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业人物

每经网首页 > 商业人物 > 正文

职业农民5年增长55% 隆平高科伍跃时:构建政校企合作一体的培育体系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3-12 23:28:06

全国政协委员、隆平高科常务副董事长伍跃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目前来说,还需进一步深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其中包括提高职业农民培育经费在三农投入中的比重、构建政校企合作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等举措。

每经编辑 吴泽鹏     

每经记者 吴泽鹏 

“我希望它能够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据报道,关于“农民”这一身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3月8日做客央视《部长之声》访谈节目时如是说道。

无独有偶,3月11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记者会上谈及“双创”时也强调,要让职业农民等技能型人才都能够为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2012年以来,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便启动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探索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新型模式。而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职业农民规模约为1272万人,根据规划,到2020年,这一人数将达到2000万人。

全国政协委员、隆平高科常务副董事长伍跃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目前来说,还需进一步深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其中包括提高职业农民培育经费在三农投入中的比重、构建政校企合作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等举措。

职业农民5年增长55%

曾几何时,“面朝黄土背朝天”便是农民最真实的写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冯仕政就表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靠的不是职业农民,而是“身份农民”,“身份农民”并非自主择业的结果。正因为如此,许多农民虽然身在农村、干在农业,孜孜以求的却是“跳农门”,导致劳动生产率不高,且无长远的可持续性。

“特别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大量农村人口移居城市,再依靠‘身份农民’发展农村和农民显然是难以为继了。”冯仕政表示,由于传统农业效益低,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出农业,“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难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此背景下,2012年农业部在全国100个县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主要任务是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制定认定办法和建立政策支持体系。

此外,在开展试点工作基础上,农业部还于2014年正式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骨干农民为重点对象,构建教育培养、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

根据今年1月份农业部出台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超2000万人。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便对媒体表示,今后,要使农民的这个定义由身份的概念转成职业的概念,“而且我希望他能够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记者从农业部科教司官网查询数据,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为1272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55%。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活跃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正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

伍跃时建议:加强市场主体参与

据全国政协委员、隆平高科常务副董事长伍跃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到达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根本途径。冯仕政也表示,“职业农民”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农民”是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而不再是一种被赋予的身份,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业内人士也指出,要培养具有先进生产管理技术、较强市场经营能力、善于学习科学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目前来说,仍需进一步深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经费比例过低便是目前一大短板。据伍跃时介绍,从各省情况看,目前全国2/3以上的省级没有投入专门的农民培训经费,部分省份投入农业发展基金少则上亿元,多则超10亿元,但投入教育与培训的资金有的不足1000万元。

此外,伍跃时还指出,目前的职业农民教育还存在体制机制政策滞后,制约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人员不稳,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亟待提高等不足。

今年两会期间,伍跃时就提交了《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的提案》。提案中,伍跃时指出,应当加大投入,提高职业农民培育经费在三农投入中的比重。

伍跃时还在提案中表示,在目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中,市场主体参与不足,特别是教育培训环节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部门和农广校等公益类机构为主导,造成培训效果与经营没有关系,培训内容满足不了需求等情况。

因此,伍跃时建议创新培训主体,构建政校企合作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其中,农业龙头企业一端主要发挥创业指导、技术支持、产品保障、实际生产经营管理指导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参与培育工作,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

此外,伍跃时还建议,将农业企业的农业生产经营客户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范畴,获得培训经费资助,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效培训模式。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职业农民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