访乐视体育CEO雷振剑的过程中,雷振剑也坦然表态:现在更愿意埋头做一点事情,少出来说两句。等到时机真正合适后,会再出来跟大家聊一聊。

  在雷振剑看来,“乐视体育没问题,挤掉了一些泡沫,基本面也更健康了。”对于精细化运营,他也直言不讳:“未来所有的投入、所有的成本费用,都要花到刀刃上,都要花出更高的效果。”

  “我们也许会成功,也许会死在成功的路上。”这句话,是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发表过的一封公开信的结尾。作为“生态七子”之一,乐视体育的生死,或许在今后最关键的两年里就将见分晓。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