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科技

每经网首页 > 新科技 > 正文

移动出行下一站拼什么?AI、服务和成本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1-23 19:40:31

尽管行业格局已经清晰,但新的不同维度的竞争对手已经入局,当最终比拼的是汽车产业链整合能力时,滴滴能否像在用户端一样占据优势还不好说。整体上,今年泛出行市场依然会有较多竞争,只不过会从用户端转向服务端。

每经编辑 赵娜    

每经记者 赵娜 每经编辑 吴悦

 

去年底,Uber收购了一家名为Geometric Intelligence的人工智能创业团队。今年1月,据外媒报道,Uber将尝试公布乘客的出行数据,帮助城市规划者分析提升交通效率。而拉斯维加斯的公交运营商Keolis,把少量被称作“Arma”的自动驾驶巴士放到了美国赌城街头载客试运营。

在国内,1月19日,深圳交委、深圳巴士集团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据了解,深圳交委和滴滴将通过搭建全市开放性的综合交通大数据平台,优化出行体验。

从几乎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到比拼更深的技术和服务维度,引出的猜想是,移动出行形态还有哪些升级空间?

亿欧创始人黄渊普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行业格局已经清晰,但新的不同维度的竞争对手已经入局,当最终比拼的是汽车产业链整合能力时,滴滴能否像在用户端一样占据优势还不好说。整体上,今年泛出行市场依然会有较多竞争,只不过会从用户端转向服务端。

 

2016年成专车市场转折点

除了滴滴,移动出行市场经历两轮大的整合后依然有多个竞争者。这其中,有已是乐视系企业,2010年成立,最先在国内推出专车服务的易到(原名易到用车),以及先后于2015年1月、2015年9月推出的神州专车和首汽约车。

对于行业进程,易观将中国互联网专车市场按发展阶段分为探索期、市场启动期、高速发展期和应用成熟期,并把2016年作为启动期和发展期的承接年。对此,易观汽车与交通出行研究中心总监张旭分析称,2016年可以算是中国整个专车市场发展的转折点,首先是新政然后又是两家合并。此外,神州专车挂牌新三板,首汽约车运营的集中爆发,都让这一年成了发展的小高潮,但因为政策原因又所有转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单看滴滴出行,自2016年下半年收购Uber中国以来,其已涉足境内外租车、上线短途拼车的小巴业务、战略投资巴西最大本地移动出行服务商99。

而此前与Uber激烈竞争时,2015年滴滴先后投资了东南亚打车软件GrabTaxi、美国打车软件Lyft及印度打车软件Ola,试图以建立跨境运营联盟的方式对抗Uber。

在国际化方面,滴滴出行CEO程维透露,今后滴滴不会像上一个阶段那样更多地是通过合纵连横的资本投入,而是会成立“滴滴远征军”去开拓巴西、日韩、欧洲地区市场。

程维同时提到,滴滴还不是一家在商业上面很成功的公司,只是一家发展很快的早期创业公司,背后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例如对内有无成熟的管理体系、平台的治理能力以及来自全球市场对手的挑战。

另一方面,张旭认为,滴滴未来发展方向有两个:产品线扩张和业务面扩张,后者主要指海外市场。艾媒咨询CEO张毅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出,2017年滴滴的布局主要分两条路走,一个是对国内二三四线城市的布局动作可能更大,另外一个就是全球化布局会走得更快一些。

在张毅看来,总体来说,移动出行发展趋势已不可逆。2016年是市场原有模式的终结,结束了过去3、4年作为主要竞争业态的价格战、补贴战后,今后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运营模式、运营区域,以及原来很少提的盈利模式上。

黄渊普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滴滴来说,从一个平台模式转变为自己要去做的能力值要求还是满难的,也就是平台的逻辑在于设定好规则然后做好流量运营,包括服务好两端即司机端和用户端。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要构建更强大的服务能力,比如要懂二手车、懂汽车后服务的一些业务,这对滴滴来说是个挑战。”

 

下一站较量:外拼服务内控成本

从几乎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到比拼更深的技术和服务维度,移动出行平台也在深耕特定的运营场景和时间窗口。比如,首汽约车和滴滴已相继把业务接入12306客户端。本月,滴滴赶在春节前抓紧落地或“升级”了两项业务,境内外租车和跨城顺风车。

但这些似乎只是提升服务的初级方法,更深层的做法是如何既让乘客在最短的时间用到车,又帮助司机优化路线提高效率、接更多单,甚至通过分析平台的大数据帮助优化道路规划、缓解城市拥堵问题。

1月初,据外媒报道,Uber将推出一款全新工具Movement,旨在对外开放平台收集到的私有用户出行记录,让城市规划者使用这些数据减少通勤时间和改善交通,借此提升城市交通效率。Uber透露,将首先发布华盛顿特区、悉尼和马尼拉三座城市的用户出行记录。

在国内,滴滴也开始做这样的事。1月19日,深圳交委、深圳巴士集团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据了解,深圳交委和滴滴将通过搭建全市开放性的综合交通大数据平台,在深圳区域,把包括公交巴士、地铁、出租车、自行车、道路设施等在内的交通数据和滴滴的出行数据打通,借此优化深圳市民出行体验,共同打造智慧交通产业发展生态圈。

就在近日,腾讯科技援引外媒报道,拉斯维加斯的公交运营商Keolis称,少量被称作“Arma”的自动驾驶巴士已经出现在美国赌城街头,在弗雷蒙特大街上载客试运营,虽然运营路线只有3个街区长,但这是自动驾驶巴士首次出现在美国的公共道路上。这种自动驾驶巴士装有多个感应器,可以检测出周围的障碍物,车上还有一个应急按钮,任何乘客都可以通过它让巴士停下来。测试期间,巴士上还会有一名工作人员负责保证乘客的安全。

这就引出猜想,当走出依赖补贴增长的粗放期后,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助力,移动出行形态将有哪些升级空间?

“未来移动出行的形态会有很大的升级空间,目前可以举出的例子就是智能驾驶,更多的还要看未来各家的发展方向。”张旭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此外,服务升级不能被明显看到,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至于垂直产业链的推进快慢,如汽车金融、后服务等,将受平台对产品线扩张速度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成本,程维提出,“今天能感受到的互联网共享出行的快速发展,其实只是整个交通和汽车产业巨大变革的一个前奏而已。”他认为,未来5年到10年滴滴平台用车成本会下降一半以上,除了大数据优化,通过拼车、动调也能够提高效率,此外,如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都会降低成本。现在滴滴平台有近2000万辆车,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不到1%,而在未来5年到10年,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会超过一半,甚至会超过70%。

针对移动出行今后的发展方向,张毅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种是高端化,用更好的车更好地服务用户。另外一种就是查漏补缺,覆盖目前的公共交通和原有交通方式覆盖不到的地方,像中国很多三四线城市尽管有高铁站,但通常离市区很远,公共交通也不够发达。同时,平台都将围绕利润点做竞争,不管是模式、价格还是竞争的手段,都会回归市场寻求利润。

张毅进一步指出,目前市场已经打开了,接下来做利润的关键点主要在于成本。“之前包括到目前为止,各家几乎都是不看成本做市场,接下来大家都在往(控制)成本方面去做。因为资本的投入是有限的,这些公司的估值都太高了,并且都还不是上市公司,那么他们的估值能否跟市场的实际价格相匹配?所以资本的持续投入会削弱。”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移动出行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