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融入国家发展大格局 争当创新创造排头兵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3-15 01:03:06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3月12日,唐良智在北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潮澎湃,“我在发言中谈到了成都创新创造、改革开放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情况,其实也是在向总书记报告成都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思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余蕊均 付克友 杨弃非    

每经记者 余蕊均 付克友 杨弃非 全国两会现场报道

2016年,成都被赋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使命。怎样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成都正在用行动作答。

3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在会上发言并提出建议。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3月12日,唐良智在北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潮澎湃,“我在发言中谈到了成都创新创造、改革开放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情况,其实也是在向总书记报告成都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思考。”

他表示,成都将充分发挥四川省“首位城市”作用,在全省一马当先、走在前列,努力肩负好中央和省委赋予成都的使命和重托。

成都的答案,已然成竹在胸。

关键词:创新创造

全力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这个“一号工程”

“我们建议在成都科学城布局以军民融合为特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为了更好落实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扎实开展创新创造”。您如何理解这一要求?成都如何将之落到实处?

唐良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次又强调要扎实开展创新创造,体现了对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对我们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个人体会,创新创造既蕴含着城市发展的新动能,也孕育着城市发展的新希望。几千年来,从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到第一张纸币“交子”的诞生,再到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成都一直是一座富有创新创造基因的城市。

在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还在于创新创造。对成都而言,推进创新创造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作为四川全面创新改革的核心城市,去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统一部署,将全创改革确立为全市“一号工程”,按照“12345”的工作思路,举全市之力系统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258亿元、增长12.7%;新增市场主体33.5万家,增长34.6%。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大要求,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城市转型的第一动力,细化创新创造的任务书和路线图,瞄准前沿、急起直追,为城市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每日经济新闻: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成都在推动创新创造、推动产业转型方面有什么举措?

唐良智:我个人理解,创新是动力之源,创造是发展之基,创新创造决定着经济发展的结构、质量和效益,以创新创造带动产业转型是城市发展的一条基本路径。

正如你所言,产业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成都在推动创新创造、加快产业转型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尤其是在工业领域,我们坚持以创新创造为引领,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大力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加快转型。我这里有一组数据:2016年,成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值达7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2年的51%提高到58%。一大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先进技术重大产业项目先后落户成都,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比如,投资90亿美元的格罗方德成都格芯集成电路项目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完善了成都从设计、制造、测试到封装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构建了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终端制造到软件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电子信息完整产业链。可以说,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成都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总书记要求,扎实推进创新创造,进一步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把创新创造的潜力与活力充分激发释放出来,加快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我们注意到,您这次在两会上提出,建议在成都科学城布局具有军民融合特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

唐良智:提升城市的基础科学实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事关城市发展动力的培育和转换,事关城市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坚持把培育和转换城市发展动力,作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次,总书记在参加四川团审议时,特别强调创新创造要“选准课题”,让我感触很深。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形成历史性交汇的背景下,我们的科技创新既要瞄准世界前沿,也要关注发展需求。突破点在哪里、路径怎么走、步子怎么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题选得对不对、标杆树得准不准。

对成都而言,把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实,就是创新创造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建议在成都科学城布局以军民融合为特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为了更好落实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目前,中央已经在北京、上海、合肥布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您建议的这个中心以军民融合为特点,成都有哪些基础和条件?

唐良智:的确,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成都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一方面,成都作为国家战略大后方和驻军大市,军工资源较为丰富,军民融合发展的积极性高、空间大。成都还拥有56所普通高校,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86个,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200万人,科教人才资源也较为丰富。

更重要的是,成都通过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军转民”“军带民”的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成飞无人机股权混合所有制、成发“小核心大协作”机制等改革举措,畅通了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的通道,有效提升了各方面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积极性。

从数据看,去年成都军民融合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亿元,这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发力、趟出新路,力争“十三五”末,军民融合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初步建成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我认为,如果能在成都布局以军民融合为特点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有利于推进国防基础科学研究和尖端技术原始创新,为国防和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每日经济新闻:为什么建议布局在成都科学城?

唐良智: 应该说,无论是从空间承载力看,还是从创新聚集度看,成都科学城都已具备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条件。

成都科学城位于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的核心区,背靠龙泉山、环绕兴隆湖,规划面积73平方公里。我们坚持“创新为魂、科技立城”,在这里大力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可以说,这是一块创新创造的“风水宝地”。

成都科学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着力营造良好创新创造生态环境,激活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强化创新保障,增强高校院所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动力。2015年以来,成都科学城先后引进了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等11个校院地合作项目,包括清华暗物质研究中心、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等在内的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都已在此落地。创新创造的集聚效应,在成都科学城得到了初步显现。

关键词:开放格局

打好“一带一路”和自贸区这套“组合拳”

“国家为我们搭建了‘一带一路’的开放舞台,不是让我们只是看戏。我们必须努力跳到舞台的中央,力争成为主角。”

每日经济新闻:“一带一路”战略赋予了成都历史性的机遇,成都一直强调要积极融入,怎么理解“融入”?现在融入的水平如何?

唐良智:国家为我们搭建了“一带一路”的开放舞台,不是让我们只是看戏。我们必须努力跳到舞台的中央,力争成为主角。

融入“一带一路”,对外通道建设是“先手棋”。目前,我们正大力实施“蓉欧+”战略,加快国际空港和铁路港建设,织密空中客流、物流网和陆上物流网,构建“两港三网”。

去年蓉欧快铁开行460列,居全国中欧班列前列,加上中亚班列、国内班列,共超过1000列;同时,天府国际机场已开工建设,双流国际机场也在改造提升。到2020年,两个机场加起来将形成1亿人次的年旅客吞吐能力,远期将达1.5亿人次。成都也将成为全国第三个“一市两场”的城市。

我们努力通过大通道建设促进大开放,进而展开“一带一路”的国际贸易、产能合作和服务业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去年8月,四川入围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今挂牌在即,外界对此充满期待。作为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主体,成都打算怎么做?

唐良智:说到自由贸易试验区,我觉得应该和“一带一路”放到一起来看。

融入“一带一路”,是成都推进双向开放的重要抓手,获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又为我们的双向开放提供了新的战略平台。二者是成都推进对外开放的两个“铁拳头”,打好这套“组合拳”,能够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劲动力。

我们的原则就是“怎么有利怎么做”,自己给自己出改革题目,大胆闯、大胆试,用挂图作战和项目化管理的方式,不留死角地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力争走在中西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前列。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让“天府粮”“成都味”走进千家万户

“成都正深入落实统筹城乡2025规划,实施农业‘十大提升行动’,着力打造一批农业‘天府品牌’。”

每日经济新闻: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了这一问题。作为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如何推进?

唐良智: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成都平原作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成都农业的主要矛盾也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我们必须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提升农业组织化、品牌化、资本化水平,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当前,成都正深入落实统筹城乡2025规划,实施农业“十大提升行动”,着力打造一批农业“天府品牌”,让“天府粮”“成都味”走进千家万户,使成都农业走向世界,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这次总书记还特别提到,成都周边有很多好地方,成都的新农村很美。当前,我们正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理念,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幸福美丽新村,努力提升农村风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我认为这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脱贫攻坚

高标准完成“军令状”

“对成都而言,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每日经济新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成都如何“绣好”精准扶贫这朵花?

唐良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对成都而言,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总书记“绣花”二字,既语重心长,又意味深长,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绣花”功夫意味着,要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同时,要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与继续攻坚放到同等重要位置,处理好点和面、当前和长远、物质和精神、输血和造血等关系。

目前,我们正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大力推进以简阳为主战场的绝对贫困人口脱贫和全市相对贫困人口脱贫,切实做到精准施策,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我们将对已退出村、已脱贫人口定期开展“回头看”、着力进行“回头帮”,继续选优配强驻村帮扶干部,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增强已经摘帽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同时,我们还将切实担好首位城市责任,全力支援四川甘孜州、阿坝州19个藏区县脱贫,为四川全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成都力量。

关键词:政治生态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队伍

“我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建设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充满活力的经济生态,更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每日经济新闻:您多次强调,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成都是如何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

唐良智:我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建设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充满活力的经济生态,更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一方面驰而不息抓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把腐败和各种不正之风坚决打下去,努力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坚定不移抓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把理想信念和纪律规矩鲜明立起来,努力为治标巩固成果、根除病源。重点做到“四个坚持”,就是坚持“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同向发力,坚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增强文化自信”相互促进,坚持“严格管理”和“严厉惩治”双管齐下,坚持“党内廉洁”和“社会廉洁”同频共振,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需要久久为功。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和政治定力,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巩固好、发展好良好政治生态,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强保证。

采访的最后,我们谈到歌手赵雷那首刷爆朋友圈的《成都》……

每日经济新闻:这段时间,歌手赵雷的《成都》刷爆朋友圈,引发了全国人民对成都这座城市的向往。成都不止是一个地名,更代表了人们对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想象,您怎么看歌曲里的成都?和您心目中的成都一样吗?

唐良智:我也挺喜欢这首歌。这首歌从一个侧面,让大家感知到了成都这座城市安逸舒适的环境,以及暖暖的幸福感。有感怀,有温度,但它不是成都的全部。

在我看来,“激情工作、快乐生活、张弛有道”是成都人最鲜明的特质。很多时候,成都人的性格具有水的特征,表面温温吞吞、随遇而安,可是,静流是水,激流也是水,成都人工作起来照样激情澎湃,绝不输他人。来成都两年多,我深刻的感触是成都人不仅会享受幸福,更会创造幸福。

我非常欢迎大家像赵雷一样“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到成都的小酒馆坐一坐,更欢迎大家来这里追梦圆梦、共谋发展。我们也正在积极推动成都从宜居之城向宜居创新之城转变,让“近者悦、远者来”,成为人才的向往之城。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