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每经网首页 > 推荐 > 正文

中民印尼“领航计划”落户清华 亿元打造“一带一路”人才储备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7-26 23:49:57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沿线国家,也越发需要当地人才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模式。

每经编辑 王辛夷    

每经记者 王辛夷

7月25日,由中民投、清华大学和印尼工商会三方联合发起的“一带一路探路印尼产业‘领航计划’高级工商管理人才项目”在清华大学举行开班仪式。

“领航计划”是“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首个由民营企业出资、国内知名高校开办、联合投资所在国专业机构联手举办的专项人才培养计划。

“知识即使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印尼工商会名誉理事会主席苏里约在仪式上引用了这句阿拉伯谚语,他接着说,“这句话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快速地融入世界经济,此时正是学习中国成功经验的大好时机。”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经济上的合作取得长足进步,人才和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深化,但在交流的过程中,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也更加凸显。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语言上的障碍。”Ingrid Iskandar是印度尼西亚一家从事汽车零件生产销售公司的区域运营负责人,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己到北京参加“领航计划”,就是希望可以对中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多一些了解。

Iskandar认为,在产品和产业方面,中国制造的质量很高,从非常精致的产品到很大众化的产品统统都有。如果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让印尼当地的人能够更加了解这些产品,会对中国企业在印尼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苏里约对记者介绍,“领航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印尼的商业人士更加了解中国经济和中国文化。随着中国在印尼投资不断增多,印尼很需要当地人才更好地了解中国企业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沿线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家们也遇到了和Iskandar相似的问题。

王灿景是新乡市诚信振动设备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她的公司前不久才与印度尼西亚企业签署了订单。

“这几年国内的生意不太好做,我们一直在开拓海外市场,东南亚、非洲都有联系。”王灿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总会带来很多麻烦,“现学现卖”是常有的事。

中民投是一家有着丰富海外经营经验的企业,在新加坡、伦敦等地搭建了海外投资平台,并通过践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有效地引领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

目前,中民投正联手20余家国内领先行业的龙头民企,在印尼共建产业园,通过国内优势产能和国际优质资源的对接,形成独特的产业和金融结合平台,实现民营经济的国际拓展和转型升级。

中民投国际CEO廖锋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家中能够懂海外,懂“一带一路”的人还不多,要让中外企业家相互了解,建立互信,需要长时间、多层次的磨合。

“领航计划”正是这种磨合的一次尝试。廖锋介绍,此次人才培养计划旨在进行海外投资的同时培养当地人才,为未来中民投以及其他中国企业在印尼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除了此次人才培养计划,中民投还在去年底成立了“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金,计划分10年累计投入1亿元,为中国企业在印尼产业园的发展提供本土化人才支持。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一带一路 中国制造 走出去 海外投资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