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华西能源涉足石墨烯质疑不断 标的恒力盛泰自称订单额已达60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1-02 01:10:41

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公司就能够达到近百亿元的估值,且一年业绩回报甚至堪比收购方华西能源近5年的净利润总和,这究竟是石墨烯缔造的资本“新传说”还是又一次的“虚构炒作”?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婷 吴林静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李婷 吴林静

石墨烯无疑是近年来最热的新材料,在这股热潮之下,包括A股上市公司在内的各路资本都不乏激进炒作者,以至于监管层在今年7月专门点名禁止炒作。

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的一桩石墨烯收购案格外引发业内外关注,标的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却承诺在年内实现5亿元的净利润,并在2017、2018年分别实现6亿和7亿元的净利润。

据华西能源于10月1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拟以现金人民币13.5亿元收购上述标的公司——恒力盛泰(厦门)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盛泰)15%的股权。

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公司就能够达到近百亿元的估值,且一年业绩回报甚至堪比收购方华西能源近5年的净利润总和,这究竟是石墨烯缔造的资本“新传说”还是又一次的“虚构炒作”?带着种种疑问,11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参与了华西能源收购恒力盛泰项目的媒体见面会,并实地走访了恒力盛泰厦门工厂。

●“新秀”承诺惊人业绩回报 奇迹还是画饼?

在11月1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华西能源总裁杨军以及恒力盛泰公司两位创始人陈木成、厉楠悉数到场,不过遗憾的是,恒力盛泰实际控制人张博增缺席,而代替他回答相关技术问题的是该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来自台湾的林怡君博士。这个从一开始就颇受关注和质疑的项目也引发了记者的争相提问。

恒力盛泰此前并不出名,此次却“一鸣惊人”地成为了华西能源估值近百亿的收购标的。

订单关联居多、产能正待补充、高毛利不可持续,在这样的背景下,恒力盛泰对未来似乎充满信心,给出了高额的业绩承诺。华西能源收购公告披露,2016年、2017年、2018年恒力盛泰合并报表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亿元、6亿元、7亿元。这一承诺何以完成?不仅深交所问询,也成为昨日全场关注的焦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恒力盛泰去年12月成立,截至今年8月31日,净利润2.28亿元,还未完成2016年承诺的一半。

对此,昨日恒力盛泰方面回应,实际上恒力盛泰今年4月才正式投产,2.28亿元的业绩可以看做是4个月的“功劳”,未来3年期的60亿元订单将支撑公司完成业绩承诺的信心。

虽然能签下销售订单无疑有望提振未来的盈利信心,可是,恒力盛泰这个石墨烯界的“新秀”如何能短时间内拿下这么多客户?恒力盛泰联合创始人厉楠解释称,客户都来自母公司美国AMI和台湾安固强方面的前期积累。

根据最新的报告显示,2016年1~8月,恒力盛泰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净利润2.28亿元。其中,前四名客户销售收入占比接近100%,客户高度集中,且超过80%均为关联销售。其中以市价向客户A销售石墨烯产品金额为2.5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77.11%,以市价向客户C销售石墨烯产品金额为3248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9.78%。需要注意的是,客户名单至今仍未公布。

厉楠回应称,客户A之所以认定为关联公司,系因恒力盛泰一位高管在今年8月离职并转任客户A旗下一子公司目前的负责人(离职未满一年),尽管在实际交易上,客户A的订单为真实交易且非关联交易,但依然被认定为关联客户;而另一关联客户C,实际上也是第三方客户的供货商,由于第三方客户的采购条件限制不能直接向恒力盛泰进行采购,而只能通过客户C“中转”。未公布真实客户名称也出于不便公布的特殊原因,对此也已经向监管层说明并征得同意。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收购报告显示,恒力盛泰报告期内尚处于调试及试生产阶段。同时,恒力盛泰积极筹建厂房及生产设备,完成了厂房的租赁及基础改造,但主要生产设备方案论证及供应商遴选还在进行。此外,恒力盛泰的厦门生产线实际上是直到9月6日才正式启动生产。

对此,厉楠告诉记者,厦门工厂启动之前的销售产品,都是委托台湾工厂生产加工。对于业绩承诺,厉楠显得信心十足,并对在场的记者再抛出惊人的数据:今年公司签下的3年期的订单销售额将达到60亿元,今年要完成5亿元的净利润并没有压力。不仅如此,未来几年的业绩承若也没有压力,而随着订单的增加,之前顾客订单过于集中的状况也将得到改善。

●高毛利支撑售价仍高 终端商用产品还未面市

今年9月,恒力盛泰在厦门投建了首个石墨烯量产基地,首条单层石墨烯100吨的生产线投产,预计在2017年将达到300吨的产能。在恒力盛泰的规划中,到2020年石墨烯产能希望扩建到5000吨。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声称已签下了60亿元的订单,但11月1日记者参观恒力盛泰厦门工厂后被告知,无论是已经购买了产品的客户还是恒力盛泰本身,目前都尚未有面向终端市场的石墨烯商用化产品面世。

“我们的客户已经在小部分的试产一些石墨烯商用化的产品,但目前还没有在终端市场全面铺开。”厉楠说。

而另一位石墨烯从业者宫非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量产并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事实上,自诞生之日起,产业化之路一直受制于高成本。不过,此前华西能源回复深交所问询时提到,国内现约有70家石墨烯为主的企业,其中粉体企业约50家,多数企业技术不成熟,产能低、成本高,“目前能够低成本量产的单层石墨烯材料供应商,只有恒力盛泰一家”。

在恒力盛泰的量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石墨烯需要3吨石墨,目前高纯度的石墨约为5000~6000元/吨,再加上按销售收入被收取1%的技术许可费用。目前在销售端,每克石墨烯售价约50元。

“这并非所有行业都能够接受的价格。”恒力盛泰首席技术官林怡君告诉记者。

这给恒力盛泰创造了超高的毛利率。审计报告显示,2016年1~8月,其超过3亿元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仅为111万元,毛利率几乎是100%。对比同行业,新三板挂牌公司第六元素2016年半年报显示,石墨烯粉毛利率仅18.3%;华高墨烯2015年毛利率66.5%。

根据张博增的预测,从长期来看,单层石墨烯的价格最终会降低至约200美元/kg。但林怡君表示,单层石墨烯要降到200美元/kg,是5年之后的事情了。这意味着,恒力盛泰的高毛利模式从今往后将逐渐失去优势。

“我们也在探索商用领域的终端产品,预计在年内有望面市。”厉楠还透露,选择向华西能源出售部分股权的另一个考虑,是借助上市公司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发石墨烯商用成品。

“石墨烯的产业化之路障碍关键在于,高端应用缺技术,低端应用缺市场。”宫非对记者表示,对于石墨烯的产业化商用,仍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应用面究竟在哪里?一则成本高而无法导入市场。其坚持认为,拿出真正的商用产品来才有真正说服力。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华西能源涉足石墨烯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