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热点

每经网首页 > 热点 > 正文

OPPO副总裁吴强:手机市场不会出现通吃 OPPO模式不一定能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6-20 21:26:54

"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OPPO这句宣传口号就像当年史玉柱旗下脑白金狂轰滥炸的广告一样被消费者熟知。在营销和公开市场渠道上的成功,让OPPO成为诸多国内手机企业的效仿对象。今年一季度增长173%的表现,让市场不再小觑这家出身草根的企业。

每经编辑 孟庆建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孟庆建

"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OPPO这句宣传口号就像当年史玉柱旗下脑白金狂轰滥炸的广告一样被消费者熟知。在营销和公开市场渠道上的成功,让OPPO成为诸多国内手机企业的效仿对象。今年一季度增长173%的表现,让市场不再小觑这家出身草根的企业。

市场调研机构ICInsights刚刚发布的调研数据来看,预测OPPO全年的销量将达到7700万,而来自台湾产业链的消息称,OPPO今年出货量上看到8000万台。一时间,关于"OPPO超越小米成为全球第四"的呼声四起。

OPPO副总裁吴强近日比较罕见的接受了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专访。一方面,他为旗舰手机82天销售700万台感到兴奋。每1.1秒卖掉一部手机的表现,破掉了去年华为MATE7风骚一时的记录;另一方面,他时刻警惕着口风,几次强调"这只是阶段性成功,OPPO不一定能成功,照搬OPPO模式更不能成功。"

OPPO异军突起

在所有手机品牌中,OPPO和小米代表了线下渠道和互联网营销的两个极端。最新数据显示,OPPO电商销售比例不到总量10%。

如果参照IDC过往数据,2014年、2015年国内品牌全球销量第一均为小米,2014年OPPO排在"中华酷联"之后没有进入前五,小米6500万台出货量几乎是OPPO的两倍;2015年,小米出货量7000万部,OPPO达到6000万部。

今年一季度的强势表现,让OPPO真正被市场重视。根据IDC报告,2016年第一季度,华为荣升第一;OPPO、VIVO分列第二第三;苹果、小米则滑落为第四第五。具体出货量上,华为出货1660万部,市场份额占比16.2%,同比去年增长了47.6%。紧随其后是OPPO,1580万部的出货量占市场总出货量15.4%的,但同比去年增长173.1%。

吴强表示,"今年一线城市的表现对OPPO一季度拉动作用比较明显。另外,去年R7系列产品的热卖奠定了比较好的市场基础。35岁以下年轻人比例占到80%,说明得到了年轻人的认可。3月份发布的新产品R9系列在82天时间实销700万台。每1.1秒卖出一部,超出了我们预期。"如果更直观地对比来看,OPPO新产品的市场表现超越了去年风骚一时的华为MATE7。

来自台湾产业链的消息称,OPPO今年出货量上看到8000万。按照业内人士推算,在R9销量达到700万台情况下,二季度OPPO手机总的出货应该是已经超过了2000万台,如果按照目前的市场表现,2016年出货量达到8000万台难度不大。而从市场调研机构ICInsights刚刚发布的调研数据来看,预测OPPO全年的销量将达到7700万台。

"渠道和广告是车轮"

谈到OPPO营销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李易峰"、"杨洋"这样的品牌形象代言人。有业内人士估算,OPPO和VIVO每年在广告营销上,花费金额约为20亿元人民币。再者是渠道能力,根据吴强提到的最新数据,2015年OPPO将线下门店数量从14万家提升到20万家,可以说在全球市场,渠道能力无出其右。

作为今年上半年在2500元-2999元价位段销量最高的手机,OPPOR9在绝对配置上没有突出的零部件创新,通过联发科HalioP10处理器以及常规的4GB、64GB储存组合已经拿下2500元到3000元价格段市场第一。自然,渠道和广告作用功不可没。

OPPO副总裁吴强承认营销和渠道的重要性。但他认为渠道和营销就像是汽车的车轮,没有车轮的汽车无法运转,但引领汽车向前的核心动力则是发动机。OPPO的发动机是“专注做让用户感到惊艳的产品”。

"广告、渠道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像汽车一样,这两个条件好比是四个轮子,但是发动机抓住用户核心需求的产品,是充分条件。在东莞的工厂,OPPO390项测试都超过了国家要求标准,R9上市之前测试报销了2万台工程机,这也是我们的竞争力。"吴强表示。

"OPPO不一定能成功"

随着苹果市场13年来首次下滑,手机市场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按照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预测,"未来大部分手机品牌都会消失。"华为和三星之间的专利官司,也预示着这一行业正在进入肉搏阶段。

OPPO在线下强势的渠道优势也面临挑战。专注于线下渠道优势和品牌推广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厂商模仿,过去两年,众多厂商共同喊出了"建立线下渠道"口号,部分已付诸行动。同时,厂商们对品牌溢价的关注,加剧了OPPO的压力。OPPO在一线城市势能渐起,但是渠道成本和品牌认知距离一线品牌苹果、三星、华为还有较大差距。

在谈到手机市场局面时,吴强表示,"智能手机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自由竞争的行业,不可能有一家厂家来通吃,我觉得不可能只有一两家,而应该有很多家。市场太大了,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不要偏,不要乱,不要丢弃了自己擅长的或者是应该有的东西,有品牌、特色,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品牌一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这阶段的成绩是对我们前一阶段工作的肯定或者是认可,我们只是做了几件正确的事情,它不代表未来OPPO就一定能够成功,希望舆论不要过度捧杀OPPO;也不代表OPPO这种模式能成功,照搬过去并不一定有用。"吴强最后强调。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OPPO模式 李易峰代言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