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李宇嘉:“三农”改革如何适应城乡融合加快的新形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2-07 00:33:57

在城乡融合的当下,“三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站在城乡一体化的角度看待,政府应当从城乡融合、产业协同的角度同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市产业机构的升级,以及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李宇嘉

春节假期刚过,中央一号文件如期而至。今年的一号文件将目光锁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笔者也利用春节假期返乡的机会走访了很多同学和亲朋,对当下城市和乡村的新变化,有了更加深刻和全新的理解。

首先是城乡融合在加快,乡村生产生活全面市场化、渐进城市化。笔者所在的乡村,借助于街巷硬化、危房改造等工程已与城市全面融合。乡村通过启动街镇规划向城市(镇)靠拢;农业出现产业化、规模化趋势,葵花、油菜等经济作物耕种成为主体;富裕起来的村民普遍到所属县、市买房,物流直通乡下,城乡间人口和物资流动加快。

其次,房地产正在成为乡镇热点。全国房地产火热20年后已趋于平稳,但余热还在乡镇蔓延。2016年,住建部鼓励小城镇发展,笔者所在的乡镇和所属村,房地产发展一派火热。“乡改镇”在规划和财权上的利好,给房地产带来了福音。“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为房地产发展提供了硬件。大规模种植和养殖推动了乡镇级农牧产品流通中心的建设,带动了餐饮、住宿、物流仓储等非住宅地产的繁荣。

最后,新村建设带动房地产及下游建材、水暖、家电、家纺等需求急剧膨胀。同时,村村合并让农村人口居住更加集中,零售商业、农资供给和储存等非住宅物业也开始发展。

而相对于就近城市,乡镇的就业机会也在增加。笔者家乡所在城市,严重依赖矿产资源、机械制造和农产品加工。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价格下跌,制造业下滑,房地产供给过剩,城市就业机会明显减少。但由于乡镇与城市的融合,使农村迎来了开发良机。

相对于乡镇的繁荣,就近城市近年来落后了。笔者看到,很多在就近城市工作的农村居民,尽管已在城市买房落脚,但多数在城市边缘,还得靠父母资助,工作也不稳定。前几年矿产价格下跌、房地产过剩、制造业不景气,被迫返乡承包土地的大有人在。反观之,农业收成较稳定,国家对农村、农业补贴逐渐加大。农村似乎是不稳定的城市的靠背,笔者很多同学均表达了城市坚持不下去就回农村的想法。

另外,乡村和乡镇近年来的繁荣与政策和补贴的关系很大,特别是房地产发展、道路和物流畅通,确实起到了短期内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但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经济作物种植过度使用化肥,土地休整不够,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在下降。2006年以来的减轻农民负担、新农合和城市化带动等政策红利的边际效应下降了。此外,当前外出务工者对就业城市经济和职业前景不乐观,城乡良性融合、产业互补的前景堪忧。

当房地产这一波高潮过去,同时与农业产出下降和外出务工收入下降形成叠加,乡村和乡镇近年来的繁荣能持续多久是个问题。

确实,近年来村民生活变好了,但农村快速向城市靠拢的副产品、城镇化伴生症也在逐渐显现。目前,农业产业化、社保补短板等确实有进展,但没有改变整体依赖资源消耗的现状,农产品深加工不够,产业规模化不够,产业链未建立起来,整体上仍旧是城市低端劳动力和农产品需求的附属。同时,农业新技术应用和推广欠缺,农村土地流转进展不足,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不容乐观。

近期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主政者来讲,要看见问题、未雨绸缪,利用好近年来积累起来的红利,进一步从广度上和深度上推进产业化,拓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应用,按照城乡均等化来推进公共设施供给,实现农产品就地种养、深加工和物流配送,实现初级农产品、饲料、种养殖、食品和食材加工的全产业链;顺应人口积聚和产业化趋势,加快土地流转,兑现土地资源、资本和资产化红利,保持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这已成为“三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问题。在城乡融合的当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站在城乡一体化的角度看待,政府应当从城乡融合、产业协同的角度同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市产业机构的升级,以及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作者为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