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市场

每经网首页 > 市场 > 正文

消费者借贷观念调查:考虑向金融机构借款的比例远超亲朋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7-26 16:56:43

消费贷款规模快速增长,消费金融正在成为行业新的蓝海。7月26日,平安银行和尼尔森公司发布的《中国消费者借贷观念及借贷行为白皮书》显示,2012年中国消费贷款余额为10.4万亿元,房屋按揭贷款余额为8.1万亿元;到2015年,消费贷款余额已达19万亿元,其中房屋按揭贷款余额为14.2万亿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邓莉苹    

每经记者 邓莉苹

消费贷款规模快速增长,消费金融正在成为行业新的蓝海。

7月26日,平安银行和尼尔森公司发布的《中国消费者借贷观念及借贷行为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12年中国消费贷款(统计口径:消费贷款余额包含所有的居民消费贷款,包括房屋按揭贷款、无抵押消费贷款等)余额为10.4万亿元,房屋按揭贷款余额为8.1万亿元;到2015年,消费贷款余额已达19万亿元,其中房屋按揭贷款余额为14.2万亿元。

大众型客户是未来增长点

根据《白皮书》,在2012~2015年,中国消费贷款整体保持了年均22%的高速增长,而除房贷外的其他消费贷款余额年均增速更达到28%,显示了消费贷款需求日益旺盛,用途日趋多元化。

分析人士认为,居民的消费需求巨大,消费市场前景广阔,对于消费金融业来说是重大利好。然而在我国,企业是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重点,在总体信贷余额中占比超过70%,传统的银行贷款和信用卡体系,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信贷需求。

根据《白皮书》,大众型客户将成为消费金融未来的增长点。由于传统银行金融将服务重点放在了中高净值客户群体,大众型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远远未被满足。同时,由于大众型客户往往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和完善的信用记录,在需要融资服务时难以方便地获得银行贷款。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壮大和风控技术的深入发展,消费金融对客户的进一步覆盖将成为可能,大众型客户将成为推动消费金融市场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根据央行数据,2015年我国信用卡发卡数量共4.32亿张,人均持卡量仅0.3张;而美国有约15亿张信用卡,人均持卡量超过5张。拍拍贷CEO张俊表示,中国有5亿互联网非信用卡人群,仍未被传统金融所覆盖,难以享受到消费信贷服务。

不过,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了消费金融服务的市场。目前,中国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商业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企业和P2P借贷平台四类。

P2P平台拍拍贷最新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转型个人消费借款的拍拍贷,其业绩近两年开始以倍数级“疯狂”增长。根据拍拍贷最新发布的2016半年报,拍拍贷二季度共促成交易40.94亿,同比增长383.05%。

根据《白皮书》,商业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消费金融服务系统相对成熟,金融产品更专业全面,未来发展方向是将传统的金融服务代入到互联网消费场景中去。而电商企业由于拥有成熟的互联网平台和大量的客户消费行为数据,在小额、场景式消费贷款业务领域发展迅猛。 P2P 借贷平台作为新兴的参与者,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向金融机构借款成首选

根据尼尔森公司的调研数据显示,在面临资金需求时,消费者主要考虑向两种资金来源谋求借款,其中,考虑向金融机构申请无抵押贷款的消费者高达71%,金融机构是最多消费者选择的资金来源,远远超过选择向亲戚朋友借贷的比例51%。在南部地区,持这一态度的消费者更达到75%。

《白皮书》中提到,随着贷款的日益普及和信贷观念的成熟,许多消费者已经不认为向金融机构贷款有伤颜面,也逐渐认识到向亲朋借钱产生的“人情债”可能对双方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宁可选择为资金付费。还有些消费者表示向熟人借钱不好开口,而向专业的金融机构借款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顾虑。“向金融机构借款得到消费者的接受与认可,体现了消费者借贷观念的成熟和贷款市场的巨大潜力。”

不过,调查显示,消费者在选择不同的消费贷款机构和产品时最关注的是产品属性,尤其是利率(49%)和贷款额度(36%)。其中,“提升生活品质”消费用途将成为消费贷款快速增长的着力点结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现状与期望,调研数据显示,57%的消费者认同消费贷款产品对提前享受品质生活有帮助。而从贷款的用途上来看,装修、数码产品及奢侈品是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贷款用途。

平安银行副行长蔡丽凤表示,“大消费时代已经到来”。这意味着消费金融产业的互联网化将成为必然趋势。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销售服务渠道,还将带来整个消费金融产业生态的深刻改变。在互联网环境下,金融机构甚至跨行业合作空间更大,新型消费金融产品将大量出现。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消费金融 机构 借贷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