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刘士余再谈降温“壳炒作”业内:“壳”贬值是大概率事件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2-12 22:45:23

刘士余称,IPO数量上去了,“壳”的价格不就下来了吗?他还表示,此前中概股回归一度盛行,“应认识到,在美国上市不回来,一样也是服务国家战略。”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孙宇婷 每经编辑 谢 欣    

每经记者 孙宇婷 每经编辑 谢 欣

2月10日,在一年一度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发表了言辞犀利的讲话,其中特别提到了对“壳资源”炒作的限制。刘士余称,IPO数量上去了,“壳”的价格不就下来了吗?他还表示,此前中概股回归一度盛行,“应认识到,在美国上市不回来,一样也是服务国家战略。”

从当前中概股回归A股方式看,主要以“借壳”方式居多,证监会主席的最新表态被认为对中概股回归采取不鼓励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壳资源”价格炒作起到了降温效果。长城证券收购兼并部总经理尹中余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证监会主席的讲话看,“壳价格”贬值是大概率事件。

挤压“壳资源”生存空间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上市公司被“借壳”之后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公司价值被重估,复牌后短期内赚钱效应明显,因此受到投资者的热捧。

为了维持上市地位,上市公司“保壳”手法花样百出——高溢价出售资产、债权债务重组或转销、突然变更会计政策、资产重估等成为新的四大“保壳”套路。

去年9月9日,在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以下简称《重组办法》)正式实施。《重组办法》通过“打补丁”的方式,逐一明确了锁定期限、配套融资、停牌时间、刚性退市等,大部分修改措施被认为意在给“炒壳”降温。

对于相关上市公司,特别是有“保壳”压力的,监管部门下发问询函,以一探其中奥秘,*ST南化、*ST江泉、*ST山水等上市公司均成为问询的对象。

另一方面,嗅觉灵敏的公司已经在行动。

今年春节前后,中科招商发布系列“清仓式减持”公告,涉及标的包括绵石投资、丰乐种业、大连圣亚等8家上市公司。从2015年股指回调后大肆举牌,揽入10多只股票,成为A股市场著名的“囤壳王”,到连续披露多份清仓计划,中科招商对A股的投资逻辑似乎已经发生了变化。

对于清仓原因,中科招商方面回应,减持计划有多重考虑,包括考虑到目前证券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比如“借壳”新规实施及IPO回归常态化,“壳资源”泡沫正在消退。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此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垃圾股不退市,主要还是因为IPO通道不畅,导致很多企业宁愿去买垃圾股的‘壳’,而不愿排长队,使得垃圾股遭到哄抢。”

在上周五(2月10日)的2017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称,IPO数量上去了,“壳”的价格不就下来了吗,还“炒壳”吗?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进入2016年,新股发行依然延续了缓慢的节奏,当年1月和2月新股发行数量均为6只。当年3月,新股发行数量骤升为两位数,达到13只。到了当年8月,新股的月度发行数量突破20只;2016年11月,新股发行数量跳升到39只;2016年12月,发行数量已经高达48只。2017年1月,新股发行数量达53只之多。

随着去年年底监管层加快新股发行后,原来倾向于借壳的优质公司再度回归IPO排队。尹中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IPO继续放量的话,“买壳”的一定会减少。

不鼓励中概股大肆回归

2015年以来的中概股回归潮也一度引发了“壳资源”的炒作热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踪发现,从2015年起,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步伐出现明显放缓。与此同时,宣布私有化的中概股数量则呈上升之势。2015年共有33家中概股先后收到了私有化要约,超过了此前四年的总和。大多数企业在解释背后动因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中概股在海外市场往往面临着“估值歧视”等问题。

一位国内投行人士曾表示,由于海外估值体系和国内不同,加之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偏好差异大,造成了A股同类公司估值较境外上市公司高出许多。

反观已经回归的“游子”们,从暴风科技、世纪游轮,到分众传媒,这些中概股回归样本不仅被投资者所津津乐道,也为其他中概股提供了一个参照,刺激着它们的加速回归。

中概股回归A股通常有三种路径:其一,私有化退市后直接在A股独立上市;其二,私有化退市并“借壳”上市;其三,A股公司收购境外公司部分股权。受时间成本低及门槛相对不高等因素影响,“借壳”上市成为最受中概股公司追捧的回归方式。

去年市场有传闻称,证监会拟暂缓中概股回归A股。A股市场上的“壳概念”股应声下跌。随后,在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证监会正针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其称,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和资源炒作应该得到重视。

在2月10日的2017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称,“去年初中概股回归一度盛行,应认识到,在美国上市不回来,一样也是服务国家战略。”刘士余还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标准不比美国等其他市场低。

对此,尹中余分析称,这意味着证监会方面对中概股的回归不鼓励态度,“这样一来,‘买壳’的人也会减少,自然‘壳’价格就下来了。”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孙宇婷每经编辑谢欣 2月10日,在一年一度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发表了言辞犀利的讲话,其中特别提到了对“壳资源”炒作的限制。刘士余称,IPO数量上去了,“壳”的价格不就下来了吗?他还表示,此前中概股回归一度盛行,“应认识到,在美国上市不回来,一样也是服务国家战略。” 从当前中概股回归A股方式看,主要以“借壳”方式居多,证监会主席的最新表态被认为对中概股回归采取不鼓励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壳资源”价格炒作起到了降温效果。长城证券收购兼并部总经理尹中余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证监会主席的讲话看,“壳价格”贬值是大概率事件。 挤压“壳资源”生存空间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上市公司被“借壳”之后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公司价值被重估,复牌后短期内赚钱效应明显,因此受到投资者的热捧。 为了维持上市地位,上市公司“保壳”手法花样百出——高溢价出售资产、债权债务重组或转销、突然变更会计政策、资产重估等成为新的四大“保壳”套路。 去年9月9日,在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以下简称《重组办法》)正式实施。《重组办法》通过“打补丁”的方式,逐一明确了锁定期限、配套融资、停牌时间、刚性退市等,大部分修改措施被认为意在给“炒壳”降温。 对于相关上市公司,特别是有“保壳”压力的,监管部门下发问询函,以一探其中奥秘,*ST南化、*ST江泉、*ST山水等上市公司均成为问询的对象。 另一方面,嗅觉灵敏的公司已经在行动。 今年春节前后,中科招商发布系列“清仓式减持”公告,涉及标的包括绵石投资、丰乐种业、大连圣亚等8家上市公司。从2015年股指回调后大肆举牌,揽入10多只股票,成为A股市场著名的“囤壳王”,到连续披露多份清仓计划,中科招商对A股的投资逻辑似乎已经发生了变化。 对于清仓原因,中科招商方面回应,减持计划有多重考虑,包括考虑到目前证券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比如“借壳”新规实施及IPO回归常态化,“壳资源”泡沫正在消退。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此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垃圾股不退市,主要还是因为IPO通道不畅,导致很多企业宁愿去买垃圾股的‘壳’,而不愿排长队,使得垃圾股遭到哄抢。” 在上周五(2月10日)的2017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称,IPO数量上去了,“壳”的价格不就下来了吗,还“炒壳”吗?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进入2016年,新股发行依然延续了缓慢的节奏,当年1月和2月新股发行数量均为6只。当年3月,新股发行数量骤升为两位数,达到13只。到了当年8月,新股的月度发行数量突破20只;2016年11月,新股发行数量跳升到39只;2016年12月,发行数量已经高达48只。2017年1月,新股发行数量达53只之多。 随着去年年底监管层加快新股发行后,原来倾向于借壳的优质公司再度回归IPO排队。尹中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IPO继续放量的话,“买壳”的一定会减少。 不鼓励中概股大肆回归 2015年以来的中概股回归潮也一度引发了“壳资源”的炒作热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踪发现,从2015年起,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步伐出现明显放缓。与此同时,宣布私有化的中概股数量则呈上升之势。2015年共有33家中概股先后收到了私有化要约,超过了此前四年的总和。大多数企业在解释背后动因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中概股在海外市场往往面临着“估值歧视”等问题。 一位国内投行人士曾表示,由于海外估值体系和国内不同,加之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偏好差异大,造成了A股同类公司估值较境外上市公司高出许多。 反观已经回归的“游子”们,从暴风科技、世纪游轮,到分众传媒,这些中概股回归样本不仅被投资者所津津乐道,也为其他中概股提供了一个参照,刺激着它们的加速回归。 中概股回归A股通常有三种路径:其一,私有化退市后直接在A股独立上市;其二,私有化退市并“借壳”上市;其三,A股公司收购境外公司部分股权。受时间成本低及门槛相对不高等因素影响,“借壳”上市成为最受中概股公司追捧的回归方式。 去年市场有传闻称,证监会拟暂缓中概股回归A股。A股市场上的“壳概念”股应声下跌。随后,在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证监会正针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其称,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和资源炒作应该得到重视。 在2月10日的2017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称,“去年初中概股回归一度盛行,应认识到,在美国上市不回来,一样也是服务国家战略。”刘士余还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标准不比美国等其他市场低。 对此,尹中余分析称,这意味着证监会方面对中概股的回归不鼓励态度,“这样一来,‘买壳’的人也会减少,自然‘壳’价格就下来了。”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