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陈季冰:保监会出手会不会改变险资投资A股的逻辑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2-07 00:39:22

保监会本周下发新的监管函,不仅预示着资本市场将进入新一轮洗牌,或许也意味着险资投资A股市场的逻辑将发生重大变化。

陈季冰

12月5日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深港通开通首日。照理,它对市场应该是一个不小的利好。

不过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上周末对“野蛮人”的突然发飙,还是令本周一沪深股市因惊慌而出现波动。近期大热的所谓“险资举牌概念股”,包括格力电器、中国建筑、梅雁吉祥等股票,一开盘即哀鸿遍野。它们的背后潜伏着多家险资大鳄的影子。

刘士余的“冲冠一怒”震惊了市场,也理所当然地引来数不尽的猜测。从金融监管当局过去历任主要负责人的言行举止,以及刘士余本人的性格经历来看,将他的上述言论看成纯粹的“激情”发挥,显然是不合逻辑的。更站得住脚的判断应该是:刘士余的“发飙”至少传递出以下几层意思——

首先,证监会内部或许通过调查确实掌握了一些险资的违规问题,或至少是打政策擦边球的灰色地带。刘士余的话是应该有所指的。

其次,去年股灾的根源在于高杠杆率,亦即“两融”和场外配资等杠杆资金。监管机构对此心有余悸,因而在新一轮行情才刚刚冒头之初,便予以未雨绸缪的警示。

但最大的争议在于刘士余所说的“来路不当的钱”。应该说,近年来迅速扩张的中国保险企业出售的许多产品,如各类万能险、投资连结险之类,的确具有很浓厚的理财产品特征。它们与信托业和银行系的理财产品一样,多是投资方向多元而不透明的资金池,监管难度非常大。

尤其是那些非上市保险公司,因为避开了更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其资金杠杆蕴含了显而易见的金融风险。

从西方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保险资金往往是长线投资者,而非短期炒作者。由于它们追求的是稳定的长期收益,因而历来被视为证券市场中最重要的稳定力量,甚至堪称市场起起落落中的一根“定海神针”。

反观近来A股市场中的举牌险资,说它们“吃相”难看,加剧而非稳定了市场波动,一点都不为过。这确实是它们迫切需要反思的。

任何行业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主业,保险姓“保”,这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更何况中国保险市场还不是一个成熟饱和的市场,自身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站在保险业者的角度看,他们也有一肚子的委屈。

在长期低利率的环境下,加之实体经济低迷,人民币又存在汇率波动的压力,它的资金也需要寻找投资回报更高的出口,才能维持生计。对那些通过兼并收购而使资产规模迅速壮大的保险企业而言,资本回报的压力尤其巨大。

中国保险业面临的困境,不过是当下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而已。刘士余和证监会通过高分贝的喊话,对那些冒失的“草根险资”来说,在短期内肯定应该能够奏效,但如果经济基本面未来没有出现实质性的改善、金融体制改革得不到真正推进,它们恐怕还会卷土重来。

当然,未来它们肯定会学得更乖一点,采取更隐蔽的手段,选择更不起眼的目标,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针对万科这样万众瞩目的目标,发起高举高打式的攻击。经过刘主席一番“狮子吼”般的教育,“门口的野蛮人”的吃相也许会变得不再那么难看,但本质上恐怕还不会有太多的改变。

本周一晚上,保监会下发监管函,对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并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还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

这不仅预示着资本市场将进入新一轮洗牌,或许也意味着险资投资A股市场的逻辑将发生重大变化。

(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冰川思想库”)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